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1545)
- 作品数:21 被引量:210H指数:7
- 相关作者:查良松谷家川王伟赵来伍洋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滁州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 基于GIS与RS的皖江城市带LUCC对植被碳储量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是影响陆地植被碳循环的重要因子之一.基于GIS和RS技术,利用遥感和气象等数据,并采用CASA(Carnegie Ames Stanford Approach)模型和植被枯损模型估算了皖江城市带植被的固碳密度,分析了2001-2010年皖江城市带LUCC所引起的植被碳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近10年来,皖江城市带土地利用变化较明显,使得植被生态系统碳库储量减少了3.55×105t.具体表现在:林地碳储量增加了1.42×105t,耕地碳储量减少了4.87×105t,草地碳储量减少了104t.皖江城市带各种植被类型中,有林地的固碳潜力最大,为437 g/m2;其次是耕地,为326 g/m2;草地最小,为218 g/m2.LUCC导致的耕地和草地减少,是皖江城市带植被碳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 谷家川邓洁林玉标查良松孙磊陈晓莉
- 关键词: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皖江城市带
- 土地利用变化对植被碳储量的影响——以安徽省芜湖县为例被引量:1
- 2015年
- 土地利用/植被覆盖是影响陆地上植被碳循环重要因子之一。该研究采用2000、2005、2010年3期的遥感影像,综合运用GIS和RS技术提取芜湖县200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再根据前人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研究成果,估算芜湖县土地利用变化对植被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00-2005年期间,约33.60km。耕地与19.50km。林地转化为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使得芜湖县植被碳储量约减少了9.54×10^3t。2005~2010年林地及草地大面积转化为建设用地,致使植被碳储量持续下降了约9.51×10^3t。该研究表明芜湖县植被碳储量减少趋势较为明显,其中林地面积变化对芜湖县植被碳储量影响最大。
- 彭丰王建全谷家川任浩然
- 热带气旋低层水平流场的平面动力系统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理的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热带气旋云图、气象雷达回波图资料,ECMWF ERA-Interim再分析风场资料;并用大气运动方程和天气学原理分析得到热带气旋低层水平流场结构,根据流场建立平面非线性自治动力系统。结果表明,TC在成熟阶段或发展很强时期,由两组二维驻定微分方程组解确定水平流场,TC眼区以内气流沿顺时针方向流动,TC眼区以外气流沿逆时针方向流动。TC眼区内外相反方向风场之间为风向切变圆环,圆环上不断有气旋形成,并存在低空急流,是狂风暴雨出现区域。结论与合成雷达回波观测结果一致。
- 吴有训朱彬林晓剑黄乾陈晓红
- 关键词:热带气旋动力系统台风眼低层流场
- 近代皖南通商口岸城镇的主体功能变迁——以铜陵市大通镇为例
- 2017年
- 大通镇位于安徽省铜陵市西南方,是安庆、池州与铜陵的交界之处。近代大通凭借其优越的水、陆运地理位置、政府政策的支持、居民先进的经商理念等发展成为皖南地区商埠重镇。传统的良好的港口条件使得大通的航运业的兴盛起来,为货物的流通创造了有利条件,商业规模也随之发展壮大,现以陆路为主的交通更推动大通古镇要改变以商贸为主的功能结构,开发以旅游、历史文化为主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这种主体功能变化历程对当前沿江城镇的布局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 曹牧瑶查良松
- 关键词:旅游地理环境
- 基于低碳旅游的旅游业碳足迹研究路径及方法初探——以芜湖旅游线路为例被引量:3
- 2013年
- 随着低碳经济的兴起,在此背景下形成的低碳旅游将成为旅游业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对于碳足迹的核算是低碳旅游的核心内容,旅游城市已成为城市未来的发展目标。文章根据碳足迹在旅游交通、旅游住宿和旅游活动旅游业的三大主要贡献部门的测算公式,结合案例地的具体情况,初步探究旅游城市碳足迹测度的路径及方法,有利于衡量案例地旅游活动三大环节的碳排放量,强调节能减排重要性,为解决目前城市发展与旅游产业发展之间的不协调问题做贡献,推动实现低碳旅游城市的目标向前迈进。
- 孙玉洁查良松
- 关键词:低碳旅游碳足迹
- 芜湖市近十年碳排放研究及结构对策分析
- 2012年
- 文章基于芜湖市历年的各类统计数据,利用《IPCC2006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推荐的基准方法,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分为能源消耗、工业生产过程、区域人口生理活动、以及机动车排放四大类估算出2001年至2010年十年间该地区的CO2排放总量以及结构的巨大变化,并将其与经济、人口等方面综合分析,得出该地区的排放规律趋势,并针对这些排放的特点提出了芜湖市CO2减排的建议措施。
- 王汝幸查良松谷家川
- 关键词:碳排放温室气体
- 江淮分水岭地区滁州市降水量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为揭示滁州市1952—2012年的降水变化规律,利用其逐日降水量数据,对滁州市年、季、月降水量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滁州市年降水量变化比较明显,降水倾向率为10.232mm/10a;四季中春季降水量减少和夏冬降水量增加的趋势较为明显,且春夏降水较多,秋冬较少;各月降水量7月份最多,12月份最少,且分布不均。年降水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6.628d/10a;四季平均降水强度和降水日数分别呈总体增加和减少趋势,同时春秋两季以中雨为主,夏季主要是暴雨,冬季以小雨和中雨为主;十二个月中2个月以小雨为主,5个月以中雨为主,1个月以大雨为主,4个月以暴雨为主。
- 谷家川林玉标周亮广沈非查良松任浩然
- 关键词:降水降水日数
- 中山市日平均气温时间序列的周期性与混沌性分析
- 2019年
- 为了进一步研究气温的时间演变情况,笔者用非线性动力学方法,对广东省中山市1955—2017年日平均气温时间序列分析周期与混沌性质。结果表明,气温的功率谱分析为363天左右的年周期变化,为周期吸引子,主要是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移动导致。在滤去频率范围为0~0.005/d的年周期变化信息以后,功率谱呈连续谱;最大Lyapunov指数是正的,关联维数为10.1,表明高频气温变化部分具有混沌性。
- 林晓剑
- 关键词:日平均气温混沌分数维LYAPUNOV指数
- 地质封存CO_2泄漏对近地表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综述被引量:11
- 2013年
- 地质封存CO2是当前国际上公认的碳减排的有效措施,可能成为未来全球CO2减排的关键性核心技术,但封存于地下的CO2存在泄漏风险,对陆地生态系统,尤其是近地表陆地生态系统带来潜在威胁。从近地表陆地生态系统的3个重要组成部分(地下水、土壤和植被)出发,概述地下CO2泄漏对近地表陆地生态系统可能产生的影响及过程,总结了当前国内外关于地下CO2泄漏对近地表陆地生态系统主要领域影响的研究进展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未来我国应对地质封存CO2泄漏影响评估研究的重点领域是农田生态系统,重点研究内容包括对地质封存CO2泄漏耐受阈值的界定、CO2泄漏预警体系的构建以及陆地生态系统防灾减灾应对措施体系的提出。
- 田地马欣查良松伍洋邹晓霞侯晓莉
- 关键词:陆地生态系统
- 皖江城市带低碳城市建设的问题与对策被引量:2
- 2013年
- 近年来,由于CO2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造成的气候变化、资源的过度利用造成的资源匮乏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由此可见,实现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普遍共识.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提出的低碳产出、低碳消费、低碳资源、低碳政策4个方面评价低碳城市建设及笔者对低碳城市的理解,分析皖江城市带低碳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建设低碳城市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有效地推动皖江城市带低碳城市的建设,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 谷家川査良松赵来孙磊陈薇
- 关键词:低碳城市皖江城市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