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LAPC-KF-2008-11)

作品数:5 被引量:86H指数:5
相关作者:张兴赢张鹏白文广王维和安兴琴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4篇遥感
  • 3篇反演
  • 2篇地基遥感
  • 2篇定标
  • 2篇遥感观测
  • 2篇时空分布特征
  • 2篇卫星
  • 2篇卫星遥感
  • 2篇红外高光谱
  • 2篇反演技术
  • 2篇辐射定标
  • 2篇大气成分
  • 1篇对流层
  • 1篇氧化碳
  • 1篇遥感监测
  • 1篇气象
  • 1篇气象卫星
  • 1篇卫星遥感监测
  • 1篇卫星资料
  • 1篇卫星资料分析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中国气象局
  • 2篇国家卫星气象...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空间技术...
  • 1篇西藏高原大气...

作者

  • 6篇张兴赢
  • 4篇张鹏
  • 3篇王维和
  • 3篇白文广
  • 1篇刘国杨
  • 1篇江芳
  • 1篇王英鉴
  • 1篇张仲谋
  • 1篇王咏梅
  • 1篇吕建工
  • 1篇黄富祥
  • 1篇张艳
  • 1篇傅利平
  • 1篇张立军
  • 1篇胡秀清
  • 1篇安兴琴
  • 1篇张文建
  • 1篇廖宏
  • 1篇李元
  • 1篇戎志国

传媒

  • 3篇科学通报
  • 1篇气象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卫星遥感中国对流层中高层大气甲烷的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22
2011年
利用美国Aqua卫星的AIRS遥感资料,分析了2003~2008年中国地区对流层中高层大气甲烷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发现,AIRS观测结果与近地面观测资料变化趋势一致,与地基遥感的误差在1.5%以内.受近地层自然排放与人为活动的共同影响,中国对流层甲烷在垂直分布上呈现典型的变化趋势:随着高度的增加甲烷浓度下降.甲烷在我国东部和北部地区具有明显的双峰季节变化特征,最高值存在夏季,次高值出现在冬季,与近地面观测结果一致,而南部地区冬季没有显著增加的人为来源,西部地区人为活动稀少,因此在南部和西部地区的甲烷高值只出现在自然源排放强烈的夏季.中国地区的对流层中高层的甲烷与北半球的几个主要地区变化趋势一致,均在2007年之前保持相对稳定,在2007年后有一个明显的增长,但是中国的增长速度较其他地区更为显著,其中2006~2008年期间的增长速率与我国近地面观测结果相近.
张兴赢白文广张鹏王维和
关键词:卫星遥感甲烷时空分布特征
地基傅立叶红外高光谱遥感观测大气成分平台建设及其反演技术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利用国际大气成分地基观测网络(NDACC)通用的德国BRUKER公司生产的傅立叶红外(FTIR)高分辨率地基光谱仪器IFS 120M,在国家卫星中心建立了地基高光谱观测平台,进行高光谱数据获取及其反演技术初步研究。阐述了地基高光谱观测平台的建设,高光谱仪器的调试和观测参数化研究结果,并且阐述了光谱的预处理和定标研究,利用地基高光谱在可见光波段的观测结果,进行了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技术的初步研究。
张兴赢张鹏廖宏胡秀清李元张立军戎志国邱红
关键词:地基遥感大气成分辐射定标反演技术
用卫星资料分析中国区域CO柱总量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12
2010年
该文利用国际先进在轨星载探测仪器SCIMACHY/ENVISAT和MOPITT/TERRA的一氧化碳(CO)柱总量观测资料,比较两个载荷的观测结果发现,二者在陆地区域的观测数据一致性较好,且与我国本底站近地面观测结果有比较一致的时间变化态势,表明CO柱总量卫星观测值可以很好地反映其在我国大气中的时空分布特性。利用MOPITT长时间的观测数据(2000年3月—2009年2月)对中国区域CO柱总量时空分布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东部地区CO柱总量显著高于西部地区,两个地区的CO柱总量年平均值9年内均呈上升态势,西部地区平均年增长率是千分之一的量级,东部地区年增长率约为1.0%。中国区域CO柱总量分布随季节变化显著,春季CO柱总量平均值最高,但是CO柱总量最小值,在东部地区出现在夏季,而西部地区出现在秋季。
白文广张鹏张兴赢王维和齐瑾刘辉张文建边巴次仁
关键词:MOPITT
卫星遥感监测中国地区对流层二氧化碳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26
2010年
利用北半球5个地面本底站和飞机观测CO2浓度对AIRS(atmospheric infrared sounder)反演得到的对流层中层CO2产品进行验证,结果显示AIRS反演结果与地面观测和飞机观测结果一致性较好,月平均偏差小于3ppmv,可以用于分析研究对流层CO2的时空分布特征.利用AIRS近6年观测数据(2003年1月~2008年12月)分析研究显示:北半球是CO2的高值区,且呈逐年增长态势.其中,中国地区的年增长率约为2ppmv,与美国、欧洲、澳大利亚、印度等地区相当,略低于加拿大和俄罗斯.由于自然条件和工业布局的影响,中国地区对流层CO2总体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规律,在35°~45°N形成4个高值中心,云南地区为CO2低值分布区.中国区域对流层CO2季节变化特征显著,高值出现在春季,低值出现在秋季.
白文广张兴赢张鹏
关键词:卫星遥感
地基傅立叶红外高光谱遥感观测大气成分平台建设及其反演技术研究
利用国际大气成分地基观测网络(NDACC)通用的德国BRUKER公司生产的傅立叶红外(FTIR)高分辨率地基光谱仪器IFS 120M,在国家卫星中心建立了地基高光谱观测平台,进行高光谱数据获取及其反演技术初步研究。阐述了...
张兴赢张鹏廖宏胡秀清李元张立军戎志国邱红
关键词:地基遥感大气成分辐射定标反演技术
文献传递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全球臭氧总量反演和真实性检验结果分析被引量:21
2010年
利用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搭载的紫外臭氧总量探测仪(TOU)发射后一年内获取的观测数据以及地基臭氧观测数据,对全球特别是受到广泛关注的南极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进行了臭氧总量反演试验,反演结果与国外同类产品及地面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定性的分析结果表明,"风云三号"紫外臭氧探测仪反演的全球臭氧总量分布与国际上发布的同类产品相比,真实地反映了臭氧随时间与空间的分布特征.在全球部分地基观测站所处的位置上对臭氧总量探测仪与OMI产品和地基观测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风云三号"紫外臭氧探测仪臭氧总量反演结果和国外同类卫星产品相对均方根偏差约为3%,与地基观测结果相比相对均方根偏差约为4.2%,中低纬度地区均方根偏差小于高纬度地区,最大均方根偏差出现在南极臭氧洞之内,大多数情况小于5%,个别站点上超过5%但低于10%,均优于10%的产品设计指标.目前TOU已经完成了在轨测试和试运行进入业务运行阶段,向国内外用户提供实时臭氧总量产品.
王维和张兴赢安兴琴张艳黄富祥王咏梅王英鉴张仲谋吕建工傅利平江芳刘国杨
关键词:大气臭氧总量反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