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3JYC016)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1
相关作者:张梅辛自强林崇德张乔红张玥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游戏
  • 2篇惯例
  • 1篇大学生
  • 1篇大学生网络
  • 1篇学生网络
  • 1篇扑克
  • 1篇扑克牌
  • 1篇扑克牌游戏
  • 1篇强迫性
  • 1篇自我同一性
  • 1篇网络
  • 1篇网络使用
  • 1篇微观发生法
  • 1篇TTT

机构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中央财经大学

作者

  • 3篇辛自强
  • 3篇张梅
  • 2篇林崇德
  • 1篇张玥
  • 1篇张乔红

传媒

  • 2篇心理学报
  • 1篇心理发展与教...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两人问题解决中惯例的测量及其微观发生过程被引量:1
2013年
惯例是一种群体的程序化行为,类似于思维定势,其实验测量最早源于Cohen与Bacdayan(1994)发明的TTT扑克牌游戏。研究选取35对两人组被试,在问题解决的框架下采用微观发生法的思路重新设计实验任务,探讨了两人问题解决中惯例的表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惯例从无到有的产生过程。结果表明:(1)修改后的40局TTT扑克牌游戏中存在明显的惯例现象,这可以从可靠性、速度、重复的行动序列、基于特定策略的行为模式和偶尔的次优性5个指标进行验证和描述。(2)惯例的产生是在行为掌握基础上,不断进行表征重述的结果。这一过程体现了惯例的产生是程序性知识转向陈述性知识、无意识转向有意识、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
张梅辛自强林崇德
关键词:惯例微观发生法
大学生网络同一性实验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网络社交倾向和强迫性网络使用的作用被引量:7
2016年
从网络同一性实验与自我同一性间关系的分歧出发,提出相应的理论模型,考察网络社交倾向的调节作用及强迫性网络使用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网络同一性实验量表、自我同一性实验问卷以及强迫性网络使用量表对275名大学生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1)网络社交倾向对网络同一性实验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对于线下社交倾向的大学生,网络同一性实验对自我同一性有消极预测作用;但对于线上社交倾向的大学生,中等程度的网络同一性实验会积极预测自我同一性的发展;(2)强迫性网络使用在网络同一性实验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总之,网络同一性实验整体上不利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但若把握好"度"也可以发挥其积极作用。
张梅张玥辛自强张乔红
关键词:自我同一性
三人问题解决中的惯例:测量及合作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基于互联网技术,以加10游戏为实验任务探讨了三人合作问题解决中的惯例现象。实验1探讨了加10游戏中惯例现象的描述方法和测量指标。结果表明,加10游戏中的惯例现象既可从行为、认知和情感3大类、7方面指标进行描述和测量;也可以从个体与群体两个层面进行快速判断并进行惯例化程度的描述。实验2探讨了不同合作水平下惯例化程度的差异。结果表明,完全不合作情境下惯例化程度最高,有条件合作情境下次之,完全合作情况下惯例化程度最低。研究构建了惯例及惯例化程度的描述指标体系并发现惯例是合作不良情境下的最优选择,这为未来合作问题解决中的惯例研究提供了思路。
张梅辛自强林崇德
关键词:惯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