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2071)

作品数:16 被引量:211H指数:8
相关作者:陈正乐韩凤彬陈柏林周永贵王永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地质
  • 6篇矿床
  • 6篇矿田
  • 5篇铀矿
  • 4篇铀矿田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3篇地质意义
  • 3篇北缘
  • 3篇成矿
  • 2篇地球化学特征
  • 2篇岩体
  • 2篇有机地球
  • 2篇有机地球化学
  • 2篇有机地球化学...
  • 2篇山脉
  • 2篇铁矿
  • 2篇盆地
  • 2篇铅锌矿
  • 2篇铅锌矿床

机构

  • 16篇中国地质科学...
  • 5篇有色金属矿产...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工业职业...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核工业216...

作者

  • 16篇陈正乐
  • 14篇韩凤彬
  • 10篇陈柏林
  • 8篇周永贵
  • 8篇王永
  • 5篇孙岳
  • 5篇刘增仁
  • 2篇蒋荣宝
  • 2篇李丽
  • 2篇丁文君
  • 2篇宫红良
  • 2篇崔玲玲
  • 2篇王平安
  • 2篇李松彬
  • 2篇叶雷
  • 2篇郝瑞祥
  • 1篇董法宪
  • 1篇江万
  • 1篇潘家永
  • 1篇刘国奇

传媒

  • 5篇矿床地质
  • 2篇地球学报
  • 2篇中国地质
  • 2篇地质通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自然杂志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0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质力学矿田构造研究思路、步骤与实践被引量:14
2012年
简要介绍了地质力学矿田构造研究的基本思路、步骤和方法,总结了构造体系控矿规律特征,并以江西相山铀矿为例,简述了矿田构造研究的基本过程,旨在为隐伏矿产找矿预测提供理论指导。
陈正乐陈柏林
关键词:地质力学矿田构造
江西相山铀矿田地貌剥蚀特征及其控矿意义——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被引量:25
2012年
本文以数字高程(DEM)地貌特征分析为基础,采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和温度-时间反演模拟研究,分析江西相山铀矿田铀成矿后剥蚀程度的差异性,结合已知矿床的成矿特征,探讨地貌剥蚀程度与矿体保存之间的关系,为区域找矿提供指导.通过DEM合成图像和水系分布特征,表明相山铀矿田是一个遭受中等侵蚀的地貌区,相山主峰南北和东西侧地貌侵蚀差异特征明显.统计分析表明,已经发现的铀矿床、点的分布与次级火山机构关系密切,相山南部的次火山机构剥蚀较深,西部次火山机构剥蚀相对弱,而北部和西北部则处于中等剥蚀程度.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结果表明,相山铀矿田的南部和东部开始剥蚀的时间早于西部,但晚于相山主峰的剥蚀.利用磷灰石的裂变径迹长度和温度参数,进一步开展了温度-时间的反演模拟研究,结果显示相山西部快速隆升发生于40~60Ma之间,相山南部和东部的快速隆升发生于60~75Ma之间,相山主峰的快速隆升发生于75~100Ma之间,表明相山主峰、相山东部及南部较西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剥蚀.结合现今区域地质体出露特征及铀矿化蚀变类型的空间展布规律、成矿深度的估算等,推测相山铀矿田东部和南部剥蚀程度较深,早期可能形成的中低温铀矿体被剥蚀殆尽;北部剥蚀程度中等,地表出露了形成深度稍深的碱交代蚀变矿床;而西部剥蚀程度较低,地表发育浅部低温成矿的酸交代蚀变铀矿床.据此推断,相山铀矿田的西部深部具有很好的找矿潜力.
陈正乐韩凤彬杨农王平安宫红良邵飞唐湘生徐金山周永贵王永
关键词:磷灰石裂变径迹
阿尔金山北东东向构造带内枕状玄武岩的发现及其大地构造意义被引量:1
2015年
阿尔金山是青藏高原的北缘边界,控制了青藏高原北部乃至中国西部的大地构造-地貌格局。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在阿尔金山北东东向构造带中段发现了枕状玄武岩,这对研究和探讨阿尔金山乃至青藏高原北缘边界的形成及构造演化将提供重要线索。地球化学测试表明,枕状玄武岩表现为低Si O2、A12O3、P2O5和(Na2O+K2O),显示亚碱性玄武岩和安山岩/玄武岩之间的过渡类型,其中两个样品的Si含量较低,Fe、Ti含量较高(TFe O〉12%,Ti O2〉2%,TFe O/Mg O〉1.75),显示出具有Fe-Ti玄武岩特征。稀土元素含量(37.34×10–6~42.14×10–6)、稀土配分模式和微量元素比值,以及Ti/100-Zr-Y×3、Ti/100-Zr-Sr/2、Zr/4-2×Nb-Y图解均表明该枕状玄武岩具有正常大洋中脊玄武岩(N-MORB)的特征;而与典型正常洋中脊玄武岩相比,样品低度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Zr、Hf和Ti等高场强元素,在Th/Nb-Ce/Nb图中,所有样品落入弧后盆地玄武岩范围内,显示出弧后盆地构造环境。结合北东东向构造带内相关镁铁-超镁铁岩的特征,推测新发现的枕状玄武岩形成于远离海沟的弧后盆地内具有扩张脊的构造环境,其岩浆源区应为一个类似于N-MORB的亏损地幔。通过与阿尔金北缘东西向红柳沟—拉配泉构造带内出露枕状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相对比,显示出两者具有完全不同的岩浆源区和构造环境,但与柴北缘地区的早古生代蛇绿岩具有相似的构造环境及岩浆源区,推测阿尔金山北东东向构造带内的枕状玄武岩可能是柴北缘古生代蛇绿岩套的一部分,后遭受阿尔金断裂带左旋走滑运动的构造肢解与拖拽,最终残留在北东东向阿尔金构造带内。
吴玉陈正乐陈柏林王永孙岳张昊孟令通
关键词:枕状玄武岩弧后盆地
江西乐安相山铀矿床构造-成矿演化模式被引量:4
2012年
江西相山铀矿田是我国最大的火山岩型铀矿床。本文主要从矿产分布特征、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等分析了相山铀矿的成因,提出了铀矿的构造-成矿演化模式。1矿产分布特征相山铀矿田已经发现有20多个铀矿床和矿化点,主要分布于盆地的西部和北部。
陈正乐潘家永陈柏林王永刘国奇韩凤彬周永贵孙岳
关键词:火山岩型铀矿床相山铀矿田小岩体铀源成矿阶段次火山岩
天山山脉剥露程度与矿产保存关系初探被引量:8
2012年
成矿后含矿地质体的剥露程度与矿体的保存关系是矿床学研究的疑难问题之一.利用中酸性侵入岩体的出露程度,结合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结果及现今发现的矿产展布特征,探讨天山山脉剥露程度与内生金属矿产保存之间的关系,进而为区域找矿提供理论指导.统计结果表明,北天山西段的依连哈比尕尔山、中段的博格达山和西南天山山脉皆缺乏大面积分布的深成侵入岩,已经发现的内生金属矿产较少,且以中低温的矿床为主;北天山南部的觉罗塔格地区、中天山和南天山东段都大面积出露中酸性岩体,已经发现了大量大型-超大型规模内生金属矿床,以中高温成矿为特征;综合分析已有的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结果统计显示,北天山西段的依连哈比尕山、中段的博格达山和西南天山中生代晚期开始隆升,新生代25Ma以来隆升强烈;北天山南部、中天山以及南天山东段山脉从侏罗纪早期就已经开始隆升而接受剥蚀,新生代隆升较弱.结合现今山脉的地质背景、内生金属矿产展布特征、山脉隆升时间及其现今地貌特征推测,北天山西段的依连哈比尕山、中段的博格达山和西南天山山脉由于剥蚀时间短,因而其剥蚀程度相对较低,地表仍出露表壳的沉积-火山岩系,以中酸性侵入岩体为代表的深成岩体由于剥蚀量不够而还没有出露于地表,地表出露低温的内生金属矿产;北天山南部、中天山以及南天山东段山脉开始隆升时间早,新生代隆升弱,因而总体上剥蚀量、剥蚀程度大,表壳岩系已经剥蚀殆尽,广泛出露深成侵入岩体,与中酸性岩体侵位有关的中高温矿产广泛展布.为此,进一步指出了在天山山脉不同构造分区内应该着重寻找不同类型、不同成矿温度的内生金属矿产,推测西南天山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空间,并认为山体剥露程度的差异是造成所谓"大矿不过国界"的主要原因之�
陈正乐周永贵韩凤彬陈柏林郝瑞祥李松彬刘增仁
关键词:天山山脉构造地质矿床地质
大兴安岭北段库伦迪-那吉河铅锌银矿成矿流体特征与矿床成因被引量:4
2014年
大兴安岭成矿带是中国五大重点有色金属成矿带之一,库伦迪-那吉河铅锌银矿床是其北段中部近年新发现的中-大型矿床之一,已控制的铅锌资源量达到中型规模,银资源量达到大型规模。矿区的流体包裹体和金属矿物S、Pb同位素研究表明,铅锌矿流体包裹体以气液包裹体为主,成矿温度为310~340℃,盐度小于6%,成矿流体密度为0.67~0.70g/cm3,推测成矿流体主要来自火山期后热液,后期有地表水的加入;成矿物质主要为深部来源(幔源),部分为中酸性岩浆期后流体萃取老地层中的成矿物质;根据Pb同位素单阶段演化曲线的模式年龄,推测为175Ma和138Ma两期成矿。综合分析认为,矿床成因类型为火山热液型。
赵丕忠王永韩凤彬陈正乐陈柏林江万董法宪吴德成
关键词:铅锌银矿成矿流体模式年龄矿床成因
西南天山乌拉根铅锌矿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9
2013年
乌拉根铅锌矿床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的喀什凹陷中,含矿岩石为一套中-新生代砂砾岩,矿区伴随铅锌矿化普遍产出大量油气残留物、干沥青等有机质。文章通过有机碳、硫、氯仿沥青"A"及其族组成和饱和烃气相色谱分析等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对乌拉根铅锌矿的有机质进行测试分析,进而探讨了有机质在铅锌矿床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测试结果显示,乌拉根矿区铅锌的有机碳、硫含量均较高,表明其铅锌的成矿作用与油气的还原作用关系密切,铅锌等成矿元素是在还原状态下沉淀富集的。矿区有机质的氯仿沥青"A"变化不大(0·004%~0·025%)。A的族组分中,总烃平均为46·22%,"非烃+沥青质"平均为53·77%,饱和烃/芳香烃平均为9·59,具I型有机母质特征。饱和烃气相色谱参数特征分析显示,有机质以海相为主,母质来源以藻类为主。矿区样品中,Pr/Ph为0·41~1·84,平均为1·04,说明有机质是处在还原环境中的;OEP为0·75~1·07,平均为0·92,显示了有机质高成熟的特征;CPI为1·03~1·30,平均为1·16,指示热演化程度较高。综合野外证据和测试结果,表明油气活动参与了乌拉根铅锌矿床的成矿作用,油气还原是成矿金属元素富集沉淀成矿的重要因素。
韩凤彬陈正乐刘增仁陈柏林崔玲玲丁文君蒋荣宝李丽
关键词:地质学有机地球化学铅锌矿床西南天山
江西相山铀矿田山南矿区控矿构造解析与找矿预测被引量:20
2013年
江西相山铀矿为与火山岩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型矿床,断裂构造控矿特征明显。以相山铀矿田山南矿区为研究重点,开展控矿构造解析和构造控矿规律研究,旨在为隐伏矿床找矿预测提供科学指导。通过详细的野外观测和变形分析,揭示出山南矿区主要的控矿构造,即北北东向、东西—北西西向断裂破碎带都经历了早期压性和晚期张性-张扭性的破碎变形,构成了本区主要的容矿空间。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断裂控矿规律,推测破碎带的性质控制了铀矿体产出特征,构造通过控制岩石的变形行为而控制了铀矿体的产出,进而解释了所谓的"岩性控矿"观点。根据构造控矿规律及其控矿构造组合特征与区域综合找矿模型,认为横涧矿区的西南段、岗上英矿区与横涧矿区及石马山矿区的连接处等应为下一步找矿的首选有利区段,同时要注意寻找北北东向和东西—北西西向断裂复合部位的富、大矿体,并关注北北东向断裂成矿期后的活动对矿体的左旋错移情况。
陈正乐王平安王永邵飞唐湘生徐金山喻建发韩凤彬孙岳
关键词:找矿预测铀矿
新疆乌恰县康西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被引量:1
2012年
西南天山与西昆仑山交汇地带中新生界砂(砾)岩中产出多个铅锌、铜、铀等金属矿床(点)以及煤、油气田,著名的有乌拉根铅锌矿、花园铜矿、巴什布拉克铀矿以康苏煤矿、阿克莫木气田等。康西铅锌矿位于新疆乌恰县康苏镇西,毗邻乌拉根铅锌矿,是新近发现的具有大型矿床找矿远景的一个矿床。本文结合野外调查和前人资料(高珍权等,2002;刘增仁等,2010;韩凤彬等,2012)。
刘增仁叶雷韩凤彬陈正乐
关键词:铅锌矿床有色金属矿床矿床地质特征
新疆喀什凹陷巴什布拉克铀矿流体包裹体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9
2012年
巴什布拉克铀矿床位于新疆喀什凹陷北西部一套陆相碎屑沉积岩中。野外调查发现,伴随铀矿化发育大量地沥青、油气残留物。本文对采自巴什布拉克铀矿床的地沥青含矿砂岩矿石进行了流体包裹体测试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以确定成矿流体的温度和盐度以及成矿物理化学背景,追索有机质的来源,进而探讨矿床成因。镜下观测发现。含矿砂岩中含有大量的油气包裹体,其中以液烃包裹体为主,含有少量气液烃包裹体和含烃盐水包裹体。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表明.成矿流体均一温度为71~193℃,盐度为0.71-23.05(wt%NaCl).整体上属于低温低盐度的成矿流体。同时求得巴什布拉克铀矿成矿压力为77.90~211.75(10SPa),成矿深度在0.26—0.71km。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矿区有机质的氯仿沥青“A”变化不大,为O.0019%-0.0026%,有机质来源以海相藻类为主。样品的OEP(奇偶优势指数)为0.72-0.84,平均为0.78,显示了有机质高成熟的特征;CPI(碳优势指数)为1.16-1.35,平均为1.25.指示热演化程度较高;Pr/Ph(姥鲛烷/植烷)为0.77~1.01.平均为0.89.说明有机质处在还原环境中。结合野外地质特征.认为巴什布拉克铀矿床为油气还原成因.沿断裂和岩石孔隙上升的油气的还原作用是铀成矿的主要因素。
韩凤彬陈正乐陈柏林李细根刘增仁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有机地球化学铀矿喀什凹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