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1JJD750014)

作品数:16 被引量:112H指数:7
相关作者:程相占龚天雁侯娇婴郑静庄守平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教育部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哲学宗教
  • 4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篇美学
  • 6篇生态审美
  • 6篇环境美学
  • 5篇生态美学
  • 4篇生态
  • 3篇生生
  • 2篇园林
  • 2篇知识
  • 2篇生态批评
  • 2篇生态文明
  • 2篇生态意识
  • 2篇生态知识
  • 2篇自然美
  • 2篇自然美学
  • 2篇景观
  • 2篇景观美学
  • 2篇交融
  • 1篇电影
  • 1篇电影研究
  • 1篇心理

机构

  • 17篇山东大学
  • 1篇国防科学技术...
  • 1篇教育部
  • 1篇山东劳动职业...
  • 1篇俄勒冈大学

作者

  • 14篇程相占
  • 2篇龚天雁
  • 1篇侯娇婴
  • 1篇庄守平
  • 1篇郑静

传媒

  • 2篇江苏行政学院...
  • 2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求是学刊
  • 1篇东岳论丛
  • 1篇中州学刊
  • 1篇复旦学报(社...
  • 1篇探索与争鸣
  • 1篇学术研究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学术论坛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新疆大学学报...
  • 1篇鄱阳湖学刊

年份

  • 2篇2019
  • 3篇2016
  • 7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联系与区别被引量:43
2013年
综观过去半个世纪的学术历程,可以将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关系论归纳为五种立场:一、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具有不同的开端,二者并行不悖、没有任何关系;二、在环境美学框架内发展生态美学;三、将环境美学等同于生态美学;四、吸收环境美学的理论资源来发展生态美学;五、参照环境美学,通过充分吸收生态学观念、彻底改造传统美学而发展生态美学。笔者坚持第五种立场,认为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差异非常明显,将二者混为一谈不利于各自的健康发展。环境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不同于"艺术审美"的"环境审美",它是对自黑格尔以来以艺术品为审美对象的"艺术哲学"的批判超越,其核心问题是环境审美与艺术审美的联系与区别;而生态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生态审美",其对立面不是"艺术审美",而是传统的"非生态审美"或"没有生态意识的审美"。环境美学是就"审美对象"这个角度立论的,探讨审美对象是艺术品还是环境;生态美学是就"审美方式"这个角度立论的,其立论根基是人的生态生存和生态思维,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在生态意识引领下进行审美活动,亦即在人类的审美活动和审美体验中,如何使生态意识发挥引领作用而形成一种"生态审美方式"。
程相占
关键词:环境美学生态美学生态审美
伯林特环境美学视野下的中国园林——以伯林特《中国园林的自然与家园》为例被引量:2
2014年
美国环境美学家伯林特从其环境美学理论出发,将中国园林视为一种传统的审美环境,认为这种环境拓宽了我们对城市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理解、以及对人类存在的理解。他借鉴杜威美学"一个经验"的理论思路将中国园林环境视为"一个环境",同时根据其"交融美学"指出,这些园林提供了"环境审美交融"的最佳条件,从而将中国园林美学研究纳入到了其环境美学的理论框架和学术视野中,改变了中国园林美学研究通常将园林视为艺术品的研究思路,其重要意义有两方面:一是以环境审美超越了艺术审美,更新了中国园林美学研究的理论范式;二是将中国园林视为"人与环境的交融模式"的典范代表,促使我们去反思中国园林如何帮助我们去创造出自然与人类和谐统一的环境。
龚天雁郑静
生态美学:生态学与美学的合法联结--兼答伯林特先生被引量:19
2016年
生态美学将其研究对象界定为生态审美,表明它并没有像伯林特批评的那样忽视了审美问题。生态美学是生态学与美学两个不同学科有机联结的美学,其合法性根据在于将二者联结起来的六种合法途径:第一,生态学所揭示的生态危机及其催生的生态意识,催生了美学思想主题的生态转型与生态美学的出现;第二,生态学提供的生态知识对于审美体验有着巨大影响,甚至能够根本改变审美对象与审美体验;第三,生态学改变了人们的伦理观念,催生了生态伦理学,而生态伦理观念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塑造了新的审美体验;第四,生态学所揭示的生态价值,引导欣赏者从生态健康出发去看待事物的审美价值,在价值序列中将生态价值置于审美价值之前,从而引发了生态美学对于审美破坏力的反思与批判;第五,生态学的核心关键词生态系统揭示了人的本性是生态存在,生命的本体是生态系统的生生特性与能力,从而为生态美学构建提供了新的本体论基石即生态本体论;第六,生态学确立的"有机体—环境关系"研究范式超越了现代哲学的心灵一元论研究思路,启发生态美学将其研究框架构想为"身体—心灵—环境"三元合一模式。综合上述六点可以断言,生态美学即基于生态学的美学,符合生态美学研究模式的环境美学可以视为生态美学的一部分。
程相占
关键词:生态美学生态审美
分隔渐隐——对生态电影研究的定义和定位被引量:8
2013年
生态电影研究不仅简单局限于直接传递环境意识信息的电影,而且也考量电影的维度。《生态电影理论与实践》关注各种生态电影理论和不同体裁,并结合生态电影研究的历史发展实践,启发我们应当将视线转向该领域内理论创新动力的需求,同时模糊体裁关注中的历史划界。
史蒂芬.吕斯特萨尔玛.莫娜尼侯娇婴
关键词:生态电影生态批评
从“文弊”概念看“生态文明”的理论内涵被引量:4
2015年
将"生态文明"等同于"生态文化"不但大大削弱了"生态文明"这个术语所包含的对于"生态危机"的批判色彩,而且严重遮蔽了"生态文明"这个术语所包含的"生态价值观"的意义。从"价值观"出发可以看到"文化"包含着"文明"与"文弊"二重性,"文弊"概念对于界定"生态文明"的理论内涵具有三方面的作用:(1)明确辨析了"文化"与"文明"的联系与区别,有助于学术界进一步辨析"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的联系与区别,从而促使"生态文明"这个概念更加清晰、合理,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这个概念奠定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2)突出了"生态文明"对于"文弊"的强烈批判性——批判现代工业文明及其哲学预设所导致的种种弊端,比如全球性生态危机、人的精神世界的荒漠化等;(3)突出了"生态文明"强烈的价值导向性——人类必须以生态价值观作为文明创造的根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使人类文明避免饮鸩止渴那样愚蠢的自杀式发展道路。
程相占
关键词:文化生态价值观生态文明
雾霾天气的生态美学思考——兼论“自然的自然化”命题与生生美学的要义被引量:10
2015年
天气与人类生存密不可分,与天气相关的审美活动是一种常见的审美现象。古今中外描绘雾的文艺作品不胜枚举,布洛在论述"心理距离"这个概念时深入分析了海雾转换成审美对象的步骤与根源,从理论上表明雾霾同样可能成为审美对象。随着我国近两年来雾霾天气的频繁发生,与雾霾相关的审美现象越来越多。其中,"APEC蓝"成为与雾霾天气伴生的典型审美现象。这种新兴的审美现象充分说明了"自然全好"这个美学命题的合理性,启发我们批判实践美学核心命题"自然的人化"的理论谬误,促使我们提出生态美学的核心命题是"自然的自然化"。与雾霾相关的审美现象不但昭示了一场深刻的美学变革,同时也强烈地推动着这场变革。从生态美学角度思考雾霾天气,将激发我们反思和批判与文明相对立的"文弊",高度关注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从生态审美的角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程相占
关键词:审美现象心理距离
西方环境美学在新世纪的深化与拓展被引量:2
2015年
西方环境美学半个世纪的学术历程可以划分为产生期(1966-1982年)、成型期(1983-2000年)与深化拓展期(2001-2014年)等三个阶段,它在新世纪的长足发展体现为六个方面:自然美学进一步繁荣,更加突出了环境美学的关键词是"环境"而不是"自然",出现了专门探讨人建环境(特别是城市环境)的环境美学论著,环境美学与环境伦理学的联盟进一步加强,向日常生活美学领域渗透并促使其日益壮大,世界各民族的环境审美传统与环境文化受到了应有的重视。
程相占
关键词:环境美学自然美学环境伦理学日常生活美学
环境美学的理论思路及其关键词论析被引量:4
2016年
环境美学所揭示、所面对的审美事实是,融入环境之中的欣赏者与环境之间所进行的相互游戏。环境美学就是对于这一基本审美事实的理论描述、提炼与分析,其关键词就是在进行这项工作的过程中所选择的词语。环境美学的三位代表性学者赫伯恩、卡尔森与伯林特分别选择了融入、浸入与交融这三个关键词来概括其理论,而三者基本上又被视为同义词。只有准确把握了环境美学的理论思路及其关键词,才能准确把握它与相关的美学理论形态诸如自然美学、生态美学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凸显环境美学的独特理论贡献与理论价值。
程相占
关键词:环境美学交融
“内在者”的立场与视界——论环境美学与景观美学的会通基点
2019年
自赫伯恩发起对艺术哲学的反思和对自然审美的提倡开始,美学研究就走上了一条革新的道路。环境美学主张环境就是审美的对象,环境中的一切事物都具有审美的相关性。作为审美主体的人也毫不例外地从属于环境,从而只能在环境之中进行审美体验。景观美学认为作为审美对象的景观是自然、人工和艺术的复合体,审美就是以“内在者”的立场对景观之于存在的意义的体验。通过对作为审美对象的“环境”和“景观”及其与审美主体关系的分析,认为环境美学和景观美学都继赫伯恩之后实现了审美对象的扩容,并秉持内在于对象的审美立场,从而获得了会通和融合的基本立足点。
黄若愚
关键词:环境美学景观美学景观
论生态审美的四个要点
生态审美包括四个要点:一是彻底摈弃那种基于人与世界对立、主客二分的传统审美模式,代之以人与世界融合为一的'审美交融'模式。二是生态审美是以生态伦理学为思想基础的审美活动,是对于传统美学理论中审美与伦理关系的生态改造与强化...
程相占
关键词:生态审美生态意识生态知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