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8418100)

作品数:3 被引量:30H指数:3
相关作者:江天久江涛唐勇汪慧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NSFC-广东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重金
  • 4篇重金属
  • 4篇酶联
  • 4篇酶联免疫
  • 4篇
  • 3篇水产
  • 3篇水产品
  • 3篇酶联免疫法
  • 3篇免疫法
  • 3篇
  • 2篇ELISA
  • 1篇畜肉
  • 1篇稀酸
  • 1篇麻痹性贝类毒...
  • 1篇浸提
  • 1篇浸提方法
  • 1篇贝类
  • 1篇

机构

  • 5篇暨南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4篇汪慧
  • 3篇江涛
  • 3篇江天久
  • 2篇唐勇

传媒

  • 1篇分析化学
  • 1篇食品科学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第四届重金属...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禽畜肉中重金属铜、铅、镉的稀酸浸提方法被引量:6
2014年
为了高效快速检测样品中的重金属,满足酶联免疫法检测禽畜肉中重金属的要求,本实验以常见的易受重金属污染的禽畜肉产品(鸡肉、鸭肉、猪肉和牛肉)为对象,研究稀盐酸、稀硫酸和稀硝酸浸提其重金属铜、铅和镉的效果.研究表明,盐酸、硫酸和硝酸的最佳浸提浓度分别为1、2、2 mol/L,浸提时间分别为10、15、15 min,浸提温度分别为10~90、4~90、10~90℃.与微波消解法相比,3种稀酸浸提禽畜肉中重金属铜、铅和镉的效果为稀硝酸>稀硫酸>稀盐酸.稀盐酸、稀硫酸和稀硝酸浸提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62%~92%、91%~112%、97%~107%.综合3种稀酸浸提所需的时间、温度及回收率等因素,稀硫酸和稀硝酸浸提法的操作可行性较高.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和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检测稀酸浸提液的铜,并对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线性回归,显示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P
汪慧邹永德唐勇江涛江天久
关键词:重金属酶联免疫
稀酸浸提水产品中重金属铜、铅和镉
本文以常见的易受重金属污染的水产品(近江牡蛎、翡翠贻贝和基围虾)为对象,研究稀盐酸、稀硫酸和稀硝酸浸提其重金属铜、铅和镉的效果。研究表明,盐酸、硫酸和硝酸的最佳浸提浓度均为2mol/L,浸提时间分别为10、10、15mi...
汪慧徐艳红杜克梅江涛唐勇江天久
关键词:水产品重金属
文献传递
稀酸浸提水产品中重金属铜、铅和镉被引量:11
2014年
以常见的易受重金属污染的水产品(近江牡蛎、翡翠贻贝和基围虾)为对象,研究稀盐酸、稀硫酸和稀硝酸浸提其重金属铜、铅和镉的效果。研究表明,盐酸、硫酸和硝酸的最佳浸提浓度均为2 mol/L,浸提时间分别为10、10、15 min,浸提温度分别为20~90、10~90、10~90℃。与微波消解法相比,3种稀酸浸提水产品中重金属铜、铅和镉的效果为稀硝酸>稀硫酸>稀盐酸。稀盐酸、稀硫酸和稀硝酸浸提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69%~97%、97%~116%、98%~111%。综合3种稀酸浸提所需的时长、温度及回收率等因素,稀硫酸和稀硝酸浸提法的操作可行性较高。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和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稀酸浸提液的镉,并对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线性回归,显示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P<0.01),表明稀酸浸提法可高效快速提取样品中的重金属,满足酶联免疫法检测水产品中重金属的样品前处理要求。
汪慧江涛唐勇邹永德江天久
关键词:水产品重金属酶联免疫法
稀酸浸提水产品中重金属铜、铅和镉
本文以常见的易受重金属污染的水产品(近江牡蛎、翡翠贻贝和基围虾)为对象,研究稀盐酸、稀硫酸和稀硝酸浸提其重金属铜、铅和镉的效果。研究表明,盐酸、硫酸和硝酸的最佳浸提浓度均为2mol/L,浸提时间分别为10、10、15mi...
汪慧徐艳红杜克梅江涛唐勇江天久
关键词:水产品重金属
文献传递
贝类体内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提取方法研究被引量:14
2008年
采用浓度系列为0.04、0.07、0.10、0.15、0.20、0.25、0.30、0.40、0.50、0.70、1.0 mol/L的HCl和HAc溶液作为提取液,分别取10 mL提取液与10 g栉孔扇贝性腺混合,在沸水浴中加热5 min提取麻痹性贝类毒素(PSP);同时采用0.3 mol/L HAc和0.2 mol/L HCl,于冰水浴中进行超声波提取麻痹性贝类毒素5-30 min。提取完成后将混合物于4℃冷冻离心机内离心5 min(3500 r/min),取上清液并以0.1 mol/L NaOH或5 mol/L HCl调整至pH为2.0-4.0。经超滤膜过滤后的提取液以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荧光检测法进行毒素分析,研究毒素组分间的转化关系和提取效率,并与超声波提取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0.04-0.25 mol/L HCl和0.04-1.0 mol/L HAc从贝肉中提取PSP毒素,各毒素组分浓度差异不大,当HCl浓度大于0.25 mol/L时,N-磺酰氨甲酰基类毒素C1浓度急剧降低,HCl浓度大于0.5 mol/L时,N-磺酰氨甲酰基类毒素C2和GTX5浓度急剧降低,三者在酸度过大的情况下分解或转化为膝沟藻毒素-2(GTX2),膝沟藻毒素-3(GTX3)和石房蛤毒素(STX)。在相同浓度酸的情况下,超声波提取液中C1毒素的浓度显著低于沸水浴提取法,但C2的浓度略高于沸水浴提取液。
江涛江天久
关键词:麻痹性贝类毒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