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800193)

作品数:20 被引量:295H指数:12
相关作者:方建国汤杰王文清刘云海杨占秋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大青叶
  • 6篇板蓝根
  • 4篇活性
  • 3篇学成
  • 3篇药理
  • 3篇正交
  • 3篇正交试验
  • 3篇中药
  • 3篇菘蓝
  • 3篇内毒
  • 3篇内毒素
  • 3篇抗内毒素
  • 3篇化学成分
  • 3篇病毒
  • 2篇单纯疱疹
  • 2篇单纯疱疹病毒
  • 2篇丁香
  • 2篇丁香酸
  • 2篇血清
  • 2篇药物

机构

  • 19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武汉大学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湖北中医学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9篇方建国
  • 14篇王文清
  • 14篇汤杰
  • 11篇刘云海
  • 4篇杨占秋
  • 4篇胡娅
  • 3篇李园园
  • 3篇马永贵
  • 3篇万进
  • 2篇肖红
  • 2篇施春阳
  • 2篇赵玲敏
  • 2篇徐晗
  • 2篇彭静
  • 2篇丁晓华
  • 2篇张飞
  • 1篇林爱华
  • 1篇蔡亚玲
  • 1篇汪秋兰
  • 1篇王少兵

传媒

  • 5篇中草药
  • 3篇中国药学杂志
  • 3篇医药导报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国药房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药新药与临...
  • 1篇中国药师
  • 1篇第八届全国中...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0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0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板蓝根抗内毒素活性部位的研究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评价和比较板蓝根5个不同化学部位的抗内毒素作用。方法动态浊度法测定细菌内毒素浓度,观察板蓝根不同化学部位对D-氨基半乳糖敏化小鼠内毒素致死攻击的保护作用。并以内毒素制备家兔发热模型,测定其肛温变化。结果板蓝根Ⅳ部位体外对于内毒素的降解率达70%,体内降低动物死亡率至33%,发热抑制百分率为32.3%,表明其可以直接中和降解内毒素,显著降低内毒素的致热性和致死性。结论板蓝根Ⅳ部位具有显著的体内外抗内毒素活性。
方建国汤杰王文清胡娅刘云海
关键词:板蓝根抗内毒素活性部位
大青叶在大鼠中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被引量:24
2008年
目的:建立大青叶水煎液血清药物化学的初步研究。方法:通过HPLC-DAD图谱和紫外光谱分析比较空白血清、含药血清和水煎液的成分异同,确定灌服大青叶后大鼠血中移行成分。结果:多次重复后,确定了处理血清的方法。大青叶给药后血中出现了3个移行成分,移行成分极性中等,其中有一成分相对含量较高,且与水煎液的HPLC图谱在相同保留时间出峰,光谱类似,其他成分可能为代谢产物。结论:血中移行成分及代谢产物将成为大青叶的体内作用基础,其来源为大青叶中的主要物质,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将为进行大青叶活性成分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方建国彭静王文清汤杰马永贵
关键词:大青叶血清药物化学移行成分HPLC图谱
大青叶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21
2005年
目的:研究大青叶乙醇总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对其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并应用化学方法和现代波谱分析方法鉴定所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结果:从大青叶乙醇总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经鉴定为吲哚类化合物靛玉红(indirubin)、喹唑酮类化合物色胺酮(tryptanthrin)及焦谷氨酸(L-py-roglutamic acid)。结论:焦谷氨酸为首次从菘蓝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色胺酮系从该植物叶中首次分离得到。
阮金兰邹建华蔡亚玲
关键词:大青叶化学成分靛玉红色胺酮
板蓝根最新研究进展被引量:55
2003年
徐晗方建国刘云海
关键词:板蓝根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免疫调节作用抗肿瘤作用药物不良反应
板蓝根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作用被引量:58
2005年
目的探讨板蓝根5个化学部位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型(HSV-Ⅰ)的活性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Hep-2细胞体外培养系统,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测定板蓝根不同化学部位抑制HSV-Ⅰ对Hep-2细胞感染的作用;以治疗指数(TI)为评价指标,比较各部位抗病毒活性强弱。结果板蓝根各部位均有抑制HSV-Ⅰ生物合成作用,其中部位活性最强,TI为8.2;部位对HSV-Ⅰ有直接灭活作用;各部位均不能阻止HSV-Ⅰ侵入细胞。结论板蓝根在体外主要通过抑制生物合成而发挥抗HSV-Ⅰ作用。
方建国汤杰杨占秋胡娅刘云海王文清
关键词:板蓝根抗病毒作用
板蓝根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9
2003年
目的 从板蓝根中提取分离活性成分。方法 板蓝根用 95 %乙醇渗漉 ,不同极性溶剂提取 ,再用硅胶柱色谱分离单体 ,测定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 ,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 5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 :β 谷甾醇 (β sitosterolⅠ ) ,棕榈酸 (plamiticacidⅡ ) ,琥珀酸 (succinicacidⅢ ) ,胡萝卜苷 (daucosterolⅣ )和远志醇 (polygalitolⅤ )。 结论 化合物Ⅲ 。
徐晗方建国王少兵刘焱文
关键词:板蓝根化学成分中药
中药板蓝根清热解毒实质研究
总结十余年来本项目研究的主要结论,结合中医清热解毒法的理论基础,对中药板蓝根的有效组分及其重要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思路及方法加以综述,进一步阐明板蓝根清热解毒的实质和作用机制,以期为探讨清热解...
方建国刘云海王文清汤杰施春阳
文献传递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青叶中腺苷的含量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建立大青叶中腺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固定相:Lichrosorb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纯化水-冰醋酸(1:96:3);检测波长:257 nm;流速:0.8 mL·min -1;柱温:35 ℃.结果腺苷在1.52~48.64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2),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5%,RSD=1.91%(n=3);98.64%,RSD=0.41%(n=3);98.80%,RSD=1.24%(n=3).结论该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快速、有效.
王文清张飞方建国马永贵汤杰李园园
关键词:腺苷大青叶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不同产地大青叶质量的化学模式识别研究被引量:18
2007年
目的建立大青叶药材质量评价的化学模式识别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定量分析国内10个不同产地的大青叶样品中邻氨基苯甲酸、丁香酸、腺苷、靛玉红4种指标成分的量,用雷达图评价指标成分的平衡分布,结合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其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研究。结果根据雷达图显示结果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法将10个样品按其质量等级划分为5类。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大青叶药材的质量评价。
王文清彭静万进方建国汤杰刘云海
关键词:大青叶HPLC化学模式识别雷达图聚类分析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青叶中邻氨基苯甲酸与丁香酸的含量被引量:15
2006年
目的 建立测定大青叶中邻氨基苯甲酸和丁香酸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固定相:Lichrosorb 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磷酸(18:82:0.3);检测渡长:272nm;流速:0.8mL·min^-1柱温:30℃;进样体积:10μL。结果 邻氨基苯甲酸、丁香酸分别在12.7-127.0和5.10-51.0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邻氨基苯甲酸的平均回收率为98.7%(RSD=1.0%);丁香酸的平均回收率为99.0%(RSD=1.2%)。结论 该方法灵敏、快速,准确可靠。
王文清张飞方建国李园园汪秋兰汤杰
关键词:大青叶邻氨基苯甲酸丁香酸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