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72098)

作品数:4 被引量:108H指数:4
相关作者:童亨茂王铁成李刚曹爱锋徐凤银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3篇盆地
  • 2篇柴达木盆地
  • 1篇断层
  • 1篇断层作用
  • 1篇新生代
  • 1篇新生代构造
  • 1篇岩石
  • 1篇源岩
  • 1篇烃源
  • 1篇烃源岩
  • 1篇烃源岩热演化
  • 1篇倾角
  • 1篇热模型
  • 1篇热演化
  • 1篇主控因素
  • 1篇褶皱
  • 1篇褶皱冲断带
  • 1篇物理模拟
  • 1篇裂带
  • 1篇裂缝(岩石)

机构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江苏省有色金...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2篇童亨茂
  • 1篇周建勋
  • 1篇尹成明
  • 1篇徐凤银
  • 1篇曹爱锋
  • 1篇李刚
  • 1篇张少云
  • 1篇施俊
  • 1篇王铁成

传媒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石油学报
  • 1篇地质科学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成像测井资料在构造裂缝预测和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69
2006年
成像测井的成本很高,油田中做成像测井的井数量十分有限,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成像测井资料进行构造裂缝的预测和评价是其中的重要课题。在对成像测井资料特征及其裂缝检测机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构造解析和裂缝分布规律理论,以及在渤海湾盆地利用成像测井资料研究裂缝的具体实践,提出了利用成像测井资料进行储层构造裂缝预测和评价的思路和方法,包括如何利用成像测井资料来确定裂缝的成因、性质、形成时期及裂缝的纵向分布规律,预测裂缝的有效性、有效裂缝的方位和倾角。该方法的核心是利用构造解析方法,在正确认识和划分油气藏的构造演化阶段及其构造变形特征的基础上,对成像测井识别的裂缝与不同期次的构造变形进行科学的配套和分期。该套方法在渤海湾盆地区潜山裂缝油气藏的裂缝研究中得到了应用。
童亨茂
关键词:成象测井裂缝(岩石)方位角倾角渤海湾盆地
断层作用热模型及其对烃源岩热演化的影响被引量:7
2006年
从盆地的应力状态分析入手,从断层摩擦生热的角度,建立了断层作用生热的定量模型。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断层摩擦产生的热量与断层的性质、深度、构造应力和流体压力等之间的定量关系,定量分析了断层摩擦生热对烃源岩热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断层作用的生热量主要决定于断层的深度,构造应力的大小、流体压力、断层的位移量、断面摩擦系数等;断层的活动速率对断层摩擦的生热量没有影响,但对断层带内产生的温度却起决定性的作用;在断层快速活动的条件下(地震型),断层摩擦生热虽然可以产生很高的温度,可以造成断层面附近岩石的局部熔融,但其影响范围和影响持续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
童亨茂张生根胡远清
关键词:断层热演化
柴达木盆地柴中断裂带演化及其对成盆作用的控制被引量:9
2009年
柴达木盆地构造演化的主控因素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对多种实际资料的再次研究表明:柴达木盆地中部东西向横亘着一条区域性断裂带——柴中断裂带。它形成于元古代,是柴南古陆核和柴北增生体之间的地壳缝合带,也是控制柴达木盆地沉积中心转移的主要断裂带之一。中生代以来,柴中断裂带与阿尔金走滑断裂为同一构造活动体系,具有边走滑边沉积的特征,其两侧在地形、地层、构造和重磁场特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柴达木盆地是柴达木地块在加里东期从柴达木-祁连地块中分离出来之后,又经历了海西期和燕山—喜山期两次成盆作用而形成的,柴中断裂带对盆地形成、演化和油气富集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徐凤银施俊张少云真允庆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主控因素
柴达木盆地北缘反S形褶皱冲断带变形机制的物理模拟研究被引量:23
2006年
阿尔金断裂走滑变形的侧向传递十分有限,难以解释柴达木盆地北缘反S形褶皱冲断带的形成。本文设计的一组具有不同性质基底条件的弧形边界砂箱实验表明:刚性块体边界形态控制了褶皱冲断带走向和构造格局,同时基底力学性质也有部分影响作用,因而可用“刚性块体弧形边界联合作用”来解释其形成,即:1)冷湖反S形褶皱冲断带的形成是赛什腾山前弧形边界与昆特依凹陷弧形边界联合作用的结果;2)鄂博梁反S形褶皱冲断带的形成是昆特依凹陷与一里坪凹陷弧形边界联合作用的结果;3)位于一里坪凹陷南侧、与阿尔金断裂左行走滑变形呈反牵引关系的褶皱冲断带则与该凹陷西南侧向南西突出的弧形边界有关。
周建勋徐凤银曹爱锋王铁成尹成明李刚
关键词:新生代构造褶皱冲断带基底性质物理模拟柴达木盆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