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市卫生局科技重点攻关项目(2011KG138)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夏群张继东苗军白剑强胡永成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医院哈佛大学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重点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生物力学
  • 1篇腰痛
  • 1篇腰椎
  • 1篇在体
  • 1篇植入
  • 1篇植入物
  • 1篇置换术
  • 1篇随访
  • 1篇随访研究
  • 1篇盘源性腰痛
  • 1篇人工椎间盘
  • 1篇人工椎间盘置...
  • 1篇人工椎间盘置...
  • 1篇轴向旋转
  • 1篇椎间盘
  • 1篇椎间盘源性
  • 1篇椎间盘源性腰...
  • 1篇椎间盘置换
  • 1篇椎间盘置换术
  • 1篇外科

机构

  • 3篇天津医院
  • 1篇哈佛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作者

  • 3篇夏群
  • 2篇白剑强
  • 2篇苗军
  • 2篇张继东
  • 1篇宁尚龙
  • 1篇徐宝山
  • 1篇黄洪超
  • 1篇杨强
  • 1篇刘艳成
  • 1篇吉宁
  • 1篇韩岳
  • 1篇李建光
  • 1篇胡永成
  • 1篇梁威
  • 1篇魏冬
  • 1篇刘佳男
  • 1篇李宏达

传媒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天津医药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生理载荷下腰椎峡部裂滑脱与退变滑脱的三维瞬时运动特征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比较腰椎峡部裂滑脱和退变滑脱节段在生理载荷下的三维瞬时运动特征。方法选取同一时期有临床症状需手术治疗的L。峡部裂滑脱患者14例、L4退变滑脱患者15例,另招募健康志愿者15名作为正常对照。采用双X线透视和螺旋CT检查结合技术,从薄层CT扫描获取腰椎三维重建模型,依据每个椎体的解剖标记匹配到由双x线透视影像系统捕获的不同体位的腰椎双斜位x线透视图像上,在计算机内模拟生理载荷下腰椎节段的三维运动状态。在脊椎上建立三维坐标系,测量不同体位变换时L4与L5椎体间三个方向的位移和三个方向的旋转角度,及以L4峡部裂为界的峡部裂前部椎体和后部椎板之间的位移。结果峡部裂滑脱组从前屈到后伸位时,L4.5节段间沿矢状轴相对位移(2.5±1.1)mm,较正常对照组增加;沿垂直轴相对位移(2.0±1.1)mm,较退变滑脱组增加。左旋到右旋位,L4.5节段间沿矢状轴相对位移(1.6±0.7)mm,较正常对照组增加;沿垂直轴旋转6.1°±3.8°,较退变滑脱组和正常对照组均增大。左右侧弯时,L4.5节段间沿冠状轴相对位移(3.6±1.5)ram),较退变滑脱组和正常对照组均增加。站立位时峡部裂前后两部分沿冠状轴相对位移(2.3±1.7)mm,较平卧位增大;前屈位时峡部裂前后两部分沿矢状轴相对位移(42.9±4.3)mm,较站立位增大。结论有临床症状的L。退变滑脱节段与正常椎间节段活动度无差异。在某些腰椎活动体位,有临床症状的L。峡部裂滑脱节段较正常椎间活动度异常增加。峡部裂滑脱前部椎体和后部椎板之间从站立到前屈时沿矢状轴存在前后分离运动,从平卧到站立位时沿冠状轴存在左右错动现象。
夏群胥鸿达苗军白剑强张继东Shaobai WangGuoan Li
关键词:腰椎脊椎滑脱生物力学X线透视检查
颈椎轴向旋转时各节段间在体三维运动特点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测定生理载荷下颈椎轴向旋转时各运动节段的三维运动数据并分析颈椎的耦合运动特点。方法招募16名健康志愿者,排除颈椎病史、颈部疼痛不适及发育畸形,年龄22~29岁(中位年龄23岁)。采用双X线透视成像系统和CT相结合的技术,将颈椎的CT扫描图像导入计算机三维建模软件,建立颈椎三维模型;然后将模型与双X线透视成像系统捕获的最大左旋、右旋位的颈椎双平面透视的二维影像相匹配,在计算机软件的坐标系中再现颈椎的三维运动,进而算出颈椎最大轴向旋转时各节段的三维运动数据。结果 (1)颈椎轴向旋转时,C1/2旋转范围占颈椎整体旋转角度的绝大部分;下颈椎各节段中以C3/4、C5/6节段轴向旋转范围最大,C2/3最小。(2)颈椎轴向旋转时,C1/2耦合侧屈方向与轴向旋转方向相反;C2/3、C3/4、C4/5、C5/6、C6/7节段的耦合侧屈方向与轴向旋转方向相同,其中C2/3的耦合侧屈角度明显小于C3/4、C4/5、C5/6节段。结论应用二维-三维匹配技术测量颈椎轴向旋转时各节段的三维运动数据,得出颈椎轴向旋转时的耦合运动特点,有助于提高人们对颈椎复杂运动的认知水平,并为颈椎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假体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梁威李宏达刘佳男魏冬夏群
关键词:颈椎生物力学脊柱外科
椎间盘源性腰痛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中期随访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椎间盘源性腰痛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ADR)的中期疗效。方法2004年7月至2007年7月采用ADR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21例(24个椎间盘),男9例.女12例;年龄26-67岁,平均46岁。均经椎间盘造影明确诊断。手术节段:k5例,L5S1 13例,L4-5+L5S1 3例。SB Charite Ⅲ型椎间盘假体22个,Activ L型椎间盘假体2个。集中随访时行X线、CT和MR检查,评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随访时间4-7年,平均5.1年。(1)腰腿痛较术前明显缓解,腰痛、腿痛VAS及ODI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未出现椎间盘假体脱出、断裂、塌陷及手术节段自发性融合。1例双间隙手术者术后出现腰椎轻度侧凸,1例单间隙手术者出现相邻节段骨质增生加重。(3)手术节段椎间隙前缘高度较术前平均增加6.3mm,后缘高度平均增加1.9mm,节段性前凸角平均增加2.9°,椎阃活动度平均为4.6°。近侧相邻节段椎间活动度平均减少2.5°。腰椎前凸角平均增加7.8°,腰椎屈伸活动范围平均增加2.4°。(4)近侧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MR分级及关节突关节退变CT分级无明显变化.手术节段关节突关节退变CT分级增加。结论椎间盘源性腰痛ADR术后5年手术节段仍保留一定的活动度,近侧相邻节段椎间盘和关节突关节退变缓慢,但手术节段关节突关节存在退变加速现象。
夏群徐宝山张继东苗军白剑强韩岳刘艳成宁尚龙黄洪超杨强李建光吉宁胡永成
关键词:椎间盘腰痛假体和植入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