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2004DIB1J036)
- 作品数:9 被引量:38H指数:6
- 相关作者:伍卫平童苏祥张松付青高春代更多>>
- 相关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喀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疆喀什市伯什克然木乡黑热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调查并掌握新疆喀什市伯什克然木乡黑热病流行现状。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血清学方法,选择该乡历年来有黑热病报告的1,4,18和20村,开展黑热病流行现况调查。结果4个行政村共调查2045人,患病率为0.44%(9/2045)。单抗抑制ELISA方法共检测1853人,阳性率17.27%(320/1853)。利什曼素皮内试验1480人,阳性率为33.85%(501/1480)。结论通过调查,喀什市伯什克然木乡黑热病流行形势依然严重,流行趋势没有改变,需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遏止黑热病的进一步传播。
- 窦海平张松高春代朱常忠凯赛尔伍卫平
- 关键词:流行病学调查
- 新疆喀什地区黑热病预防与控制的思考被引量:11
- 2008年
- 凯赛尔朱常忠伍卫平窦海平高春代童苏祥
- 关键词:黑热病
- 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现场灭蛉效果的评价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了解当地黑热病传播媒介白蛉种类及评价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大灭)2种杀虫剂对白蛉的防制效果。方法采用人工捕捉和诱蚊灯捕蛉,指标为捕捉白蛉只数/人工小时。结果白蛉种类调查居民家的白蛉以长管白蛉占优势;户外以吴氏白蛉为主;用2.5%可湿性溴氰菊酯和大灭进行现场喷洒灭蛉可使白蛉数量比对照区降低3.89倍和11.11倍。结论通过连续考核证明,2种杀虫剂均可以削平白蛉密度的季节高峰,大灭的灭蛉持效期要高于溴氰菊酯,可以取代溴氰菊酯。
- 张松凯塞尔伍卫平付青童苏祥伊斯拉音.乌斯曼斯康德尔
- 关键词: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
- 新疆喀什黑热病高流行区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掌握新疆喀什黑热病高流行区的黑热病发病特征,为该病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在喀什地区伯什克拉姆乡选取近年来黑热病发病人数位居前3位的3个大队进行入户普查,统计分析黑热病累计发病人群特征。结果 1990年以来该地区人源型黑热病的累积发病率为6.44%(310/4810)。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和职业人群间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人群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逐渐下降。结论喀什地区为黑热病流行较为严重的地区,低年龄组人群仍是防治的重点人群。
- 王立英伍卫平官亚宜付青童苏祥侯岩岩伊斯拉音·乌斯曼凯赛尔曾祥嫚
- 关键词:黑热病累积发病率发病特征
- 2004~2006年新疆喀什地区黑热病流行现况调查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了解和掌握喀什地区黑热病的流行现况。方法通过对重点流行乡村居民进行普查;根据县级医院以及乡(镇)卫生院所提供的已治愈黑热病患者的线索,随访患者;采用不同捕蛉法捕捉户外及人房内白蛉。结果3年共普查43467人,查出现患病例242人,患病率为0.56%(242/43467)。随访62例患者,均被确认为黑热病。2004~2006年的普查患病率分别为0.74%,0.56%和0.36%;2004年与2006年的调查结果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47,P<0.05)。捕蛉灯法在户外不同场所捕捉429只白蛉,其中长管白蛉占19.35%,吴氏白蛉占80.65%,吴氏白蛉为户外优势种。捕蛉管法在人房内、外墙壁上捕捉白蛉658只,密度为8.62只;吴氏白蛉占25.68%,长管白蛉占74.32%;长管白蛉为人房内优势种。结论喀什地区的黑热病发病率较往年呈下降趋势。
- 孟波林伊斯拉音.乌斯曼高春代窦海平凯赛尔伍卫平
- 新疆喀什地区黑热病分布的趋势面分析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了解喀什地区黑热病地理分布特征和趋势。方法采用趋势面分析方法,对喀什试点地区1990~2005年黑热病累计发病率资料进行分析,建立趋势面数学模型。采用趋势面拟合适度的R检验及显著性F检验、趋势面适度的逐次检验和根据疾病的地理流行病学特征直观判断4种方法确定最终模型阶次。结果根据趋势面数学模型绘制的各界次的趋势面图经过4种方法综合分析,3阶趋势面方程为最适模型,其拟合方程为:z=132.040 533+ 3.430 846 5x-2.569 720y-0.125 046x^2+0.026 609 2xy+0.023 260 9y^2-0.000 101 7x^3+0.002 537 7x^2y- 0.001 609 9xy^2-0.000 397y^3(R^2=0.693 7,P=0.017 4),从理论和实际上能较好的反映黑热病的空间分布情况。结论趋势面分布图显示喀什地区黑热病累计发病率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分布的特点,为进一步研究黑热病的控制策略提供了依据。
- 李森伍卫平童苏祥张松伊·斯拉音李小钢
- 关键词:黑热病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试点内脏利什曼病的人群感染状况调查被引量:12
- 2008年
- 目的了解喀什试点内脏利什曼病的人群感染状况。方法选择喀什市内脏利什曼病发病率较高的村为试点,在入户普查的同时开展人群血清学调查和利什曼素皮内试验,运用SAS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不同年龄组之间皮试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3,P<0.05),皮试阳性率随年龄的增加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当地内脏利什曼病患者与既往隐性感染者之比为1∶9。试点地区曾感染过内脏利什曼病的免疫人群占36.15%(60/166),从未感染过内脏利什曼病的易感人群占61.45%(102/166),无临床症状的现感染人群占2.41%(4/166)。结论试点地区内脏利什曼病的流行状况仍然比较严重,无症状现感染者所占比例较高,具有潜在传染源的流行病学意义。
- 付青伍卫平童苏祥伊斯拉音·乌斯曼张松伊斯康德尔开塞尔
- 关键词:内脏利什曼病
- 新疆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人群免疫状况调查
- 2014年
- 目的了解新疆喀什人源型利什曼病流行区人群的免疫状况,为当地开展内脏利什曼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信息。方法选择喀什市利什曼病发病率较高的3个大队为调查点,入户调查时,除老人与〈2岁婴幼JL#b,户内成员均开展利什曼素皮内试验(LDT)。要求人户皮试数不得低于该小队总户数的50%。记录皮试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患病情况。运用SPSS13.0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LDT总计人数1126人,阳性人数435人,阳性率为38.63%(435/1126)。皮试阳性率与年龄有密切关系(X2=34.29,P〈0.05),皮试阳性率随年龄的增加有逐渐增高的趋势。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群的免疫水平增加。低年龄组人群的免疫人口所占比例较低,应重点加强低年龄组人群的监测和防治力度。
- 王立英伍卫平官亚宜付青曾祥嫚童苏祥伊斯拉音·乌斯曼凯赛尔
- 关键词:利什曼病免疫状况
- 新疆喀什市防治内脏利什曼病培训效果与评价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新疆喀什市伯什克然木乡是我区内脏利什曼病流行最为严重的地区,开展防治内脏利什曼病培训,以提高当地的医务人员、乡村干部、教职工对该病的防治知识。方法通过语音、文字、多媒体、讨论等形式,对医务人员、中小学教职工、乡村干部分批分层开展防治内脏利什曼病基本知识的培训。结果目标人群医务人员、中小学教职工和乡村干部对内脏利什曼病及其防治知识的知晓合格率由培训前的27.5%、12.1%、0提高到培训后的75.0%、68.2%、44.2%。知晓不合格率由培训前的52.5%、45.5%、82.5%下降到培训后的15.0%、10.6%、21.6%。培训前、后知晓合格率、不合格率相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培训提高了大众对内脏利什曼病的认识和自觉防病的意识。为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内脏利什曼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伊斯拉音.乌斯曼童苏祥伍卫平朱常忠斯康德尔茹孜古丽.朱马洪阿不都那比江开塞尔张松付青许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