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CKS013)

作品数:20 被引量:104H指数:5
相关作者:陈联俊曾楠金焱刘文艺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政治法律
  • 7篇文化科学
  • 3篇哲学宗教

主题

  • 6篇政治
  • 6篇网络空间
  • 5篇政治认同
  • 4篇社会
  • 3篇网络社会
  • 2篇道德
  • 2篇意识形态
  • 2篇视域
  • 2篇网络治理
  • 2篇文化
  • 2篇教育
  • 2篇互联
  • 1篇当代中国政治
  • 1篇道德认同
  • 1篇虚拟社会
  • 1篇移动互联
  • 1篇移动网
  • 1篇移动网络
  • 1篇舆论
  • 1篇舆论生态

机构

  • 14篇暨南大学
  • 6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陈联俊
  • 6篇曾楠
  • 1篇金焱
  • 1篇刘文艺

传媒

  • 2篇理论导刊
  • 2篇首都师范大学...
  • 2篇学术论坛
  • 1篇当代世界与社...
  • 1篇中国特色社会...
  • 1篇马克思主义与...
  • 1篇中共浙江省委...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理论与改革
  • 1篇宁夏社会科学
  • 1篇马克思主义研...
  • 1篇思想政治教育...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武陵学刊

年份

  • 3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8篇2014
  • 1篇2013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互联网思维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被引量:9
2017年
网络技术建构新的网络流动空间,运用互联网思维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要从虚拟符号化环境出发,倡导双向度教育理念,构建用户型教育模式。国家主体、受众客体及其作用机制改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话语体系转换要注重动态场域、网络语言、多维文本的变化,不断优化意识形态网络教育环境、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网络影响、掌握意识形态网络传播机理,促进网络空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良性循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陈联俊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意识形态
网络社会道德认同的变化与引导被引量:2
2016年
网络社会中道德环境的改变影响道德认同的形成,表现在道德身份、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文化等多方面的变化。网络社会道德认同变化有其内在的变化逻辑,起因在于网络社会中的信息逻辑取代了现实逻辑,道德主体自身在表现形式、思想意识、交往关系、行为方式等诸多方面发生了变化,网络技术改变了现实道德关系,影响了道德认同的环境和条件。要提升网络社会道德认同状况,需要重构价值信仰,鼓励公民参与,改善社会信任及增强政府公信力等。
陈联俊
关键词:网络社会道德认同
国家凝聚力在网络社会的变化机理及其路径重构被引量:1
2016年
国家凝聚力是国家软实力。在网络社会中,国家凝聚力的现实基础改变,信息传播、形成过程、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等发生变化,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主要有网络社会中经济互联共振、政治机制变换、社会结构解体、文化价值交融等方面,网络社会国家凝聚力的变化带来了交流沟通、精神整合、价值导向、辐射效应等社会影响,造成了意识形态、权力机制、文化认同、制度规范等多方面问题。国家凝聚力在网络社会的重构需要改善网络意识形态教育范式,协调网络社会组织运转机制,巩固网络社会文化软实力,建构网络社会治理制度规范。
陈联俊
关键词:国家凝聚力网络社会网络治理
公权力与私权利之间:政治认同的张力与流变被引量:2
2014年
人类社会发展史,本质上是一部权力与权利博弈的演进史。权力与权利的变量既是社会矛盾引发与化解的根本滥觞,也是政治认同考察的核心义理。动态的社会结构场景,引发公权力与私权利不同的排列组合,亦导向政治认同的张力与流变。当公权力僭越与私权利消蚀时,政治认同呈现以权力的伸张为鹄的强力化叙事;当公权力异化与私权利张扬时,政治认同在"我乐故我在"的喧嚣中呈现私密化取向;公权力的制衡与私权利的正当,是政治认同理性化生长的生态逻辑。
曾楠
关键词:政治认同公权力私权利
比较与借鉴:中西政治认同同向影响因子探论
2013年
政治认同是现代性产物,现代化进程中政治认同命题在中西都有不同程度的凸显,寻求中西政治认同影响因子的共性,是借鉴西方文化有利因素以应对我国政治认同问题的必要基础。从历史与现代相结合角度审视政治认同的影响因子,可以看出,个体发展从束缚到脱嵌、群体边界从封闭到开放、共识样态从传统绝对到有差异基础乃是当前中西政治认同的同向影响因子。
曾楠
关键词:政治认同中西比较
困境与机缘: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文化考察被引量:2
2014年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价值与文化的律动是价值认同的生成条件与韵脉。审视文化多元时代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既呈现主流文化退隐下教育导向模糊、"三俗"文化泛滥下教育引力式微、他者文化僭越下教育内化受阻的困境,也承载着比较、对话、互动情境中核心价值观要素确证与完善、认同建构与提升、内化理性与自觉的机缘,在此境遇中,注重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培育、意识形态的指引、主体认同的确立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中国式路向。
曾楠
关键词:文化多元核心价值观教育机缘
政治认同问题的伦理审视——基于政治与道德的互动张力被引量:1
2014年
考察人类发展史,政治与道德总是相互交织、难解难分的。政治认同是合法性呈现与个体心理归属的双向过程,政治与道德的互动张力则直接影响政治认同问题的嬗变历程。从伦理视角审视政治认同问题,可得出政治与道德暗合联谋下,政治认同问题呈现"政治泛道德化"下的蛰伏异化;政治与道德的背离分野下,政治认同问题呈现"政治去道德化"下的出场凸显;政治与道德的理性确证下,政治认同问题走向"善政"下的本真回归。政治与道德的合理张力、有机互动是政治认同问题应对的伦理"密钥"。
曾楠
关键词:政治认同政治道德伦理审视
网络治理视域中的国家身份与国家角色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国家作为网络治理主体,如何界定自己的角色,对于在网络空间中保障公民权益,重建社会秩序以及国家政治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驱动作用。网络空间中国家应该遵循"理性民族主义"身份认同路线,其权利包括网络主权、网络平等、网络管辖、网络安全等,其责任主要包括道德指引、法治环境、国际合作、国家发展等,网络空间国家角色主要包括信息服务提供者、网络治理参与者、价值法规主导者、全球文明创造者等。
陈联俊
关键词:网络治理国家身份国家角色
移动网络空间国家认同的变化与建构被引量:8
2017年
移动互联网改变了社会关系,影响国家认同的形成。移动网络空间中的国家认同受到媒介技术、虚拟实践和意识形态的共同作用,认同环境、认同条件、认同情感、认同心理发生变化。要建构移动网络空间的国家认同,需要按照移动网络传播规律,遵循信息逻辑,强化网络利益认同;重视公民参与,增进网络政治认同;凝聚个体力量,激发网络社会认同;凸显文化符号,突出网络文化认同,以提升移动网络空间国家凝聚力。
陈联俊
关键词:国家认同
网络空间党的政治建设问题探析被引量:7
2018年
互联网技术给党的政治建设带来了新的变化,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长治久安。网络空间中出现了党的政治领导地位受到冲击、党内政治生活形态发生转变、党的政治制度建设需要加强、党的政治能力水平要求提升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网络错误思潮推动、网络政治影响扩大、网络利益结构变化、网络意识形态对抗等。我们需要从规范党员网络政治言行、强化网络政治内容建设、引导网络政治舆论倾向、发挥网络政治治理功能等方面,逐步加强网络空间党的政治建设,不断巩固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
陈联俊
关键词:网络空间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