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132227)

作品数:8 被引量:82H指数:5
相关作者:杨波张健李传威赵华陈思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南开大学瓦房店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心肌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2篇心肌梗死
  • 2篇药物
  • 2篇左西孟旦
  • 2篇疗效
  • 2篇孟旦
  • 2篇梗死
  • 2篇PICCO
  • 2篇病变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心肌病
  • 1篇心肌病变
  • 1篇心肌梗死患者
  • 1篇心肌间质
  • 1篇心肌间质纤维...
  • 1篇心肌纤维
  • 1篇心肌纤维化

机构

  • 8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南开大学
  • 1篇瓦房店市中心...

作者

  • 8篇杨波
  • 5篇张健
  • 4篇赵华
  • 4篇李传威
  • 2篇孙志军
  • 2篇陈思
  • 1篇王刚
  • 1篇郭一凡
  • 1篇张艳博

传媒

  • 3篇心血管康复医...
  • 2篇中华老年多器...
  • 2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年份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左西孟旦治疗高龄老年人左心衰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对高龄老年人左心衰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4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确诊为慢性左心衰住院的高龄老年患者58例,男21例,女37例,年龄为(86.8±1.5)岁。进行自身前后对比研究,分别在应用左西孟旦治疗前、治疗后3d、治疗后3个月进行血清B型利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6min步行试验(6MWT)等指标检测。结果治疗后3d的血BNP值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3d的LVEF,LVFS,6MWT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3个月的血BNP值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3个月的LVEF,LVFS,6MWT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前、治疗后3d、治疗后3个月的肝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胺转移酶(γ-GT),肾功: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SUA),均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前后血压值也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单次给药左西孟旦对高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有疗效且安全可靠。
张健杨波赵华李传威张艳博
关键词:左西孟旦老年人左心衰
他汀类药物的降脂外效应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4年
大量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除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作用外,还有多重心血管保护作用。本文从内皮功能改善、抗炎、抗纤维化及心肌保护作用等方面介绍他汀类的降脂外效应。
郭一凡杨波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内皮炎症
尼可地尔在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中的疗效研究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 探讨尼可地尔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入选解放军总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诊断为缺血性心脏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尼可地尔组,每组各80例;应用PICCO监测患者心功能;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1年心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实验(6MWT)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服药1年时主要心血管临床不良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脑卒中、急性心力衰竭发作)发生情况。结果 服药后7 d,两组患者CI、LVEF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服药后1年与对照组比较,尼可地尔组左室射血分数[(38.2±5.1)% vs.(44.1±5.6)%,P<0.05]、6分钟步行实验[(223±30)m vs. (324±33)m, P<0.05]、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30.0% vs. 86.3%,P<0.05)均有明显改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缺血性心脏病患者长期服用尼可地尔可改善心功能,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李传威孙志军杨波陈思张健赵华
关键词:尼可地尔缺血性心脏病PICCO
糖尿病心肌纤维化的机制及干预被引量:10
2013年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高趋势,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中国糖尿病患者已达9240万,而糖尿病前期患者高达1.48亿,防控形势十分严峻[1]。最常见和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是结缔组织的过度积累(病理纤维化)[2,3]。有人认为心肌间质纤维化可能是糖尿病心肌病变的特征性病理改变[4]。糖尿病心肌病是一种特异性心肌病,也是糖尿病心肌病发展的终末阶段[5,6]。本文对糖尿病心肌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及干预措施作如下综述。
王刚杨波
关键词:糖尿病前期心肌纤维化糖尿病心肌病变心肌间质纤维化特异性心肌病病理改变
左西孟旦改善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近期血流动力学的研究被引量:27
2016年
目的观察左西孟旦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入选2012年8月至2014年11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6)和左西孟旦组(n=56)。对照组给予常规利尿、扩血管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左西孟旦。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PICCO)监测系统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脏指数(CI)、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ED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监测两组患者脑尿钠肽(BNP)的变化以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GEDI、CI、SVRI、LVEF、BNP值的改变均达到统计学意义,且治疗后左西孟旦组患者的各指标较对照组患者也明显改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左西孟旦组的总有效率显著提高(92.85%vs66.07%,P〈0.05)。结论左西孟旦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近期血流动力学。
李传威孙志军杨波陈思张健
关键词:左西孟旦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PICCO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及其药物治疗研究的进展被引量:16
2016年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防止其发生和发展成为迫切需要。本文综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及其主要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张健杨波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药物疗法
瑞替普酶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与时机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疗效与治疗时机。方法:选自辽宁省瓦房店市中心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间STEMI患者106例,均进行溶栓治疗。从发病至溶栓时间分为4组,第1组为发病至溶栓〈3h(〈3h组,28例),第2组为3-6h(3-6h组,47例),第3组为6-12h(6-12h组,22例),第4组为12-24h伴有持续性胸痛(12-24h组,9例)。观察溶栓再通率、30d全因死亡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1,2组比较,3,4组溶栓再通率显著降低(82.14%比76.60%比50.00%比44.44%),P均〈0.05,但3,4组间无显著差异;与1组比较,2-4组30d全因死亡率(3.57%比6.38%比9.09%比11.11%)、不良反应发生率(3.57%比10.64%比13.64%比22.22%)均显著升高(P均〈0.05),但2,3,4组间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发病3h内溶栓再通率最高,30d全因死亡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
赵华赵忠亮杨波
关键词:心肌梗死瑞替普酶
波生坦对糖尿病小鼠心肌组织纤维相关生长因子的影响
2015年
目的探讨波生坦对糖尿病小鼠心肌组织纤维相关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周龄雄性C57BL/6小鼠分为3组:对照组、糖尿病组、糖尿病+波生坦组,每组15只。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按70 mg/kg单次剂量腹腔注射。在STZ注射后即刻、1周、2周测定小鼠的空腹血糖,以确定糖尿病模型是否建立。在STZ注射后第2天糖尿病+波生坦组小鼠灌胃波生坦(100 mg/kg),其余两组灌胃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直到16周。应用反转录酶-聚合酶连锁反应检测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胶原蛋白1(Collagen-1)的m RNA的表达。结果 16周后,测量小鼠空腹血糖,糖尿病组与糖尿病+波生坦组接近(P>0.05),两组血糖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P<0.01)。糖尿病+波生坦组心脏VEGF的m RNA水平较糖尿病组增高(P<0.05),糖尿病+波生坦组与糖尿病组相比,心肌纤维相关因子TGF-β、CTGF及Collagen-1的mRNA水平较低(P<0.05)。结论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波生坦能降低心肌纤维相关生长因子的表达。
赵华李传威张健杨波
关键词:糖尿病C57BL/6小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