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科学基金(05C53014)
- 作品数:5 被引量:36H指数:4
- 相关作者:刘高文赵鹏郭涛张丽刘玉峰更多>>
- 相关机构: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航空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 单凹坑壁面的瞬态红外传热测量与流场显示被引量:10
- 2009年
- 为了揭示凹坑冷却结构的强化传热机理,基于第三类边界条件下的一维半无限大瞬态导热模型,用红外热成像仪的瞬态测温技术和金属网快速加热技术,对矩形通道内壁面进行了瞬态传热测量,获得了光滑壁面和带有单个球面凹坑壁面的局部对流换热系数分布,并用油-粉末法对凹坑壁面进行了壁面流场显示,实验雷诺数范围1.58×104~6.36×104。实验发现凹坑强化换热与其诱导形成的涡流结构密切相关,单个球面凹坑引起的涡流可以使凹坑下游边缘附近的局部换热最大增强80%左右,凹坑下游尾迹区域的平均换热增强20%~30%。
- 刘高文赵鹏张宗卫刘涛
- 关键词:凹坑涡流换热系数红外热像仪
- 间距对凹坑强化传热和流动阻力的影响被引量:11
- 2009年
- 对矩形通道内的球面凹坑壁面进行了传热系数和流动阻力测量,研究了通道Re数和凹坑间距的影响.无量纲流向间距分别为1.5,1.2和0.8.实验发现凹坑面上局部Nu数沿流向和横向变化剧烈.与光滑壁面相比,凹坑面的平均换热增强45%左右,流动阻力增大92%左右,平均综合传热性能增强16%.减小凹坑间距使流动阻力增大,平均换热和平均综合传热性能进一步增强.数据显示Re数对凹坑壁面的换热增强和流动阻力增大的影响相对较小.
- 赵鹏刘高文朱晓华刘玉峰
- 关键词:凹坑强化传热传热系数红外热成像仪
- 温度比对叶片内冷通道对流传热影响的数值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为了提高涡轮叶片内冷通道流动传热计算精度,首先讨论了大温差下空气物性不同计算方法间的差异,并通过与管内常用传热经验关系式结果的对比,研究了不同定性温度取值方法和湍流模型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侧重研究了大温差对光滑圆形内冷通道内的流动传热的影响,温度比变化范围0.5~0.9,通道Re数范围20 000~60 000,得到了传热Nu数和温度修正因子随温度比与Re数的变化数据和拟合关系式。结果表明采用截面平均流体温度定义传热系数和采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可使局部和平均传热系数与Gnielinski公式结果符合良好。大温差对通道传热的影响显著,Nu数最大降幅可达30%。计算显示温度修正因子随温度比的减小而减小,随Re数的增大而减小。
- 刘高文夏全忠彭力
- 关键词:涡轮叶片内冷通道大温差传热系数
- 异形预旋喷嘴流量系数的测量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在一个单独的静腔系统中对分别具有30°,25°、20°、15°预旋进气角度的预旋喷嘴面板进行实验研究。得到了预旋角度,长径比,进出气压比,扩张面积比对预旋喷嘴流量系数的影响,并分析了实验测量以及处理过程中的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结果显示流量系数随着进出气压比的增加而线性增加,预旋孔进口扩张能有效提高流量系数,随机误差是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系统误差则有可能使个别数据出现较大误差。
- 陈尧冯青
- 关键词:误差分析
- 凹坑强化传热的研究进展回顾被引量:23
- 2007年
- 基于涡流发生的凹坑强化换热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强化换热和冷却技术,其主要特点是传热强度大,流动阻力小,综合传热性能高.通过近十年来凹坑强化换热研究工作的回顾,介绍凹坑壁面的换热阻力特性和涡流结构,并讨论凹坑形状、深度和雷诺数等参数的影响.通过介绍凹坑在旋转通道、圆管和冲击耙面等不同情况下的换热阻力特性,以及与肋等的综合传热性能对比,旨在说明凹坑是一种很具潜力的新型强化换热结构,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
- 刘高文张丽郭涛
- 关键词:航空航天推进系统凹坑强化换热涡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