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1081283-9-00)

作品数:8 被引量:104H指数:5
相关作者:戚建华姚增玉王力华阎丽凤邓西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南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板栗壳
  • 4篇色素
  • 4篇板栗
  • 2篇植被
  • 2篇缓冲带
  • 2篇河岸缓冲带
  • 2篇板栗壳色素
  • 1篇氮磷
  • 1篇氮磷污染
  • 1篇等温线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研究
  • 1篇絮凝
  • 1篇植被类型
  • 1篇植被配置
  • 1篇剩余物
  • 1篇食品
  • 1篇食品加工
  • 1篇棕色素
  • 1篇稳定性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4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辽宁省实验林...

作者

  • 5篇姚增玉
  • 5篇戚建华
  • 4篇王力华
  • 2篇阎丽凤
  • 1篇雷泽勇
  • 1篇魏永忠
  • 1篇梁宗锁
  • 1篇杨柏珍
  • 1篇于立忠
  • 1篇邓西平
  • 1篇苗永刚
  • 1篇李超峰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食品添加...
  • 1篇西部林业科学

年份

  • 3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响应面法对板栗壳色素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优化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以NH4OH水溶液为溶剂,采用响应面法对超声波辅助提取板栗壳色素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中心复合实验设计,进行了不同NH4OH浓度、液料比和浸提时间对色素粗提物得率和色价影响的响应面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得二次回归模型对实验数据有较好的拟合效果;以色素粗提物得率为考察指标的优化提取条件为,NH4OH浓度为1.1 mol/L,液料比为16.5 mL/g,提取时间为120 min;以色价为考察指标优化提取条件为,NH4OH浓度为0.7 mol/L,液料比为14.6 mL/g,提取时间为112 min。板栗壳色素在生产中采用以色价为考察指标的优化提取工艺为宜。
戚建华姚增玉
关键词:板栗壳色素超声提取响应面法
醇提和碱提板栗壳色素粗提物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被引量:13
2012年
板栗壳色素兼具着色剂和抗氧化剂的双重作用,分别以70%乙醇和氨水(pH11)为溶剂提取板栗壳色素,对2种提取方法在色素的得率、紫外-可见光光谱以及抗氧化活性方面作了比较研究,以期为板栗壳色素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醇提法所得色素色价较高,但在抗脂质过氧化、清除羟自由基和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活性以及还原力方面都不及碱提法所得色素,两种方法所得色素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都很弱。
戚建华姚增玉王力华
关键词:板栗壳色素抗氧化
天然吸附澄清剂在板栗壳棕色素精致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色泽是构成食品感官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保持或赋予食品良好色泽是食品工业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板栗壳棕色素是一种稳定性好,无毒副作用,甚至对人体具一定保健作用的天然色素,故可作优良的食品添加剂。然所含杂质则大大地降低其色价和品质,本文将板栗壳棕色素分别用101果汁澄清剂、ZTC1+1Ⅱ型澄清剂和壳聚糖进行絮凝处理,确定了各自的作用条件,并对其絮凝效果进行比较。101果汁澄清剂法:101果汁澄清剂1/125(v/v),温度室温(约15℃),色价7.27;ZTC1+1Ⅱ型澄清剂法:先B后A,B1/500(v/v),A1/1000(v/v),温度约40℃,色价9.39;壳聚糖法:1/125(v/v),温度约50℃,色价6.67。实验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对棕色素色价提高均有较好的效果,但总体上看,ZTC1+1Ⅱ型澄清剂法效果最好,色价高达9.39,故ZTC1+1Ⅱ型澄清剂法明显优于其它两种方法。
李超峰王力华杨柏珍
关键词:壳聚糖板栗壳棕色素絮凝
栗子壳色素的分级与稳定性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根据溶解性不同,将栗子壳色素分级得到3种色素组分Fr.1、Fr.2和Fr.3。Fr.1只溶于碱性水溶液;Fr.2溶于碱性水溶液和亲水性有机溶剂;Fr.3在任何pH值的水溶液中都能溶解,在亲水性有机溶剂中也能溶解。对栗子壳色素各分级组分进行了化学定性分析和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并研究了它们的稳定性。各分级组分均具有酚类物质的性质,但不具有黄酮类化合物的典型性质,也不具有鞣性。3种栗子壳色素组分的紫外-可见光光谱都是随着波长增大而吸光度逐渐减小的曲线,在可见光区没有明显的吸收峰,仅在270 nm左右有一肩峰。3种色素组分的溶液颜色均随着pH值的增大而逐渐加深,Fr.1对加热和紫外线相对稳定,而Fr.3最为敏感。氧化剂可使栗子壳色素褪色,且Fr.1褪色幅度最大,Fr.2最小。各色素组分均对还原剂、蔗糖、Na+、Mg2+稳定而对Al3+、Ca2+、Fe2+、Fe3+、Cu2+和Zn2+的稳定性较差。
戚建华姚增玉王力华
关键词:色素稳定性
沈阳地区河岸植被缓冲带对氮、磷的削减效果研究被引量:29
2011年
为充分了解河岸植被缓冲带对地表径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本研究选取辽宁省沈阳市两条典型河流——浑河与蒲河为对象,研究其滨水不同河岸植被缓冲带对地表径流氮、磷污染物的削减效果。结果表明:在6种河岸植被带中,人工林草地对氮的削减效果最好,对总氮、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平均削减率分别为47%、36%和31%;人工林地对磷的削减效果较好,平均削减率为74%;而人工林地对氮以及人工草地对磷的削减效果较差。随长度增加,河岸植被缓冲带对地表径流污染物的削减效果基本呈增强趋势。以上研究结果说明不同河岸植被缓冲带对地表径流中氮、磷的削减各有优点。在对遭受污染的河流进行生态修复时,应考虑环境污染特点和地表特征,以充分发挥河岸植被缓冲带对污染物的削减优势。
阎丽凤石险峰于立忠苗永刚姚立平李莉
关键词:河岸缓冲带植被类型氮磷污染
食品加工剩余物板栗壳的利用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2年
为了更好地对食品加工剩余物板栗壳进行开发利用,促进节能减排,综述了国内外最近20年在板栗壳资源化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发现现有研究涉及将板栗壳作为生物吸附剂用于重金属污水处理、作为基质用于食用菌栽培和作为原料用于活性炭制备,以及从中提取天然色素用于食品着色和纺织品印染等方面,但这些研究并不系统,今后还需对板栗壳色素进行安全性评价,补充其毒理学和代谢方面的数据。板栗壳对重金属的吸附量偏低,有待于进一步通过理化改性提高其吸附性能,提取过色素的板栗壳残渣可进一步作为原料用于制备活性炭,以达到循环利用。
戚建华姚增玉王力华夏金虎
关键词:板栗壳食品加工剩余物
河岸缓冲带不同植被配置对铵氮去除效果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在沈阳市郊浑河和蒲河两岸开展不同植被配置方式下,开展河岸植被缓冲带对地表径流中铵氮污染消减研究。结果表明:河岸植被缓冲带越宽,水中铵氮浓度越高,其对地表径流中铵氮的消减作用越明显;天然植被比人工植被能更好的去除铵氮污染物;当污染浓度升高时,林草混合配置的植被带对铵氮表现出较好的消减率;人工林草地和天然林草地对铵氮的平均消减率分别为31%和25.9%,最高消减率分别为57.9%和63.3%,最高消减率均发生在7 m宽度河岸带上,而人工林地对铵氮的消减效果较差。实验结果能够应用于指导自然河岸带的生态保护与人工河岸植被带的建设。
阎丽凤雷泽勇刘胜利陈光华魏永忠
关键词:植被配置
板栗壳吸附Cu^(2+)的平衡与动力学研究及工艺设计被引量:48
2009年
研究了板栗壳吸附Cu2+的平衡、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并对吸附工艺进行设计.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线对静态吸附平衡数据进行了拟合,同时采用准一级动力学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静态吸附动力学数据进行了拟合,并计算了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参数自由能变(ΔGo)、焓变(ΔHo)和熵变(ΔSo).结果表明,平衡实验数据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分离因子RL值在0~1之间,为有利吸附;动力学实验数据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平衡吸附量随Cu2+起始浓度增大而增大;ΔHo和ΔSo分别为12.206kJ·mol-1和21.534J·mol-·1K-1,ΔGo为负值,表明板栗壳吸附Cu2+为放热过程,可以自发进行,吸附过程增加了固液界面的混乱度.基于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推导出的板栗壳用量计算公式可用于预测将一定体积一定起始浓度Cu2+溶液经过吸附降至所需浓度的板栗壳用量.
戚建华梁宗锁邓西平姚增玉
关键词:板栗壳等温线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