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8264)

作品数:16 被引量:24H指数:2
相关作者:贾珺赵波刘畅吴祥艳贺艳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北京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央美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建筑科学
  • 3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数字化
  • 2篇造园
  • 2篇景观
  • 1篇续考
  • 1篇雪景
  • 1篇遗址
  • 1篇艺术
  • 1篇艺术研究
  • 1篇园林
  • 1篇造园艺术
  • 1篇植物配植
  • 1篇置石
  • 1篇狮子林
  • 1篇始末
  • 1篇数字化技术
  • 1篇水法
  • 1篇松树
  • 1篇天妃
  • 1篇图画
  • 1篇图景

机构

  • 13篇清华大学
  • 2篇北京清城睿现...
  • 1篇北方工业大学
  • 1篇中央美术学院
  • 1篇故宫博物院
  • 1篇北京市古代建...

作者

  • 10篇贾珺
  • 2篇刘畅
  • 2篇赵波
  • 1篇吴祥艳
  • 1篇王文涛
  • 1篇贺艳

传媒

  • 7篇建筑史
  • 3篇装饰
  • 3篇中国建筑史论...
  • 1篇故宫博物院院...
  • 1篇中国园林
  • 1篇西部人居环境...

年份

  • 8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洛阳、建康、邺城三地华林园考被引量:2
2013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洛阳、建康、邺城是三座重要的都城,前后十几个王朝或王国分别在此三地建都,并在城内或城外修筑以'华林园'为名的皇家园林,其中堆筑土石假山,开凿湖池溪渠,构建殿堂台阁,种植奇花异草,蓄养珍禽异兽,举办各种宫廷活动,具有很高的历史意义和文化意义。本文通过大量的文献考证,对这段时期洛阳、建康、邺城三地华林园的历史沿革和景观面貌进行论述,分析其造园手法,并总结其主要特色。
贾珺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
数字化视野下的圆明园九州景区造园艺术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园林创作是三维的空间艺术。然而,以往对于圆明园造园艺术的研究分析多数是基于平面图或者相关描述文字,缺少三维空间的支持。借助数字圆明园课题组近3年来对圆明园数字再现的三维空间成果进行圆明园九州景区造园艺术手法的分析和研究,包括山水基底、交通流线、空间意境、空间形态和组织、空间尺度、建筑风景点、景观轴线、借景等,期望能够更直观形象的展现和总结圆明园九州景区的造园手法,丰富圆明园研究成果,并借此将我国古典园林造园技法进一步发扬光大。
吴祥艳贺艳刘悦宋顾薪
关键词:风景园林造园艺术
圆明园之“别有洞天”与保定莲花池被引量:2
2016年
保定莲花池始创于蒙元时期,初为私家园林,明代辟为官署花园,清代雍正年间改为书院园林。乾隆年间又改为行宫花园,设有莲池十二景,景致清幽。乾隆帝西巡曾经六次造访,并以此为蓝本对北京圆明园'别有洞天'景区进行改造,在整体格局、建筑形式、山形水系和植物配植等各方面表现出较高的相似性。本文通过文献考证和现场调查,对保定莲花池和圆明园'别有洞天'的演变历程和景致特点进行论述,重点对其写仿手法作出详细的探讨。
贾珺
关键词:别有洞天
圆明三园中的松树景观探析
2016年
松树是中国重要的观赏树种,自先秦以来,历代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多有种植,并赋予其高洁、正直的象征寓意。清代皇家园林圆明园及其附园中大量栽种松树,采用不同的配植方式,形成丰富的植物景观效果,塑造意境主题,历代清帝御制诗大加吟咏。本文通过文献考证,对圆明园三园松树景观的分布进行梳理,并对其培植手法、文化内涵和审美标准作进一步的探讨。
贾珺
关键词:松树植物配植画格
圆明园景致与图画
2016年
清代皇家园林圆明园规模宏大,景象丰富,与图画的关系十分密切。园中收藏了大量历代名画,以此作为装饰室内和渲染主题的手段,甚至成为景观的重要组成元素;清帝游赏圆明园,常以绘画来比喻景物,表现出很高的艺术素养;园中一些景区直接以绘画作品为蓝本进行设计,反映了画意造园的特殊意蕴。本文通过文献考证,对圆明园景致与图画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贾珺
关键词:造园景致图画
《乾隆帝雪景行乐图》与长春园狮子林续考
2013年
清代苏州狮子林是一座以叠石闻名的私家园林,乾隆帝南巡曾经五次造访,并在皇家御苑长春园和避暑山庄中加以仿建。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乾隆帝雪景行乐图》所示景象和其他资料,对长春园狮子林的基本布局和景致特色作进一步的考证和分析。
贾珺
关键词:避暑山庄狮子林
圆明园西洋楼海晏堂基础信息采集与虚拟拼接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位于北京圆明园长春园北端的西洋楼景区,曾由西方传教士与中国匠师合作建造,整个景区建筑与园林风格仿以巴洛克风格,并糅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工艺,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灿烂史证,但历遭战争劫掠,如今的西洋楼遗址只见碎石土山。本文以西洋楼中海晏堂为案例,结合历史文献考证,利用传统测绘手段及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采集记录遗址构件信息数据,研究分析虚拟拼接技术在建筑类遗址中应用的技术实操性,并研究开发可对遗址构件信息进行管理、数据分析及展示的构件信息库体系。
朴文子高明马羽杨
圆明三园中的水法景观探析
2013年
圆明园是清代最重要的一座皇家园林,其中的中式景区和西洋楼景区均曾经设置多处西式水法(喷泉),形成独特的景观效果。本文通过文献考证,对相关景致的营建历史、基本构成进行论述,分析其景观特色,并对其与欧洲园林喷泉的渊源关系做出初步的探讨。
贾珺
关键词:水法
万方安和九咏空间再探——为《圆明园新证——万方安和考》补遗并商榷被引量:2
2016年
基于史料调查、取证、校雠,本文针对《故宫博物院院刊》2008年第2期刊登的《圆明园新证——万方安和考》一文有关万方安和九咏空间的论述提出补充和更正意见。作者认为,现存绘画史料、样式雷图样中涉及万方安和的总图、单体地盘画样、建筑烫样等形象史料能够形成与现存文档的良好呼应,基本证实清代晚期图样中万方安和内檐装修格局与清代中期的承继关系,并且能够借此推论万方安和九咏为主的室内空间布局。
刘仁皓刘畅赵波
关键词:文档
灵祠巍焕,飞阁凌空——淮安府清河县惠济祠历史、格局、祀神及御园仿建始末考略被引量:4
2013年
淮安府清河县境内的惠济祠始建于明朝正德三年(1508年),所在的清口地区是大运河、淮河、黄河交汇之处,也是漕运和河工的关键位置,地势险要,环境独特,具有不同寻常的标志性意义。这座祠庙在明清两代多次重修,殿阁巍峨,明武宗和清康熙帝、乾隆帝南巡期间均曾亲自瞻礼,所祀神灵融合碧霞元君信仰和天妃(妈祖)崇拜于一身,反映了运河沿岸独特的宗教文化,嘉庆年间北京西郊皇家园林绮春园中曾以此为原型加以仿建。本文通过文献考证,对这座已毁祠庙的历史沿革、殿宇格局、崇祀神灵以及绮春园仿建过程进行探讨,并对其文化内涵进行总结。
贾珺
关键词:碧霞元君仿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