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C740166)

作品数:15 被引量:43H指数:4
相关作者:邹春玲张威马艳辉王浩然张维伟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语言文字

主题

  • 4篇意向性
  • 4篇转喻
  • 3篇构式
  • 2篇意象
  • 2篇双关
  • 2篇双关语
  • 2篇同一性
  • 2篇歇后语
  • 2篇夸张
  • 1篇的字
  • 1篇学法
  • 1篇因果
  • 1篇认知教学
  • 1篇认知教学法
  • 1篇认知域
  • 1篇随附性
  • 1篇同化
  • 1篇突显
  • 1篇迁移
  • 1篇着字

机构

  • 15篇哈尔滨理工大...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作者

  • 5篇邹春玲
  • 2篇张威
  • 2篇马艳辉
  • 1篇王浩然
  • 1篇代历楠
  • 1篇王菲菲
  • 1篇贾虹
  • 1篇康晓芸
  • 1篇赵明
  • 1篇牛连勃
  • 1篇李凯
  • 1篇李智
  • 1篇徐蕾
  • 1篇张维伟
  • 1篇刘莉

传媒

  • 15篇外语学刊

年份

  • 4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歇后语的属性加强联想模式解读被引量:2
2013年
针对歇后语以往研究中认知转喻角度解释的不足,本文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确定歇后语是认知语用现象,言外转喻属性归纳加强联想的因果推理为其生成和解读模式;(2)明晰歇后语推理过程中属性、意识、意向性和含意等不同概念之间的同质性质,意识和属性相互提炼,属性≈意向性≈含意解读,属性归纳加强联想操作只不过是在意向性和含意等非操作性概念中的一种明确化步骤植入。本文以歇后语为研究目标和语料,以言外转喻作为理论框架,重申言外转喻属性操作模式为含意获取最简方案,证明其合理性和有效性。
贾虹代历楠
关键词:意向性歇后语
言外转喻属性模式的微观操作层面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Panther K.U.提出言外转喻属性假说,以期为间接言语行为寻求认知转喻解释。本文对此假说中属性指向这一关键概念分析的宏观性、宽泛性、常规性以及推理操作不明等问题求同存异,力图从属性如何操作等微观角度做细致化探讨,修缮场境理论解释言外转喻操作的不足,具体化整合理论类属和整合空间操作步骤,扩大并微观化言外转喻的解释层面,生成话语含意属性操作程序精细化模式。
邹春玲王浩然
认知教学法在ESP教学中的互动模式被引量:4
2015年
本文以语言规则和语用规则为主要框架,探讨认知教学法的本质、特点和重要性。文章详细阐释认知教学法中的3个主要实施步骤,创新性地构建认知教学法在课堂上的互动模型;首次提出学生意识和意象的形成是其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重点讨论语用原则和交际规则的作用及其加工程序,以语用规则为基础给语法和语言学习搭建全新的领悟平台。
张威
关键词:互动模式认知教学法
委婉语的意向性解析被引量:2
2016年
委婉语的认知操作是主观意向性制约下的意象选择和意义同一化的活动。委婉语的操作特点是间接意象指向并可替代直接意象,意向性通过属性连通的程序引领意象的解读和表征。属性连通和同一是将间接表达解读为直接表征的关键,使两个意象在意向性控制下具有同等意义。委婉语的实现程序通过意象的择取、属性的连通和意向性的指导3个步骤完成。
李凯
关键词:意向性意象委婉语
言外转喻“属性强加联想”模式的合理性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针对场境理论解释的不足,本文重申言外转喻推理是"属性强加联想"模式,以心理距离、省力原则、模糊推理、整体优先认知等理论为基础,认定属性操作为含意获取的最简方案,确定言外转喻模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刘莉邹春玲
关键词:模糊推理场境
言外转喻属性模式中的认知域逆向划分
2014年
Klaus-Uwe Panther提出言外转喻属性假设,即言语行为属性可以替代言语行为本身,言语行为指向其属性。根据这一认知路向,鉴于Panther言外转喻属性指向研究的宏观性、宽泛性、常规性以及操作不明等问题,本文拟从微观层面深入探讨属性模式操作中认知两域逆向划分的变革,从而设立听话人角度属性解读机制,统一听说双方属性解读模式,破除传统命题形式语用推理表征,确立概念化属性推理模式。通过明确属性微观层面,细化推理步骤;夯实属性推理的立足点;强化言外转喻的解释力度。本文把微观属性操作解析与原有的属性假说相比,对言语现象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和更高的可操作性,在理论精细化的道路上又迈进一步。
马艳辉王菲菲
“着”字构式的指类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着"字结构具有独立的表达形式和不可预测的语义特征。本文论证并认定"着"字结构为构式,同时论证"着"字构式为间接言语行为,提出其认知操作机制为"类-属"联结的推理路径,即指类思维。本文从其分类、语境介入和指类推理程序等方面全面考察"着"字构式,说明该构式生成和解读过程存在缺省推理和模糊推理,最终的含义获取也只能是模糊识解。
张威
关键词:构式
反语的同一性与被同一性被引量:2
2015年
哲学原理"同一性"与认知结合的反语研究十分匮乏。本文将莱布尼茨提出的"同一性"作为指导,讨论"同一"的结果和"被同一"的认知推理过程,充分论证"同一"的结果获取务必修缮指称和涵义概念,"被同一"的过程则借由"属性连通迁移"模型完成。
邹春玲牛连勃
关键词:同一性反语
“XISY”言外转喻构式论证被引量:10
2012年
针对ICM框架下隐喻和转喻存在区分不明的情况以及原言外转喻属性模式解释的不足,本文旨在论证XISY并非皆为隐喻的形式化表征,而更多可以归为非常规性的言外转喻构式,且重申该XISY言外转喻推理是"属性强加联想"模式。以相关构式的认知理论为准绳,确立XISY构式言外转喻论证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邹春玲
关键词:XIS
“的”字构式的意向性研究
2015年
本文将"的"字视为存在转喻思维的缺省性间接言语行为构式,缺省的中心语是意识基础上以及意向性控制下的意象感受。"的"字构式是意识、意象和意向性等心智因素制约下的产物,以意象表征为中心语内容,以属性表达为前置语考虑,重建语言符号。"的"字构式基本为"属性"+"的"的意义模糊构建。属性的提炼经由意识的输入、意象的规约和意向性的指导、选择、提取3个过程完成,属性的提取和表达为意识、意象和意向性3个心智过程中的常态。
马艳辉
关键词:意向性意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