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03BK24)

作品数:12 被引量:42H指数:4
相关作者:刘振国陈生弟陆国强杜芸兰范国华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蛋白
  • 8篇帕金森
  • 8篇帕金森病
  • 6篇多巴
  • 5篇多巴胺
  • 5篇多巴胺能
  • 5篇突触
  • 5篇核蛋白
  • 5篇胺能
  • 4篇蛋白酶
  • 4篇蛋白酶体
  • 4篇多巴胺能神经
  • 4篇突触核蛋白
  • 4篇能神经
  • 4篇Α-突触核蛋...
  • 3篇多巴胺能神经...
  • 3篇鱼藤
  • 3篇鱼藤酮
  • 3篇神经元
  • 3篇能神经元

机构

  • 10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作者

  • 12篇刘振国
  • 11篇陈生弟
  • 10篇陆国强
  • 5篇杜芸兰
  • 4篇范国华
  • 3篇戚辰
  • 3篇赵静
  • 2篇倪培华
  • 1篇李琳
  • 1篇李彪
  • 1篇刘卫国
  • 1篇胡庆沈
  • 1篇李琳

传媒

  • 2篇中华神经科杂...
  • 2篇中国神经免疫...
  • 2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国外医学(老...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4篇200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鱼藤酮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神经毒性作用被引量:19
2004年
目的 探讨鱼藤酮 (rotenone)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神经毒性作用的机制。方法 用神经生长因子 (NGF)将PC12细胞诱导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细胞模型 ,经不同浓度的鱼藤酮处理 ,观察细胞形态改变 ,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及代谢状态 ,磷脂酰丝氨酸外翻法(Annexin V)检测细胞凋亡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 ,α synuclein、硫磺素T(thioflavinT)染色研究细胞内蛋白聚集情况。结果 经鱼藤酮处理 2 4h后PC12细胞突起样结构消失 ,细胞体积变小、形态变圆 ;随着鱼藤酮浓度或作用时间增加 ,细胞活性进一步下降 ,呈量效和时效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 ,细胞活力在浓度为 10nmol/L鱼藤酮作用 2 4h时即出现明显下降 ,吸光度A570 值为 0 4 15± 0 0 13(P <0 0 5 ) ;可见Annexin V呈阳性的早期凋亡细胞 ;凋亡率在 5nmol/L为 7 35 %± 0 5 2 % (P <0 0 5 ) ,在 10nmol/L为 13 30 %± 1 80 % (P <0 0 1) ;细胞内出现α synuclein和硫磺素T双标染色呈阳性的蛋白聚集。结论 鱼藤酮在体外对多巴胺能神经元有毒性作用 ,可诱导出现细胞凋亡并出现类包涵体 ,表明鱼藤酮可能通过影响α synuclein的代谢而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起作用。
戚辰刘振国范国华陈生弟陆国强
关键词:鱼藤酮多巴胺能神经元神经毒性作用细胞模型帕金森病
不同剂量左旋多巴对百草枯毒性作用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小鼠模型中不同剂量左旋多巴对百草枯毒性作用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选用不同剂量左旋多巴分别在注射百草枯一定时间的C57BL小鼠(72只)腹腔内注射,利用免疫组化、W estern印迹法等观察黑质部位百草枯沉积和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以及α-突触核蛋白(-αSyn)聚集,并检测纤维状α-Syn经左旋多巴孵育后其聚集的改变情况。结果在注射百草枯之前腹腔注射小剂量左旋多巴抑制百草枯诱导的黑质部位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α-Syn聚集减少;大剂量左旋多巴则促进黑质部位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左旋多巴可以解聚已经形成的纤维状α-Syn。结论小剂量左旋多巴竞争性抑制百草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起到了神经保护作用;大剂量左旋多巴则使已经形成的纤维状α-Syn解聚,出现明显的毒性作用。
杜芸兰刘振国陈生弟陆国强
关键词:左旋多巴百草枯Α-突触核蛋白毒性作用WESTERN印迹法腹腔内注射
中性氨基酸对帕金森病发生干预的实验研究
2006年
目的探讨中性氨基酸干预帕金森病发生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在应用百草枯建立的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前后腹腔注射中性的左旋缬氨酸(L-Val)、左旋苯丙氨酸(L-Phe)、右旋缬氨酸(D-Val)及碱性的左旋赖氨酸(L-Lys),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印迹法观察小鼠脑黑质部位百草枯沉积以及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和α-突触核蛋白(α-Syn)聚集的改变。结果在应用百草枯之前注射 L-Val、L-Phe,小鼠脑黑质部位百草枯染色明显减弱,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及α-Syn 聚集均明显减少;而在应用百草枯之后注射,则变化不明显。以同样方式注射 D-Val 及 L-Lys,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及α-Syn 聚集改变也不明显。结论 L-Val、L-Phe 等左旋中性氨基酸具有竞争性抑制百草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并且具有结构特异性,对帕金森病的发生可以起到预防性保护作用。
杜芸兰刘振国陈生弟陆国强范国华
关键词:帕金森病神经变性突触蛋白类
帕金森病模型鼠黑质α-突触核蛋白表达升高并集聚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观察低剂量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对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α-突触核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C57BL小鼠腹腔注射MPTP20mg/kg体重,每周注射1次连续3周,观察小鼠行为改变,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印迹法、免疫组化染色检测α-突触核蛋白表达,荧光双标染色观察多巴胺能神经元内α-突触核蛋白聚集。结果与注射生理盐水组相比,注射MPTP组小鼠出现暂时性躯干震颤、竖毛、动作减少等;α-突触核蛋白基因表达百分比(79·5%±0·8%,生理盐水组为19·2%±3·3%,P<0·05)及蛋白表达百分比(82·2%±4·1%,生理盐水组为18·5%±1·0%,P<0·05)均明显增加;黑质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减少,α-突触核蛋白阳性细胞数增加;α-突触核蛋白与硫磺素S、TH与硫磺素S复合定位染色的阳性细胞数均升高。结论低剂量MPTP可诱导小鼠行为改变,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α-突触核蛋白表达升高,并出现蛋白聚集。
杜芸兰刘振国陈生弟李彪陆国强
关键词:帕金森病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Α-突触核蛋白模型鼠生理盐水组C57BL小鼠
蛋白酶体功能与帕金森病相关性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观察蛋白酶体抑制剂诱导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的表达及聚集,探讨蛋白酶体功能在帕金森病(PD)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立体定向将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注射至大鼠黑质部位。以免疫荧光法观察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并应用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多巴胺能神经元内蛋白聚集的包涵体及其主要成分-αSyn的表达,然后通过原位杂交分析-αSyn mRNA表达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黑质-αSyn表达量改变。结果注射Lactacystin第7天大鼠开始出现自发性活动减少,阿扑吗啡尚可诱导出旋转行为;3周后患侧黑质部位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明显减少。TH与硫磺素、硫磺素与-αSyn复合染色呈阳性。-αSyn mRNA表达量升高,蛋白表达水平增加。结论Lactacystin诱导大鼠黑质细胞-αSyn表达升高并出现蛋白聚集可能是导致PD发病的机制之一。
赵静刘振国陈生弟陆国强
关键词:Α-突触核蛋白
丙炔苯丙胺对鱼藤酮致多巴胺能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丙炔苯丙胺对多巴胺能神经细胞保护机制的研究。方法: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将PC12细胞诱导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细胞模型,经鱼藤酮处理后给予不同浓度的丙炔苯丙胺,观察细胞形态改变,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及代谢状态,磷脂酰丝氨酸外翻法(Annexin-V)检测细胞凋亡,JC-1检测线粒体膜功能及DCFH-DA检测细胞内ROS。结果:经鱼藤酮处理24h后PC12细胞突起样结构消失,应用丙炔苯丙胺后细胞形态逐渐变大,突起也有恢复,细胞贴壁能力增强,与鱼藤酮组比较,在丙炔苯丙胺50μmol·L-1作用24h时即出现细胞活力恢复,A570值为0.39±0.01(P<0.01);Annexin-V检测凋亡细胞明显减少;JC-1检测丙炔苯丙胺处理组的线粒体膜电位较鱼藤酮处理组有明显恢复,DCFH-DA检测鱼藤酮组ROS水平升高,丙炔苯丙胺组ROS降低。结论:鱼藤酮在体外对多巴胺能神经元有毒性作用,丙炔苯丙胺能够明显减少鱼藤酮诱导的PC12细胞的死亡。其机制可能是抑制氧化应激及拮抗细胞凋亡。
戚辰刘振国范国华陈生弟陆国强
关键词:丙炔苯丙胺鱼藤酮帕金森病氧化应激
G209A突变型α-synuclein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2004年
目的 构建人G209A突变型α-synuclein基因真核表达质粒。方法 采用RT-PCR从人胚脑组织中扩增人α-synuclein基因,再采用SOE法定点突变,构建G209A突变型α-synuclein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结果 酶切和DNA测序证实,突变型(G209A)α-synuclein基因除第209位碱基G被A替代以外,其余序列与野生型完全一致。结论 成功构建G209A突变型α-synuclein基因真核表达质粒,为研究帕金森病发病机制奠定基础。
李琳刘振国陈生弟倪培华
关键词:突变型真核表达质粒Α-SYNUCLEIN人胚N基因
神经变性疾病与泛素蛋白酶体系统
2004年
神经变性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它们却有着相似的病理特征—细胞内外异常蛋白的聚集。这提示不同的神经变性疾病可能有一个共同的发病机制,即与异常蛋白的形成有关。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在处理这些异常蛋白质中起核心作用,故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在神经变性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倍受关注。本文就典型的神经变性疾病与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功能障碍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文献综述。
赵静刘振国
关键词:神经变性疾病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发病机制帕金森病PD神经功能
百草枯诱导小鼠α-突触核蛋白表达升高并聚集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 观察除草剂百草枯诱导小鼠黑质细胞α 突触核蛋白(α- synuclein,α- Syn)表达及聚集,探讨环境因素在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C57BL小鼠按体重 10 mg/kg经腹腔注射百草枯,应用原位杂交、RT PCR分析α- Syn mRNA表达,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双标染色观察黑质区α- Syn 显色,并进一步确定表达α- Syn的神经元表型及α Syn聚集。结果 注射百草枯组小鼠黑质区α-Syn mRNA表达量升高,α- Syn阳性细胞数相对增加;α- Syn与硫磺素、酪氨酸羟化酶(tyroxine hydroxylase,TH)及硫磺素复合染色的阳性细胞数均升高。结论 百草枯诱导小鼠黑质细胞α- Syn表达升高并出现蛋白聚集可能是导致PD发病的机制之一。
杜芸兰刘振国陈生弟陆国强胡庆沈
关键词:百草枯帕金森病Α-突触核蛋白
α-synuclein增加细胞对蛋白酶体抑制剂毒性的易感性
2005年
李琳刘振国陈生弟倪培华陆国强
关键词:Α-SYNUCLEIN蛋白酶体抑制剂泛素-蛋白酶体途径LEWY小体易感性泛素-蛋白酶体系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