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CZS008)

作品数:11 被引量:25H指数:4
相关作者:张利军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历史地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清华简
  • 3篇商代
  • 2篇西周
  • 2篇甲骨
  • 2篇甲骨文
  • 1篇以史为鉴
  • 1篇秩序
  • 1篇治边
  • 1篇商王
  • 1篇商王朝
  • 1篇摄政
  • 1篇社会
  • 1篇社会治理
  • 1篇社会治理模式
  • 1篇社会重构
  • 1篇史记
  • 1篇史书
  • 1篇史学
  • 1篇史学功能
  • 1篇周朝

机构

  • 11篇东北师范大学

作者

  • 11篇张利军

传媒

  • 2篇古代文明
  • 1篇兰州学刊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中国史研究
  • 1篇史学理论研究
  • 1篇管子学刊
  • 1篇殷都学刊
  • 1篇中国国家博物...
  • 1篇中原文化研究
  • 1篇史学理论与史...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清华简《周公之琴舞》与周公摄政被引量:1
2018年
关于周公摄政称王问题,古代经学家多有争辩,近代以来学者也有不少分歧,至今仍是经学史和先秦史研究的重要问题。近年公布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中有《周公之琴舞》一篇,经考证是周成王嗣位朝庙的乐诗,且作于周武王的丧礼后、周公摄政之前的周成王嗣位朝庙典礼上。考察清华简《周公之琴舞》简文,其可补周公由顾命大臣到摄王政者转变的史实缺环,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张利军
关键词:清华简周公摄政周成王
清华简《厚父》的性质与时代被引量:7
2016年
最近公布的清华简《厚父》,学界基本认同其为《尚书》类文献,但有《夏书》说、《商书》说、《周书》说,通过分析三说,判断《厚父》可能是源于创作于商初的"语"体档案,是商汤灭夏后,访夏王室贵族厚父,借鉴夏代贤王恭明德事迹,以史为鉴的产物。商汤与厚父的对话,经商代史官记录整理成为商代典册,在商代官学教育中传习而得以保存,成为《商书》的一篇。经历商周王朝鼎革,周对包括《厚父》在内的商代典册档案进行整理,因其载有夏代贤王明德事迹,具有较强的史鉴意义而得以继续流传于世。至战国中后期,《厚父》依然存世,见引于《孟子·梁惠王下》,而清华简《厚父》则可能是战国时流传于楚地的《商书》抄本。《厚父》对于判断《商书》时代、证明夏王朝存在性意义重大。
张利军
关键词:清华简
清华简《厚父》与夏代服制
2017年
夏代服制问题向有争议,主要有'五服''内外服'异说。新近出版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五)》中收录《厚父》篇,为推进这一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证据。该篇性质是商代史官实录档案而经典化为《商书》篇章的战国楚地抄本,记言背景是商初商汤就夏代先王敬明德的事迹访夏代遗民厚父,在二人对话中谈及夏代朝臣职责称'服',对夏后裔臣服于商的情况亦称'服'。商周甲骨文、金文及传世文献资料记载臣子职事称'服',表明商周时期存在服制。那么,《厚父》所载商汤及夏遗民厚父将夏代臣子职事称'服',亦说明夏代存在服制的可能性极大。
张利军
关键词:清华简夏代服制
历史记载与社会重构:夏商之际社会新秩序的建构被引量:3
2014年
据《尚书》中的相关篇章记载,周初的政治家周公在述及夏商之际社会变革时把夏商之际的社会变革与天命的转移联系起来看,认为:"殷革夏命"的原因在于夏桀政治的腐败,破坏传统任人政策,导致夏的多士及与夏联盟的诸侯离心离德,夏众与诸侯不再认同夏桀的权威,社会认同意识发生了变化;而商汤在打着尊重传统的大旗下,既团结多士又施德于联盟的诸侯,取得了夏众与诸侯的信任,最终实现"殷革夏命";商汤打败夏桀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改变夏桀弊政的措施,通过建立内外服制度,重新构建了社会秩序。周公总结的夏商社会治理经验,具有深刻的史学意义。
张利军
关键词:历史记载社会重构
殷卜辞中所见“男(任)”考
2022年
《尚书·酒诰》载商代外服类型有“男”,过去甲骨学者对其是否为一类社会身份多持怀疑,仅有少数学者认为男为商代诸侯的称号或爵称。与男同一身份类型的“任”,长期以来未得到重视,殷卜辞“多任”的发现,确证“任”作为一类社会身份存在的事实。经考证,甲骨文中的“任”为商代外服称谓,目前所见甲骨文所载大概有15位任。外服男(任)在商王朝历史演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外服男(任)听命于商王,与内服一起践行王事。商王关心践行王事的外服男(任)的安危,商王向外服男(任)征取贡物,反映外服男(任)在国家政治、经济、宗教诸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外服男(任)及其所管理的地方是商代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至周初商代外服男被称为“庶殷”之一,外服男称谓于周初分封诸侯时被改造为诸侯称谓之一,是殷周制度因袭与变革的实例。
张利军
关键词:甲骨文
历史书写与史学功能——以清华简《厚父》所述夏史为例被引量:4
2021年
在当前的夏史研究中,学界主流认为二里头文化确为夏文化,夏是真实存在的王朝。西方学者以记载夏史的材料都产生于西周以后,而将夏代归于神话传说。最近刊布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伍)·厚父》经研究为《尚书》类文献。《书》类文献的祖本一般为史官实录档案,因具有历史教育意义而经典化成为《书》之篇章,通过官学教育流传于后世,后经三晋传入楚地。该篇记载了王与夏贵族厚父对夏史的叙述,包括禹治水成功并建立夏邦,启继任后以皋陶为卿事等重要的夏史内容,反映了夏代的德、民、天命观及服制等重要政治制度与思想观念。《厚父》记录的夏代历史,为证明夏的存在及认识夏史提供了新证据,亦为认识《厚父》的史学功能提供了新素材。
张利军
关键词:历史书写夏史史学功能
五服制视角下西周王朝治边策略与国家认同被引量:5
2017年
随着新出土材料刊布及西周史研究的推进,学界将五服制仅视为朝贡制度的认识亟待转变。根据新出土材料和传世文献的记载,可见西周王朝治理边疆族邦三大策略:在军事征服基础之上,建立要服、荒服,要服、荒服邦伯参与国家祭祀、朝觐礼仪,认同周王朝的统治,成为西周王朝国家组成部分;在周边族邦地区建立侯伯,监管周边族邦尽职情况;周王亲自巡查边疆族邦或派遣甸服朝臣到地方巡视,检验边疆族邦对西周王朝应尽的职责。西周王朝采取的这些治理边疆族邦策略是由其建国时的国家体制决定的。
张利军
关键词:西周王朝国家认同
西周五服制的国家形态与国家治理被引量:4
2021年
既往对西周服制的研究集中于服制形态的居多,而对西周服制的建构及其反映的国家结构形态与国家治理研究不足。西周王朝以建立五服制的方式建构国家结构形态,实现国家对全社会的治理。周成王可能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建立起甸服:第一,册命王朝大臣,赐以管理大小不等的土地和数量不等的若干族群;第二,划出特别的区域安置征服的异族与历史上遗留的姬姓族邦,设立邦君及其臣僚,管理这些族邦。周成王以赐命、封建的礼仪,建立大小不等的诸侯宗族体系,形成侯服、宾服。周成王举行会盟诸侯、方国的典礼,将征服的淮夷、荆蛮划为要服,戎狄划为荒服,使要服、荒服亦融入到周王朝国家之中。由是周王朝建构起以周王为天子,西部以宗周五邑为中心及甸服内朝臣、邦君宗族为主,东方以成周为中心的甸服朝臣、侯服宾服诸侯,南部、东部蛮夷方国,西部、北部地区戎狄方国臣服于周的国家结构形态。周王朝通过册命礼仪赐朝臣采邑,册封诸侯封地,纳方国于要服、荒服体系的方式,实现了对宗周地区、成周地区及地方诸侯体系和边疆方国地区的治理。
张利军
关键词:西周
以史为鉴与周初社会治理模式的重构被引量:1
2015年
周初周武王、周公、周成王以解决殷商内外服问题为契机,从总结夏商周社会治理经验出发,努力探寻建立稳固新秩序的良策。考察周初周王朝治理殷商内外服势力的策略演变,可得见周初社会治理模式重构的历史进程,以及商周间制度的承袭与变革。
张利军
关键词:周朝社会治理模式以史为鉴
商代内外服制度的发展、演变被引量:1
2015年
商汤灭夏后,建构以内外服制为特征的国家结构与管理模式。在商代前期随着王权的巩固与发展,内外服制度逐渐完善。在商代中期王位争斗中,内外服势力成为王位斗争的重要依靠力量,内外服势力被削弱。在商代晚期偏早的武丁时期,内外服势力在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等领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使得商王朝发展至鼎盛阶段。但祖甲改制之后的几代商王竭力扩大王权,限制内外服在国家事务中的影响力,造成了内外服与商王凝聚力的分解。帝辛舍弃用旧贵族的任官传统,诛杀外服,引发内外服势力与商王之间的矛盾,随着内外服制度的瓦解,商王朝走向了灭亡。
张利军
关键词:商代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