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2051)

作品数:7 被引量:172H指数:7
相关作者:陈丹玲刘良朱小辉曹玉亭赵姣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地球化
  • 4篇地球化学
  • 4篇锆石
  • 3篇年代学
  • 3篇盆地
  • 3篇北缘
  • 3篇柴达木盆地
  • 3篇柴达木盆地北...
  • 2篇定年
  • 2篇同位素
  • 2篇榴辉岩
  • 2篇辉岩
  • 2篇北秦岭
  • 2篇PB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意义
  • 1篇东段
  • 1篇岩石
  • 1篇折返
  • 1篇折返过程

机构

  • 7篇西北大学
  • 3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北有色地质...

作者

  • 7篇陈丹玲
  • 6篇刘良
  • 4篇朱小辉
  • 3篇曹玉亭
  • 2篇康磊
  • 2篇赵姣
  • 2篇杨文强
  • 2篇郭彩莲
  • 2篇王超
  • 1篇谭清海
  • 1篇陈淼
  • 1篇张乐
  • 1篇王超
  • 1篇王超

传媒

  • 2篇地学前缘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岩石学报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地质通报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柴北缘绿梁山地区早古生代弧后盆地型蛇绿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大地构造意义被引量:48
2014年
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学及Lu-Hf同位素综合研究表明在柴北缘西段绿梁山大平沟地区出露一套弧后盆地型蛇绿岩,岩石类型主要包括变质橄榄岩、变火山岩、变辉长岩及斜长花岗岩。其中变火山岩具有LREE亏损,类似N-MORB的稀土配分模式,同时又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的岛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应形成在弧后盆地环境。斜长花岗岩为低钾准铝质花岗岩,具有LREE略微富集,HREE平坦的稀土配分型式,显示强烈Eu正异常,其εHf(t)值介于13.7~15.3之间,为变辉长岩部分熔融的产物,熔融温压条件可能为P=0.8~0.9GPa和T=~800℃。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变辉长岩的形成时代为535±2Ma,斜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为493±3Ma,指示本地区弧后盆地拉张时限至少介于493~535Ma之间,而柴北缘地区古大洋俯冲消减作用应早于535Ma。
朱小辉陈丹玲刘良赵姣张乐
关键词:地球化学柴达木盆地北缘
北秦岭东段二郎坪群火山岩锆石的LA-ICP-MS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66
2012年
利用阴极发光(CL)技术和LA-ICP-MS原位分析方法,对北秦岭东段军马河、湾潭和湍河3个地区的二郎坪群基性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研究。CL图像分析结果显示,三地火山岩中的锆石皆呈自形-半自形柱状形态和微弱的、宽的振荡环带结构。微量元素分析揭示,所有锆石都具有较高的稀土总量、重稀土和Th、U含量(ΣREE为(397.7~7 941.6)×10-6;ΣHREE为(376.7~7 774.2)×10-6;Th为(107.9~5 824.2)×10-6;U为(89.3~3 841.9)×10-6)以及轻稀土亏损、重稀土明显富集的左倾稀土配分曲线型式,所有锆石的Th/U比值皆大于0.4,显示典型岩浆锆石特征。LA-ICP-MS定年结果获得3地基性火山岩的形成年龄分别为(463±1.8)Ma、(475±1.5)Ma和(473±1.3)Ma,三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北秦岭二郎坪群基性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为463~475Ma。系统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显示,二郎坪群火山岩具有弧后盆地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获得的二郎坪基性火山岩463~475Ma的结晶年龄明显晚于其南侧北秦岭超高压榴辉岩的原岩年龄((791±6)Ma)以及变质年龄((502±11)Ma),而且榴辉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为板内玄武岩,也与二郎坪火山岩不同,因而指出北秦岭超高压榴辉岩与二郎坪火山岩没有直接成因联系。
赵姣陈丹玲谭清海谭清海朱小辉陈淼朱小辉
关键词:基性火山岩二郎坪群北秦岭
北秦岭榴辉岩及相关岩石年代学的进一步确定及其对板片俯冲属性的约束被引量:49
2011年
在岩相学观察和锆石CL图像研究的基础上,利用LA-ICP-MS原位分析方法,对北秦岭官坡超高压榴辉岩和伴生的石榴石角闪岩(榴闪岩)进行了详细的锆石微区微量元素和U-Th-Pb同位素分析,在榴辉岩样品中得到变质年龄为(502±11)Ma,原岩结晶年龄〉(657±18)Ma;在榴闪岩样品中得到原岩结晶年龄为(791±6)Ma,变质年龄为487-503 Ma,角闪岩相退变质年龄为(366±4)Ma。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北秦岭官坡地区的榴闪岩具有低Si(Si O2质量分数为49.16%-50.78%),高Ti(Ti O2质量分数为2.28%-2.83%)、富集LREE、LILE和大部分的HFSE元素,不显Nb、Ta负异常的板内玄武岩特征,与北秦岭超高压榴辉岩地球化学特征一致。结合两者的野外产状、岩相学特征、锆石形貌和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本文研究的官坡地区的榴闪岩是超高压榴辉岩在抬升过程中在角闪岩相条件下退变质的产物。综合两者的年代学研究结果,得到北秦岭地区超高压榴辉岩的变质年龄为(502±11)Ma,原岩结晶年龄为(791±6)Ma,角闪岩相退变质年龄为(366±4)Ma。研究得到的(502±11)Ma的榴辉岩相变质年龄与前人得到的该榴辉岩围岩超高压泥质片麻岩的变质年龄(507±38)Ma以及北秦岭松树沟地区的超高压长英质片麻岩的变质年龄485-514 Ma一致,表明它们经历了同期超高压变质作用。而且,榴辉岩(502±11)Ma的变质年龄与其原岩的结晶年龄(791±6)Ma存在近300 Ma的时间间隔,表明原岩具有板内玄武岩性质的北秦岭官坡超高压榴辉岩不可能是秦岭古生代大洋板块深俯冲的产物,而可能是已构造就位的古洋壳或裂谷火山岩在古生代随陆壳一起发生大陆深俯冲作用的产物。
陈丹玲刘良
关键词:北秦岭超高压榴辉岩地球化学大陆深俯冲
柴北缘锡铁山地区镁铁质岩石的时代及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9
2012年
柴北缘锡铁山地区西南部出露一套镁铁质岩石,主要由玄武岩、辉绿岩及辉长岩组成,三者为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研究区玄武岩的TFe2O3(9.77%-11.49%)、TiO2(1.47%-2.17%)、P20;(0.25%-0.40%)、K2O(0.28%-0.76%)含量较高,具有LREE富集的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富集K、Rb、Ba、Th、Nb、Ta等不相容元素,呈现隆起型(驼峰式)分布型式,显示了典型的洋岛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为板内岩浆作用的产物。辉长岩中的锆石LA—ICP—MSU—Pb定年结果表明,本套镁铁质岩石的结晶年龄为520.8Ma±7.0Ma。结合区域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资料,推测柴北缘地区在早古生代已发育成为一个成熟的多岛洋盆。
朱小辉陈丹玲刘良王超王超杨文强曹玉亭
关键词:镁铁质岩石柴达木盆地北缘
柴北缘西段超高压地体折返过程中的部分熔融:榴辉岩及其退变产物中的浅色脉体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柴北缘西段锡铁山和胜利口地区的榴辉岩/退变榴辉岩中的浅色脉体是超高压地体折返过程中榴辉岩发生部分熔融的结果.浅色脉体主要由粗晶斜长石组成,包绕或切穿榴辉岩/退变榴辉岩体.脉体中的锆石呈自形柱状形态,具有明显岩浆成因震荡环带结构和包体矿物组合,定年结果得到脉体的形成时代分别晚于寄主榴辉岩/退变榴辉岩的峰期变质时代约20-30 Ma,与寄主岩石麻粒岩相退变质时代一致,指示熔融作用发生在折返过程的麻粒岩相退变质阶段.浅色脉体具有高Si,Al,Ca,Na,Sr,Pb和LREE而低Mg,Fe,K,Y,Yb和HREE的英云闪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黝帘石和绿辉石的脱水分解是触发超高压榴辉岩发生部分熔融形成这些浅色脉体的主要机制.
陈丹玲曹玉亭刘良
关键词:榴辉岩退变榴辉岩部分熔融
豫西二郎坪地区O型埃达克岩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0
2011年
本文对出露于豫西二郎坪地区的西庄河花岗闪长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研究,重点讨论其岩石成因及地质意义。西庄河花岗闪长岩主要由斜长石、石英及少量角闪石和黑云母组成。地球化学分析显示,该花岗岩具有高Si(SiO2=66.84%~71.57%)、富Al(Al2O3=14.11%~16.78%)、富Na(Na2O=3.45%~4.78%,Na2O/K2O为1.06~2.40)及低Mg(MgO=0.88%~1.0%,Mg#为0.43~0.46)的特征。微量元素方面显示高Sr(327.04×10-6~613.97×10-6)、低Y(12.30×10-6~17.17×10-6)和Yb(1.36×10-6~1.88×10-6)及高Sr/Y比值(介于24~38);稀土含量中等(∑REE=86.79×10-6~197.04×10-6),轻重稀土高度分异((La/Yb)N=12.35~23.28),无Eu异常或正Eu异常(δEu=0.97~1.34);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蛛网图上,岩石富集轻稀土和K、Rb、Ba、Th及Sr,而Nb、Ta、P及Ti具明显的负异常。锆石Hf同位素显示具有正的εHf(t)值,变化于8.37~11.13之间。以上花岗闪长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锆石Hf同位素特征与俯冲洋壳部分熔融成因的O型埃达克岩特征相似。利用锆石原位LA-ICP-MS定年方法,获得西庄河花岗闪长岩的形成年龄为461±0.9Ma。该年龄与其共生的二郎坪基性火山岩的形成年龄(460~473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结合其O型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共同指示豫西二郎坪地区存在早古生代洋盆及洋盆的俯冲消减事件。
郭彩莲陈丹玲
关键词: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埃达克岩
柴北缘西段团鱼山岩体的地球化学、年代学及Hf同位素示踪被引量:10
2013年
柴北缘西段团鱼山花岗闪长岩体SiO2含量为66.35%-70.04%,具有富碱(Na20+K20=7.20%~7.57%),富钠(Na2O/K2O=2.37~3.38),弱过铝质(A/CNK=1.00~1.02)以及低镁指数(Mg^#=23~26)等特点,为钙碱性弱过铝质花岗岩。岩石具有较低的Y(4.65×10^-6-6.31×10^-6),Yb(0.38×10^-6-0.54×10^-6)以及较高的Sr(858×10^-6-1020×10^-6)含量,Sr/Y=162~192,显示了高Sr低Y的地球化学特征。锆石的U—Pb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团鱼山花岗闪长岩的侵位时代为(437.4±3)Ma。结合柴北缘地区超高压变质年龄(423~458Ma),认为该岩体是在陆壳俯冲背景下,基性下地壳加厚脱水引发部分熔融的结果,熔融温压条件可能为P〉I.2GPa和T〉800℃,源区残留相主要为石榴石+角闪石。锆石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其£。f(t)值变化于一11.4~8.15,二阶段模式年龄存在888~1078Ma(具正的εHf(t)值颗粒)和1300—1699Ma(具负的8Hf(t)值颗粒)两组,另有两个核部测点的二阶段模式年龄分别为2.45Ga和3.00Ga(对应测点的U—Pb年龄〉2.4Ga),表明团鱼山花岗闪长岩源区物质组成复杂,主要为中元古代一古元古代地壳物质和新元古代新生地壳,同时暗示柴北缘地区在太古代已有地壳形成。
朱小辉陈丹玲刘良王超王超杨文强曹玉亭
关键词:地球化学花岗闪长岩柴达木盆地北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