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2A07-4)

作品数:2 被引量:23H指数:2
相关作者:周苏玫何丽张春丽尹钧许鑫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小麦
  • 1篇生产力
  • 1篇籽粒
  • 1篇作物
  • 1篇县域
  • 1篇筋型
  • 1篇基于GIS
  • 1篇UML
  • 1篇播期
  • 1篇不同筋型小麦
  • 1篇产力

机构

  • 2篇河南农业大学

作者

  • 1篇尹钧
  • 1篇张春丽
  • 1篇席磊
  • 1篇马新明
  • 1篇何丽
  • 1篇周苏玫
  • 1篇高瑞
  • 1篇张浩
  • 1篇许鑫

传媒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基于GIS的县域小麦自然生产潜力评价系统被引量:11
2009年
为对县域小麦生产管理和潜力挖掘提供技术支撑和辅助决策,该文在小麦自然生产潜力评价流程的基础上,收集和整理了河南省8个县域的属性数据(气象、土壤和小麦资源数据)和空间数据,创建空间-属性一体化数据库,利用UML2.0、SQL Server 2000和SuperMap GIS 2008组件技术设计实现了基于GIS的小麦自然生产潜力评价系统,系统应用基于"经验-统计法"的光、温、水、土逐级衰减机制模型,定量计算了河南省8个县域的小麦自然生产潜力,通过分类统计和分级制图,分析了县域小麦自然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光合、温度、水分和土壤生产潜力空间分布规律依次为:根据纬度的增加而减少,豫西>豫南>豫东南>豫北>豫中,豫南>豫东南>豫西>豫中>豫北,豫南>豫中>豫北>豫东南>豫西;小麦自然生产潜力的关键因子影响大小为土壤>温度>水分,小麦自然生产潜力相对可挖掘空间大小为水分>温度>土壤。该系统具有普适性强、独立性好等特点,为县域小麦生产管理和潜力挖掘提供技术支撑和辅助决策。
张浩席磊许鑫高瑞马新明尹钧
关键词:生产力作物UML小麦
不同筋型小麦籽粒的物质积累特性及其播期调节效应被引量:12
2008年
选用半冬性小麦强筋品种济麦20、中筋品种豫麦49和弱筋品种郑麦004,研究了籽粒灌浆期间不同筋型小麦的物质积累特点及其播期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在籽粒形成和成熟期间,弱筋小麦品种郑麦004籽粒灌浆速率分别较强筋品种济麦20和中筋品种豫麦49降低14.1%和24.4%,因而千粒重也分别比2品种平均减少4.87和9.85 g,但籽粒中淀粉的含量增高,表现为郑麦004(82.4%)〉豫麦49(80.2%)〉济麦20(78.7%),淀粉中直/支比也呈现出同样的趋势。随着播期的推迟,促进了籽粒形成期(花后0-14 d)的灌浆速率,开花21 d后灌浆速率又明显下降;济麦20和豫麦49的千粒重以适播较高;但播期推迟对3种筋型小麦总淀粉含量和直支比均有提高作用,以晚播处理最为显著(p〈0.01)。
何丽尹钧周苏玫张春丽
关键词:小麦筋型播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