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6日
星期日
|
欢迎来到青海省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1764)
作品数:
2
被引量:26
H指数:2
相关作者:
吴炳轩
王磊
崔维
朱迪
朱继超
更多>>
相关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相关作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资助
相关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2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2篇
医药卫生
主题
2篇
颈椎
1篇
融合术
1篇
上肢
1篇
退行性
1篇
退行性变
1篇
前路
1篇
曲度
1篇
椎间盘
1篇
椎间盘退行性...
1篇
椎间隙
1篇
椎间隙减压
1篇
颈椎前路
1篇
颈椎曲度
1篇
活动度
1篇
脊神经
1篇
脊柱
1篇
脊柱融合
1篇
脊柱融合术
机构
2篇
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1篇
杨江
1篇
亢卫波
1篇
刘宝戈
1篇
曾峥
1篇
朱继超
1篇
朱迪
1篇
崔维
1篇
吴炳轩
1篇
王磊
传媒
2篇
中华骨科杂志
年份
2篇
2014
共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颈椎前路椎间隙减压融合固定致上肢外展上举功能受限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间隙减压融合固定致上肢外展上举功能受限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采用颈椎前路椎间隙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117例颈椎病患者,根据术后患者上肢外展上举的情况,将患者分为上肢外展上举受限组与未受限组,记录上肢外展上举受限时上肢三角肌肌力、感觉、恢复时间及恢复时三角肌肌力;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C4,5节段退变程度,术前、术后C4-5椎间隙高度变化,术前C3~5脊髓高信号情况,术前C3~5后纵韧带骨化情况。结果7例患者术后出现上肢外展上举功能障碍,其中三角肌肌力3级6例,2级1例。7例患者随访8~16个月,末次随访时6例肌力恢复至5级,1例恢复至4级;2例上肢仍残存感觉障碍。7例患者JOA评分由术前(8.9±1.8)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13.8±2.4)分,改善率平均为65%。117例患者中,短节段手术(1~2个节段)上肢外展受限率为1.5%(1/67),长节段手术(>3个节段)受限率为12%(6/50)。外展上举受限组C4-5间盘退变9分法评分为(2.1±0.37)分,未受限组为(2.6±1.4)分。上肢外展受限组C4-5间隙高度较术前增加(2.1±0.66)mm,无上肢功能障碍组增加(2.2±1.1)mm。7例外展上举受限患者中4例术前MRI T2WI示C3~5存在高信号(57.1%),未受限患者中2例术前C3~5存在高信号(1.8%)。结论颈椎前路椎间隙减压融合固定后出现上肢外展上举受限的发生率较低,预后较好,但合并感觉障碍的患者预后稍差。多节段减压手术及术前MRI T2WI示C3~5脊髓高信号是术后发生上肢外展上举受限的可能相关因素。
朱迪
刘宝戈
王磊
朱继超
崔维
曾峥
亢卫波
杨江
关键词:
颈椎
脊神经
脊柱融合术
颈椎曲度和活动度参数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4
2014年
目的探讨颈椎曲度和活动度的测量参数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212位正常志愿者的颈椎标准侧位、前屈位、后伸位X线片,男84位,女128位;年龄20-79岁,以10年为一组,分成6组;颈椎间盘退变程度依据颈椎9分法,分为4组。影像资料由3名脊柱外科医生分3次运用Mimics软件测量。测量参数包括C:-C,曲度及椎间各节段和整体活动度。对颈椎曲度和整体活动度的关系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年龄、性别和间盘退变三个因素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测量者组内和组间一致性。结果C2-C7曲度为21.40。±12.15。,C2-C7整体活动度为63.59°±15.37°。性别对颈椎曲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回归系数=-2.472,P〈0.05)。性别和年龄两因素对颈椎整体活动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回归系数=3.863和-6.463,P〈0.05)。性别对C2.3、C5.6。两个节段活动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对C2-C7所有五个节段活动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间盘退变对C4.5、C5.6和C6.7三个节段活动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颈椎曲度与颈椎整体及后伸活动度无明显相关性(r=-0.106和0.215,P〉0.05),但与前屈活动度呈负相关(r=-0.401,P〈0.05)。颈椎曲度、整体活动度和节段活动度的测量结果均具有很高的组内一致性(ICC=O.97,0.96-0.97;ICC=O.91,0.90-0.92;ICC=O.89,0.87-0.91)和组间一致性(ICC=O.94,0.92-0.95;ICC=O.89,0.86-0.91;ICC=O.83,0.79"0.86)。结论性别是颈椎曲度的影响因素,性别和年龄两因素是颈椎整体活动度的影响因素,性别、年龄和间盘退变程度是颈椎节段活动度的影响因素。
吴炳轩
关键词:
颈椎
椎间盘退行性变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