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2001102042)

作品数:18 被引量:199H指数:9
相关作者:宋洪涛陈大为郭涛何仲贵康鲁平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药科大学沈阳军区总医院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6篇中药
  • 5篇红花
  • 5篇肠吸收
  • 4篇在体肠
  • 4篇在体肠吸收
  • 4篇制剂
  • 4篇吸收动力学
  • 4篇红花黄
  • 4篇红花黄色素
  • 4篇复方中药
  • 4篇大鼠在体肠吸...
  • 3篇动力学
  • 3篇释药
  • 3篇释药技术
  • 3篇提取物
  • 3篇小肠
  • 3篇花提取物
  • 3篇缓释
  • 3篇缓释制剂
  • 3篇红花提取物

机构

  • 18篇沈阳药科大学
  • 14篇沈阳军区总医...
  • 8篇南京军区福州...
  • 7篇福州总医院

作者

  • 18篇宋洪涛
  • 15篇陈大为
  • 14篇郭涛
  • 11篇何仲贵
  • 9篇康鲁平
  • 6篇张倩
  • 5篇谢彤
  • 4篇姜鹏
  • 4篇初阳
  • 3篇张汝华
  • 3篇张跃新
  • 2篇李可鑫
  • 2篇李铣
  • 2篇刘伟
  • 2篇颜鸣
  • 2篇李丹
  • 1篇罗轶凡
  • 1篇胡海洋
  • 1篇唐星
  • 1篇张晓红

传媒

  • 7篇中草药
  • 7篇福州总医院学...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年份

  • 1篇2007
  • 4篇2006
  • 10篇2005
  • 1篇2003
  • 2篇200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采用离心造粒工艺制备舒胸微丸的研究
2005年
目的:制备舒胸微丸。方法:采用离心造粒法,以微丸粒径分布、休止角、松密度、脆碎度等为指标考察了影响微丸成型过程的处方因素和工艺因素。结果:傲丸成丸的优化处方和工艺参散为:舒胸精制中间品与微晶纤维素(MCC)比例为3∶1(w/w),粘合剂为3%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5mPa·s),主机转速为200r·min^(-1),鼓风流量为15×20L·min^(-1),喷气流量为15L·min^(-1),喷气压力为0.5Mpa,喷浆泵转速为5~25r·min^(-)1,供粉机转速为5~25r·min^(-1)。结论:在优化条件下采用离心造粒法可制得表面较为光滑、圆整度较高的舒胸微丸,18~24目微丸的收率达90.5%。
宋洪涛张倩康鲁平陈大为何仲贵
多元定位释药技术制备舒胸缓释胶囊的研究被引量:31
2005年
目的采用多元定位释药技术制备舒胸缓释胶囊。方法将处方药材精制后制备成舒胸微丸,然后分别采用HPM C、Eudrag it L 30D-55、Eudrag it L 100-Eudrag it S100混合物(1∶5)制备成3种包衣微丸,并按一定比例混合装入胶囊中。结果HPM C包衣微丸在任何pH值条件下均可释药,Eudrag it L 30D-55包衣微丸在pH≥5.5时开始释药,Eudrag it L 100-Eudrag it S100(1∶5)包衣微丸在pH≥6.8时开始释药。由3种包衣微丸混合制备而成的缓释胶囊,在模拟人体胃肠道pH变化条件下,呈现出一种pH依赖型梯度缓释特征,而且处方中的主要成分三七总皂苷、红花黄色素、阿魏酸、川芎嗪的释放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采用定位释药技术制备而成的舒胸缓释胶囊中理化性质不同的各成分在缓释的同时可以达到同步释放,遵循了中药制剂复方配伍的整体观和用药思想。
宋洪涛郭涛康鲁平姜鹏陈大为何仲贵
关键词:微丸
采用离心造粒工艺制备舒胸微丸的研究被引量:13
2006年
目的:制备舒胸微丸。方法:采用离心造粒法,以微丸粒径分布、休止角、松密度、脆碎度等为指标考察了影响微丸成型过程的处方因素和工艺因素。结果:微丸成丸的优化处方和工艺参数为:舒胸精制中间品与微晶纤维素(MCC)比例为3:1,黏合剂为3%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5mPa·s),主机转速为200r·min^-1,鼓风流量为15×20L·min^-1,喷气流量为15L·min^-1,喷气压力为0.5Mp,喷浆泵转速为5-25r.min^-1,供粉机转速为5-25r.min^-1。结论:在优化条件下采用离心造粒法可制得表面较为光滑、圆整度较高的舒胸微丸,18-24目微丸的收率达90.5%。
宋洪涛张倩康鲁平陈大为何仲贵
阿魏酸在大鼠体内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被引量:24
2005年
目的研究阿魏酸在大鼠各肠各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回流实验装置,采用UV法和HPLC法分别测定肠循环液中酚红和阿魏酸的量.结果阿魏酸在大鼠小肠各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于阿魏酸不同质量浓度(20、50、100、200μg/mL)时分别为0.433 4、0.469 7、0.452 1、0.430 2 h-1;不同pH值7.8、6.8、5.4时分别为0.254 1、0.602 1、1.200 6 h-1;在不同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时分别为0.151 2、0.178 4、0.168 7、0.066 9 h-1.结论药物质量浓度对ka无影响;在pH值为5.4~7.8,随药物溶液pH值的减小,药物ka显著增加;药物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吸收较好,在结肠的吸收较差;阿魏酸在肠道的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宋洪涛郭涛张跃新康鲁平谢彤陈大为何仲贵
关键词:阿魏酸吸收动力学
红花黄色素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2005年
目的:研究红花黄色素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段灌流实验,主要从药物浓度、pH值、吸收部位等3方面对红花黄色素的肠段吸收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在5μg·mL^(-1)~20μg·mL^(-1)浓度范围内药物浓度对吸收速率常数无影响;在pH7.8~pH5.4内药物吸收不受pH值影响;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按空肠、十二指肠、回肠、结肠顺序依次下降,分别为0.1116,0.0753,0.0739,0.0185h^(-1)。结论:药物吸收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宋洪涛张跃新郭涛康鲁平谢彤陈大为何仲贵
关键词:红花黄色素吸收动力学小肠
阿魏酸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研究阿魏酸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小肠回流实验装置,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分别测定酚红和阿魏酸的含量。结果:阿魏酸在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效于不同药物浓度20,50,100,200μg·mL^(-1)时分别为0.4334,0.4697,0.4521,0.4302h^(-1);不同pH值7.8,6.8,5.4时分别为0.2541,0.6021,1.2006h^(-1);在不同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时分别为0.1512,0.1784,0.1687,0.0669h^(-1)。结论:药物浓度对吸收速率常数无影响;在pH7.8~5.4范围内,随药物溶液pH值的减小,药物吸收速率常效显著增加;药物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吸收较好,在结肠的吸收较差;阿魏酸在肠道的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宋洪涛郭涛张跃新康鲁平谢彤陈大为何仲贵
关键词:阿魏酸吸收动力学小肠
红花黄色素提取工艺的研究被引量:25
2006年
目的对红花黄色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和正交试验法,以红花黄色素的提取率为主要考察指标,以红花黄色素在固形物中的质量分数及总出膏率为参考指标,对提取工艺进行考察。结果红花黄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以12倍量水浸泡30min,70℃下动态提取2次,每次20min。结论该工艺可提高红花中红花黄色素的提取率。
初阳宋洪涛陈大为李丹罗轶凡
关键词:红花红花黄色素正交试验
麝香保心pH依赖型梯度释药微丸和麝香保心丸的药效动力学被引量:21
2002年
目的 探讨麝香保心 p H依赖型梯度释药微丸和麝香保心丸的药效动力学参数。方法 以大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为效应指标进行测定。结果 麝香保心丸在大鼠体内呈一室模型特征 ,其最低起效剂量为 0 .5 4mg/ kg,效应呈现半衰期为 0 .5 3h,效应消除半衰期为 1.2 1h,药效作用期为 3.48h,效应达峰时间为 1.13h,效量吸收半衰期为 0 .2 3h,消除半衰期为 1.47h,达峰时间为 0 .88h。统计矩结果表明麝香保心 p H依赖型梯度释药微丸和麝香保心丸的平均效应维持时间分别为 5 .0 5 h和 2 .33h,效量平均滞留时间分别为 7.70 h和 3.2 1h,麝香保心 p H依赖型梯度释药微丸的效量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10 4.0 3%。结论 麝香保心丸在体内具有吸收快、消除快和作用维持时间较短的特点 ,而麝香保心 p H依赖型梯度释药微丸在体内具有起效迅速、药效持久、缓和的特征。
宋洪涛郭涛张汝华胡海洋李铣陈宪英
关键词:麝香保心丸心肌营养性血流量药效动力学动物实验
注射用红花提取物纯化方法优选
2007年
目的优选注射用红花提取物的纯化方法。方法以红花黄色素(safflor yellow,SY)或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 safflor yellow A,HSYA)的转移率、质量分数,杂质的清除效果和复溶性作为考察指标,采用明胶沉淀法、澄清剂法、石硫醇法、碱性醇沉法和大孔吸附树脂法进行纯化,优选纯化条件,并对纯化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红花提取物,HSYA的转移率及纯度较高,杂质清除效果较好,复溶性较好。结论通过对不同纯化方法的比较,大孔吸附树脂法可提高红花提取物的纯化效果,优于其他纯化方法。
初阳宋洪涛李丹陈大为刘丹刘任
关键词:红花红花黄色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
离心造粒法制备麝香保心微丸的研究被引量:9
2003年
目的 制备麝香保心微丸。方法 采用离心造粒法制备麝香保心微丸 ,考察处方和工艺因素对微丸收率的影响 ,并采用均匀设计法对影响微丸收率的主要因素进行筛选优化。结果 在微丸起模过程中 ,主机转速、粘合剂的加入速度和加量、喷枪喷雾条件对起模微丸的收率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在成丸的工艺过程中 ,对微丸收率影响的主要因素为喷浆速度与供粉速度 ,经均匀设计试验优化得微丸成丸的最佳处方和工艺参数为 :精制中间品与微晶纤维素 (MCC)比例为 1∶ 1,粘合剂为 3%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HPMC,5 m Pa· s) ,主机转速为 2 0 0 r/ m in,鼓风流量为 10× 2 0 L/ min,喷气流量为 15 L/ min,喷气压力为 0 .5 MPa,喷浆泵转速为 14 r/ min,供粉机转速为 18r/ m in。结论 在优化条件下采用离心造粒法可制得表面较为光滑、圆整度较高的麝香保心微丸 ,10 0 0~ 70 0μm微丸的收率达 90 .4 %。
宋洪涛郭涛张晓红唐星王卓张汝华
关键词:离心造粒法中药制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