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卫生局“百人计划”(98BR009)
-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3
- 相关作者:施孝金钟明康张静华胡敏焦正更多>>
-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百人计划”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健康人UGT1A9基因多态性与麦考酚酸药动学的关系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中国健康人麦考酚酸(MPA)药动学特性与尿苷二磷酸葡醛酸转移酶UGT1A9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集20名健康男性单次po500 mg麦考酚酸酯后48 h内不同时间点的血样。HPLC测定麦考酚酸(MPA)和葡醛酸化麦考酚酸(MPAG)的药物浓度。UGT1A9的基因多态性采用测序法测定,包括-2208,-2152,-2141,-1887,-1818,-665,-440,-331,-275,-109至-98(Tn),-87 11个位点。结果20名受试者中,-2208,-2152,-2141,-665,-275位点未发现突变,-440和-331位点均为纯合突变型,-1887,-1818,-109至-98(Tn)和-87的突变率分别为0.25,0.7,0.75,0.05。统计学检验未发现MPA和MPAG的mρax,AUC0-t以及二者的比值与上述单核苷酸多态性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国人群UGT1A9的基因多态性与白种人存在差异,且未发现UGT1A9的基因多态性与MPA的药动学特征有关。
- 焦正梁惠琪仲珑瑾施孝金
- 关键词:麦考酚酸基因多态性
- 丙戊酸清除率的群体药动学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1
- 2004年
- 目的 :建立中国癫痫病患者丙戊酸清除率的群体药动学模型。方法 :前瞻性收集上海、北京两地 4所医院服用丙戊酸的 35 0名患者的稳态血药浓度 (n =4 35 )。数据分析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结果 :最终模型为 :CL(L·h-1) =0 .0 4 2 2·Dose·BSA0 .2 69·1.4 1(如果合用卡马西平 ,否则为 1)·1.37(如果合用苯妥因 ,否则为 1)·(0 .0 0 735·PBS +0 .80 7) (如果合用苯巴比妥 ,否则为 1)·(Dose/ 95 0 ) (如果Dose大于 95 0mg·m-2 ·d-1,否则为 1)·1.2 1(如果BSA大于 1.7m2 ,否则为 1)·1.2 4 (如果年龄小于 6 ,否则为 1)。上式中Dose为日剂量 (mg·m-2 ·d-1) ;BSA为体表面积 (m2 ) ;PBS为苯巴比妥的日剂量 (mg·m-2 ·d-1)。结论 :根据患者的生理用药资料 ,结合上述模型 ,可估算其清除率 ,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 焦正钟明康胡敏施孝金李中东张静华王大猷王宏图
- 关键词:丙戊酸清除率群体药动学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 丙戊酸群体药动学模型的建立与临床应用被引量:9
- 2001年
- 目的:建立门诊癫痫患者应用丙戊酸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并进行血药浓度预测。方法:162例门诊癫痫患者连续服用丙戊酸钠达稳态,测定其谷浓度附近血样标本共196个。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考察固定效应对丙戊酸相对清除率的影响。结果:体重、丙戊酸钠日剂量、合并用药等因素与清除率CL(L/h)之间的拟舍模型为:CL=0.00 482×WT+0.110×TAMT+0.394×CBZS+0.108×PHT+0.0822×PB+0.0 583。将11例患者血药浓度预测值与实测值作线性回归,其方程为:DV=1.0 632×PRED-3.2 665(μg/ml),r=0.9 663。结论:丙戊酸日剂量>1 300mg或合并应用卡马西平、苯妥英、苯巴比妥均可使丙戊酸的清除率增加,故临床合并用药时应注意监测丙戊酸血药浓度,避免丙戊酸浓度过低而引起癫痫发作。本文所建立的模型稳定性好,可用于估算门诊癫痫患者血液中丙戊酸的相对清除率,并可定量研究药物的相互作用。
- 胡敏张静华施孝金俞丽云钟明康孙鹤
- 关键词:丙戊酸血药浓度群体药代动力学抗癫痫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