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2011BAD16B06)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杨安中吴文革段素梅陈刚许有尊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省凤阳县种子管理站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安徽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蚌埠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性状
  • 2篇杂交
  • 1篇性状比较
  • 1篇秧龄
  • 1篇杂交水稻
  • 1篇杂交水稻品种
  • 1篇杂交中籼
  • 1篇杂交中籼稻
  • 1篇水稻
  • 1篇水稻品种
  • 1篇中籼
  • 1篇中籼稻
  • 1篇株型
  • 1篇主要性状
  • 1篇籼稻
  • 1篇基本苗
  • 1篇旱稻
  • 1篇旱稻品种
  • 1篇高产
  • 1篇播期

机构

  • 4篇安徽省农业科...
  • 3篇安徽科技学院
  • 3篇安徽省凤阳县...
  • 1篇蚌埠市淮上区...
  • 1篇肥西县农业技...

作者

  • 3篇吴文革
  • 3篇杨安中
  • 2篇段素梅
  • 1篇赵竹
  • 1篇乔玉强
  • 1篇曹承富
  • 1篇许有尊
  • 1篇杜世州
  • 1篇孙坚政
  • 1篇张耀兰
  • 1篇陈刚
  • 1篇崔伟

传媒

  • 3篇安徽科技学院...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作物学会...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十个旱稻品种比较试验被引量:2
2012年
采取大田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10个旱稻品种的生长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沪旱15的单产最高,中旱221、赣农旱稻1号、绿旱1号产量分别位于第二~第四位,且与沪旱15的产量差异不显著;焦旱1号、津原85、旱糯2号的产量分别位于倒数第三~倒数第一位。其中,赣农旱稻1号和绿旱1号生育期、抗病性等综合性状表现最好,适宜在沿淮地区推广种植。
杨安中张玲吴文革段素梅
关键词:旱稻性状比较
麦茬直播播期对“绿旱1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沿淮地区麦茬直播播期对"绿旱1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月25日-7月5日范围内,随着播期的延迟,"绿旱1号"的株高、生物产量、有效穗数、穗实粒数及经济产量均降低,而千粒重、经济系数呈先升后降趋势;因播期推迟,导致减产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但在6月15日之前播种的处理较对照减产幅度较小,6月22日以后播种的处理较对照减产幅度达17.9~43.9%。因此,"绿旱1号"在沿淮地区麦茬直播要尽可能在6月15日之前播种,提早播种对增加产量有显著效果,一定要避免在6月29日后播种。
张玲段素梅吴文革吴延浩崔伟杨安中
关键词:播期
高产、广适小麦品种筛选及其株型结构分析
为探讨安徽省小麦主产区品种适应性,选择该区域面积较大的15个品种和产量潜力较大的6个品系为材料,在阜南、蒙城和濉溪(分别代表安徽省小麦主产区的南部、中部和北部)分10月3日、10月15日、10月30日种植(分别代表早播、...
乔玉强曹承富赵竹张耀兰杜世州
文献传递
杂交中籼稻长秧龄迟栽条件下的基本苗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以新两优6号为试验材料,通过肥床旱育条件下,不同秧龄期栽插,以及长秧龄条件下不同基本苗数的大田群体数量及产量表现的研究,为肥西县西北部易旱单季稻产区生产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孙坚政
关键词:杂交中籼稻长秧龄迟栽基本苗
不同杂交水稻品种主要性状及产量差异的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采取大田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11个水稻品种的生长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淮两优527的分蘖能力最强,淮两优1141的分蘖能力最弱;徽两优6号的生育期最长,为161d,两优996生育期位居第二,为158d,其余品种的生育期均在149~151d之间;Ⅱ两优838抗倒伏系数最高,淮两优527的抗倒伏系数最低,其余品种的抗倒伏系数介于二者之间;淮两优1141、两优996、Ⅱ两优838实产分别位于第一、二、三位,较对照(新两优6号)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淮两优527、农丰优256和Y两优1号、两优6326的实际产量分别位于第四、五、六位,较对照增产均达显著水平.因此,两优1141、两优996、Ⅱ两优838可作为沿淮地区首选的推广品种,淮两优527、农丰优256、Y两优1号、两优6326也可在沿淮地区推广种植.
杨安中吴文革张玲许有尊陈刚
关键词:水稻性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