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6CSH008)
- 作品数:28 被引量:260H指数:11
- 相关作者:王毅杰史晓浩史秋霞王开庆刘海健更多>>
- 相关机构:河海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长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流动儿童社会认同的策略性选择被引量:27
- 2010年
- 社会认同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寻求一种积极的、正面的"认同"。本文所探讨的是流动儿童究竟通过哪些策略性选择来获得这种认同。研究发现,在客观社会通道相对封闭、自身信念系统呈多元化的前提下,流动儿童可能会通过转换比较方向与比较维度、扩大城乡间的差距等策略,来追求高自尊并获得正面的认同。
- 王毅杰史秋霞
- 关键词:流动儿童社会认同信念体系
- 不适应的男孩
- 学校本身是一个传统性别角色观念和气质再生产的空间;通过对课堂、课间的操场、午间活动等方面观察发现公办和民办民工子弟学校两类里的男孩所习得并表现出的性别气质不同;民办学校的男童习得是一种"男子汉"的气质,而公办学校男孩则习...
- 孟维娜
- 关键词:男子汉
- 文献传递
- 农村低龄留守儿童现象分析与思考被引量:2
- 2007年
- 针对目前农村中出现的留守儿童低龄化的新现象,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对其现状、原因进行分析,认为让留守儿童生活在一个不完整的家庭当中,错过开发智力的最佳时期,落后的传统文化将在他们身上留下烙印,指出低龄留守儿童现象是中国社会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变的必然产物,是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付出的代价。
- 林蓉方心清
- 关键词:农村监护
- 从二元性到二重性的飞跃——对吉登斯《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的解读
- 2009年
- 探寻吉登斯从二元性到二重性飞跃的轨迹对当前社会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从本体论出发对社会科学所面对的世界予以澄清,接着就此世界中的关键要素——行动与结构进行重新界定,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新型的社会生产与再生产逻辑。最后,提出双重解释学来应对社会的复杂性,以及现实生活与专业性世界的交互性。
- 史秋霞王开庆
- 关键词:二元性二重性共有知识
- 试析流动儿童与城市社会的融合困境
- <正>一、研究背景与资料来源学术界对流动儿童的关注,已从"教育公平"渐渐转到"社会融合"。因为教育问题涉及公民权利平等,可通过法律、政策来逐步改善,然而融合问题事关社会和谐,又难以通过行政或法律手段进行衡量和控制。
- 王毅杰梁子浪
- 文献传递
- 市民对流动儿童的社会距离研究被引量:17
- 2009年
- 基于2007年末对南京市民的问卷资料,从社会距离的角度分析市民对流动儿童的态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与市民对流动农民的态度相比,市民对流动儿童的态度分化相对较大;市民对流动农民的态度会再生产或复制到流动儿童群体,不仅产生对流动儿童的歧视和排斥,而且还会映射到流动儿童的认知上,使流动儿童产生自我和社会认知的游离,导致这一群体的边缘性再生产,使其感受着作为"外来人"的身份尴尬和充当边缘人的迷茫心态。
- 王毅杰王开庆韩允
- 关键词:市民流动儿童社会距离
- 我国出口企业反倾销预警能力机制构建:一个社会资本的视角
- 2009年
- 出口企业的预警能力贫困是我国频繁遭受国外反倾销的一个重要原因。文章从我国出口企业的社会资本预警能力出发,分析了我国出口企业社会资本预警能力的贫困,构建了我国出口企业的反倾销预警能力机制,包括与进口商的关系构建预警机制、与国内同行业竞争对手关系构建预警机制和与进口国媒体关系构建预警机制。
- 李锋章仁俊张和超
- 关键词:反倾销能力贫困社会资本预警机制
- 生活情境中流动儿童的认同建构逻辑被引量:7
- 2010年
- 在了解流动儿童多元化社会认同图景的基础上,进一步探寻这种多元化认同的建构逻辑。综合各符号互动论、社会认同、族群认同等相关理论观点,认为流动儿童的社会认同是在特定生活情境中逐渐形成的,结构性身份、学校中的互动、日常生活事件以及流动儿童有意识的群际比较都在不同程度上激发流动儿童对分类意识、群体身份和所属群体弱势地位的思考。
- 史秋霞王毅杰
- 关键词:流动儿童生活情境社会认同
- 福柯对人类主体化命运的审视与超越被引量:2
- 2009年
- 作为福柯的成熟之作,《规训与惩罚》通过对监狱制度诞生的案例向读者展示了"规训社会"的形成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断裂和偶然,福柯以谱系学的方法生动而真实地揭示出"权力—知识"关系何以成为人类肉体(身体)的牢笼,而人类又何以对此浑然不觉。主体化似乎是人类不可抗拒的命运,而晚期的福柯又通过其关切自身的伦理学(生存美学)超越形塑主体的权力与知识。
- 刘海健范艳萍
- 关键词:权力谱系学
- 波动中的农民——对经典农民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 2009年
- 在传统社会,农民生活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对自己的生活有基本的预期和掌握,而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农民受到来自新技术、国家和市场等因素的冲击,身处一种波动的环境之中。市场使农民的收入和支出面临着风险,加之多变的国家政策带来的不稳定,农民的生活处于严重的波动中,并且由于农民缺乏控制这种波动的能力,而成为这种波动的被迫承受者。认识和理解当下农民的真实生活,从历史反观现实,是我们反思中国社会结构及其演变的重要视角。
- 陆宏生李利浩
- 关键词:传统社会现代社会社会变迁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