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卫生厅临床医学应用技术项目(05A026)
- 作品数:7 被引量:96H指数:7
- 相关作者:疏树华方才潘建辉王瑞明谢志琼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卫生厅临床医学应用技术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术前应用盐酸戊乙奎醚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观察术前应用盐酸戊乙奎醚对老年全麻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65岁)120例,随机均分成三组,麻醉前30min分别肌注盐酸戊乙奎醚0.5mg(A组)、阿托品0.5mg(B组)或东茛菪碱0.3mg(C组),于术前24h及术后24、48、72h由同一测试者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法(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结果手术后3d内A、B和C组POCD发生率分别为25%、27.5%和30%,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48和72hMMSE评分A组略高于B组和C组。结论术前肌注盐酸戊乙奎醚0.5mg不增加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POCD发生率。
- 疏树华潘建辉方才王瑞明谢志琼
- 关键词:盐酸戊乙奎醚术后认知障碍老年
- 老年病人全麻术后颅内兴奋性氨基酸水平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被引量:21
- 2010年
- 目的 探讨老年病人全麻术后颅内兴奋性氨基酸(EAA)水平的变化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的关系.方法 40例择期老年病人行全麻手术,年龄65~79岁,ASA Ⅰ~Ⅲ级.于麻醉前、术毕、术后24、48和72h时取颈内静脉球部血样,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RP-HPLC)检测血浆EAA浓度.所有患者均实施有效的术后镇痛,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法(MMSE)分别评估麻醉前、术后3d认知功能.结果 术后3d期间,11例病人发生POCD(28%).与麻醉前比较,术后24、48h POCD病人血浆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甘氨酸(Gly)浓度升高(P〈0.05或0.01),术后72h恢复.与非POCD病人比较,术后24、48h POCD病人血浆Glu、Asp、Gly浓度升高(P〈0.05).POCD病人Glu和Asp浓度与MMSE评分呈显著负相关(Glu:r=-0.86,P〈0.01;Asp:r=-0.99,P〈0.01).结论 老年病人全麻术后颅内EAA水平的升高可能参与了POCD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
- 疏树华方才潘建辉王瑞明柴小青谢志琼
- 关键词:兴奋性氨基酸类全麻
- 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研究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率并了解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择期需要全身麻醉且年龄≥65岁的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98例,ASAⅠ~Ⅲ。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24 h、48 h、72 h由同一试验者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法(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全身麻醉诱导用咪唑安定、乙醚酯、芬太尼、琥珀胆碱,术中麻醉以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持续静脉注射异丙酚和瑞芬太尼,并间断吸入安氟醚或异氟醚调整麻醉深度。所有患者术后均使用静脉镇痛。结果98例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有25例出现POCD,发生率为25.5%。随着年龄增加POCD发生率增加,POCD发病高峰期在术后24h^48 h,高龄、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受教育程度偏低更容易引起老年人POCD。结论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早期POCD发病率较高,在术中无明显低氧、低血压和术后镇痛效果良好的情况下,高龄、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受教育程度偏低是引起老年人POCD的主要危险因素。
- 疏树华潘建辉方才侯涛王瑞明谢志琼章蔚
- 关键词:手术后并发症
- 兴奋性氨基酸及受体与脑损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6
- 2007年
- 兴奋性氨基酸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递质,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中,以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为主。研究表明谷氨酸及受体参与从神经元信息传递到神经可塑性及神经营养、发育等一系列生命过程,与学习、记忆形成机制密切相关,而且还影响认知功能。病理情况下,细胞外间隙中谷氨酸浓度增高能产生兴奋性神经毒性,其毒性作用与和细胞内Na+、Cl-、H2O、Ca++超载、氧自由基、一氧化氮的介导有关,促发多种急慢性脑损伤的发生。
- 疏树华方才
- 关键词:谷氨酸受体脑损伤兴奋性神经毒性
- 戊乙奎醚、东莨菪碱和阿托品用于老年患者术前用药的比较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比较术前抗胆碱药用于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45例择期需要全麻且年龄≥65岁的老年手术患者,随机均分成A、B、C三组,麻醉前30min分别肌注戊乙奎醚0.01mg/kg、东茛菪碱0.3mg或阿托品0.5mg。记录用药前、用药后10、20、30min、气管插管后1min各时点SBP、DBP、HR、SpO2等指标,并用VAS评分评定患者口干程度。结果A组用药后SBP、DBP较用药前有下降趋势、HR减慢,气管插管后上述指标稍有上升;B、C组用药后30min及气管插管后1minSBP、DBP升高、HR增快明显(P<0.05),B组和C组用药后20min后SBP、DBP高于、HR快于A组(P<0.01)。注药后三组患者VAS口干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戊乙奎醚比东茛菪碱和阿托品更适合用于老年患者术前用药。
- 疏树华潘建辉王瑞明方才
- 关键词:戊乙奎醚阿托品术前用药老年
- 谷氨酸及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与全身麻醉药被引量:9
- 2007年
- 疏树华潘建辉方才
- 关键词: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全身麻醉药谷氨酸OPERATIVE术后认知障碍突触传递
- 老年全麻患者围术期血清兴奋性氨基酸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0
- 2011年
- 目的观察老年全麻患者围术期血清兴奋性氨基酸(EAA)浓度的动态变化。方法择期行非心脏手术气管内全麻患者41例,根据年龄不同分为老年组31例,年龄≥65岁;青年组10例,年龄25~45岁。所有患者术后均使用静脉镇痛。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法(MMSE)分别评估患者麻醉前及术后24、48、72h内的认知功能。于麻醉前(T1)、术毕(T2)、术后24h(T3)、48h(T4)、72h(T5)经颈内静脉采血2ml,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RP-HPLC)检测血清氨基酸浓度。结果 MMSE评分老年组术后24、48h明显低于麻醉前和青年组(P<0.05)。与T1时比较,T3、T4时老年组血清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甘氨酸(Gly)浓度升高(P<0.05或P<0.01),T5时恢复。T1时老年组血清Glu、Asp、Gly浓度低于青年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时老年组Glu、Asp、Gly明显高于青年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术后早期存在EAA水平升高,Glu可能参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病理生理过程,老年患者全麻术后早期血清EAA水平较高可能是老年POCD发病率高的原因之一。
- 疏树华方才潘建辉柴小青王瑞明陈昆洲
- 关键词:兴奋性氨基酸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