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3A0507-2)

作品数:12 被引量:76H指数:6
相关作者:谢春平方炎明方彦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林业大学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群落
  • 3篇植物
  • 3篇木本
  • 3篇木本植物
  • 2篇地理分布
  • 2篇区系
  • 2篇种群
  • 1篇野生
  • 1篇野生资源
  • 1篇生活型
  • 1篇生活型谱
  • 1篇生命表
  • 1篇生态适应
  • 1篇生态适应性
  • 1篇生态位
  • 1篇生态位分析
  • 1篇生态位宽度
  • 1篇生态位重叠
  • 1篇生殖
  • 1篇适应性

机构

  • 1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0篇南京森林警察...
  • 1篇南京森林公安...

作者

  • 11篇方炎明
  • 11篇谢春平
  • 10篇方彦

传媒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北方园艺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热带地理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林业实用技术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8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乌冈栎的地理分布被引量:4
2011年
利用植物地理学分布区理论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整合相关标本信息和文献,对乌冈栎地理分布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乌冈栎水平地理分布以亚热带为主,水平分布范围在中国(23°―34°N,100°―120°E)和日本(26°―37°N,128°―140°E);垂直分布大多在海拔500m以上,少数地区可降至海拔200m,日本分布区海拔要低于中国。2)乌冈栎现代分布区可分为中国东部分布区、中国南部分布区、中国西部分布区、中国西南部分布区和日本分布区,而中国东部分布区是目前的分布中心。3)利用壳斗科化石资料,对乌冈栎起源演化及散布途径作了推断,对其起源时间、传播路线等进行了讨论。4)第三纪及第四纪气候的演变对乌冈栎现代地理分布格局有着重大影响,为适应气候变化,其形态特征与常绿硬叶栎类中的高山栎类植物有一定差别,并逐渐退出了高山分布的地理位置。乌冈栎是否传统观点认为的冬青栎东亚替代种还有待于进一步商榷。
谢春平方彦方炎明
关键词:地理分布
乌冈栎群落生殖物候分析
2011年
对福建省将石自然保护区乌冈栎群落内的60种植物进行了生殖物候观察,其中记录到的植物为47种。研究结果表明:(1)从开花物候来看,乌冈栎群落植物的开花呈单峰曲线分布,并主要集中在4—5月份,从夏季以后开花植物比例开始急剧下降;(2)从结实物候来看,乌冈栎群落植物的结实呈双峰曲线,但结实比例最高峰出现在10月份;(3)环境因子对植物的生殖有着重要的影响,从乌冈栎群落植物的开花与结实物候来看,多数植物避开了降雨高峰期和高温天气,因此植物的生殖物候对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
谢春平方彦方炎明
关键词:花期果期
乌冈栎地理分布与水热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2
2011年
在广泛收集乌冈栎地理分布资料的基础上,利用目前常用的植被与气候相互关系的研究方法,结合温暖指数(WI)、寒冷指数(CI)、干燥度指数(K)、水热综合指数(S)、年均生物温度(BT)、可蒸散量(PET)和年均可能蒸发量率(PER),以及单一的气象因子一月均温(TM-Jan)、七月均温(TM-Jul)、最高温(TMax)、最低温(TMin)、年均温(TM-A)、年均降水量(PM)等,对乌冈栎在东亚地区的地理分布及其与气候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乌冈栎在中国地理分布在23°-34°N、100°-120°E,日本分布在26°-37°N、128°-140°E,均属于亚热带分布。气候环境指数研究的结果表明乌冈栎各项指数平均值均较低,与亚热带分布的青冈的指数接近,因此其性质为亚热带耐寒树种。通过热量曲线的比较,反映了中日两国乌冈栎分布范围的差异。结合主成分分析可知,影响乌冈栎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温度,并将其分布区划分为5类,包括:日本区(A)、中国华东区(B)中国西南部区(C)、中国西北部区(D)和中国南部区(E)。最后建立了乌冈栎生物地理模型,对预测该物种的分布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
谢春平方彦方炎明
关键词:气候因子生态适应性分布区
乌冈栎群落生活型谱及叶相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通过野外调查,对不同分布区的乌冈栎群落生活型谱及叶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地乌冈栎群落在生活型谱和叶相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生活型以矮高位芽(30%~58.18%)和小高位芽(36.36%~50.77%)为主,整体上各地常绿植物比例要高于落叶植物。叶相分析表明,中小型叶、单叶、革质叶、全缘叶和渐尖叶在群落中具有较高的比重。有将近1/3~1/2植物叶表面被毛。整个群落林层简单、低矮等特征与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有一定的区别。
谢春平方彦方炎明
关键词:生活型谱
乌冈栎野生资源开发与利用被引量:2
2010年
在对国内乌冈栎主要分布区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我国野生乌冈栎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了评述。结果表明:由于国际白炭贸易的需求,国内目前对乌冈栎的开发利用仅局限于烧炭工业,这导致某些地区的乌冈栎林被毁灭性的砍伐;乌冈栎作为园林植物开发前景极广阔,如绿篱、盆景、造景、行道树等;同时,乌冈栎作为能源植物和淀粉植物也具有较大的开发空间;从乌冈栎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来看,它作为植被恢复树种具有极强的优势;最后,选择具有代表性的9个区域对乌冈栎的资源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地区的乌冈栎林均属于需要保护的类群。
谢春平方彦方炎明
乌冈栎天然居群叶表型变异被引量:7
2011年
运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数量分类学方法,对分布于9个地区的乌冈栎叶表型10个性状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从10个叶表型性状的实测数值显示,不同地区乌冈栎表型性状存在较大差异,但叶长宽尺寸呈正相关关系(y=9.670 2+0.226x,R2=0.572,P<0.001);②叶型各指数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变异系数的结果,均支持表型存在分化的结论,但分化程度大小不一;③表型分化系数表明,总变异中居群间变异占30%左右,而居群内变异占了70%,这说明乌冈栎叶表型变异其主要动力来源于居群内;④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均显示,利川分布的乌冈栎居群与其他地区有较大区别,在类群的划分中独立于其他居群之外;⑤乌冈栎叶表型与环境的相关性差异不显著,但水分对叶型的影响要大于温度。最后,在数量分类学的基础上对利川栎进行了讨论,将其调整为乌冈栎的变种是合理的。
谢春平方彦方炎明
乌冈栎群落乔木层种群生态位分析被引量:18
2011年
通过野外群落调查,以物种重要值为生态位计算的资源状态指标,应用Levins公式、Hurtlbert公式、Pianka公式和Schoener公式,对福建将石、浙江开化、广东仁化、湖南沅陵和贵州荔波的乌冈栎群落乔木树种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生态位相似性比例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1)乌冈栎作为群落的建群种,其生态位宽度要大于其他物种,Levins和Hurtlbert生态位宽度值在各群落中分别为0.678、0.690、0.693、0.682、0.694和0.879、0.950、0.967、0.908、0.972。2)从Pianka生态位重叠值来看,Np<0.6的种对占全部种对的70%以上,一方面说明群落物种对资源的需求有各自的专一性,另一方面也说明群落中存在一定的生态位分化;此外,重叠的发生并不一定意味着竞争的存在,只是在资源缺乏时候,竞争才会发生。3)从Schoener生态位相似性来看,Cih>0.4的高相似性分布段中,将石、开化、仁化、沅陵和荔波所占比例分别为44.76%、24.09%、33.33%、39.08%和43.69%,相似性比例越高的种对,对资源的需求就具有越高的趋同性,由此可判断群落生态位分化的程度。4)乌冈栎林属于稳定的地形顶级群落,各物种所占据的生态位是自然界长期选择的结果,群落处于动态的稳定状态;在没有外部干扰的情况下,乌冈栎将长期保持优势种的地位。
谢春平方彦方炎明
关键词: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
将石自然保护区乌冈栎群落木本植物区系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乌冈栎林是分布于我国东部湿润地区特殊的硬叶栎类林,对水土保持及植被生态恢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群落学方法对乌冈栎群落的植物组成进行调查,并对该群落的木本种子植物区系成分组成及其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乌冈栎为优势种的群落内共有植物60种,隶属于26科43属,其中茜草科、蔷薇科、山茶科、樟科和壳斗科等少数几个科在物种组成上占有较大的优势;该群落物种组成及结构简单,与栎属其他群落的物种组成比较可知,木本植物多度接近辽东栎群落和枹树群落,而低于锐齿栎群落和麻栎群落。科属区系分析表明,热带性质的科属所占比例为61.90%和57.14%,区系分布类型热带性要稍强于温带性,从而体现出该群落植物区系具有热带性质和温带性质交融与过渡的特点。地理联系与华东植物区系联系最为密切,属于中国-日本植物区系的一部分。乌冈栎群落区系在地史年代上的起源与演化和西部高山硬叶栎类林有着紧密的关系,是高山栎类林在东部的"残遗植被",并且其形成时间应该不会晚于中新世。
谢春平方炎明
不同地区乌冈栎群落木本植物区系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采用吴征镒等的种子植物科属分布类型区系分析方法,对分布于我国不同地区(福建省绍武市将石地区、浙江省开化县、广东省仁化县、湖南省沅陵县、贵州省荔波县)的5个乌冈栎群落植物区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乌冈栎群落植物区系异同并存,与其他地区的区系存在着广泛的联系.从科属分布类型来看,各地乌冈栎群落植物区系的热带性分布类型和温带性的比例相当,其中,热带性分布类型以泛热带分布为主,而温带性分布类型以北温带、东亚北美洲间断以及东亚分布占有较高的比例.采用温带属与热带属的比值(T/R值)衡量区系的过渡性,发现浙江省开化县乌冈栎群落植物区系的T/R值为1.033,处于区系平衡点;广东省仁化县、福建省将石地区、湖南省沅陵县和贵州省荔波县的乌冈栎群落植物区系的T/R值分别为0.467、0.750、1.208和1.211,它们的区系均兼有热带和温带的性质.区系图谱的相似性系数表明,各地乌冈栎群落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它们在亲缘关系上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乌冈栎群落区系在地史年代上的起源与演化和西部高山硬叶栎类林有着紧密的关系,其形成时间应该不会晚于中新世.
谢春平方彦方炎明
乌冈栎种群数量动态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采用典型抽样和样方调查的方法,分别对将石、开化、仁化、沅陵和荔波的乌冈栎野生种群进行了调查。基于"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以种群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采用静态生命表、生存分析和空间分布格局理论,对各地乌冈栎种群的结构与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不同地区乌冈栎种群的径级结构分布呈现出较大的差异,除湖南沅陵种群为增长型外,将石、开化、仁化和荔波的种群呈纺锤形或倒金字塔形,有径级缺失的现象;②乌冈栎种群的高度级与胸径级成呈显著正相关性,其拟合为幂函数方程y=2.024 6x0.439 9(R2=0.741 4,P<0.001);③各地乌冈栎种群标准生命表的数据均有负值出现,这说明种群整体或局部径级有衰退的迹象,中等径级个体对维持乌冈栎种群具有重要意义;④存活率曲线、死亡曲线和致死率曲线均呈现出波浪式的变化,表明种群自然更新过程存在明显的周期,这可能也是长期维持乌冈栎种群在群落中优势地位的重要动力之一;⑤种群数量动态变化Vpi指数显示,除广东仁化种群表现为典型的衰退种群外,其余地区的Vpi指数值均大于0,但其偏离0的程度均较小,不属于典型的增长种群;⑥乌冈栎种群的方差/均值比率(s2/x-)的结果均大于1,说明各地区乌冈栎种群的分布呈聚集分布,平均拥挤度(m*)、Green指数(GI)、聚集度指数(CI)、负二项式参数(k)等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谢春平方彦方炎明
关键词:种群动态生命表径级结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