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70420965)

作品数:3 被引量:54H指数:2
相关作者:张蔚严以新诸裕良吴宏旭郑金海更多>>
相关机构:河海大学广东省水文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篇珠江三角
  • 2篇珠江三角洲
  • 1篇动力条件
  • 1篇水流
  • 1篇水沙
  • 1篇年际
  • 1篇挖沙
  • 1篇围垦
  • 1篇航道
  • 1篇航道整治
  • 1篇河网
  • 1篇采沙
  • 1篇潮差

机构

  • 3篇河海大学
  • 1篇广东省水文局

作者

  • 3篇张蔚
  • 2篇严以新
  • 1篇冯向波
  • 1篇郑金海
  • 1篇吴宏旭
  • 1篇诸裕良

传媒

  • 1篇水利学报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河海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伶仃洋西槽洪季水沙纵向输移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根据2003年实测数据,运用物质纵向输移模式计算了丰水大潮期伶仃洋西槽的水量和泥沙纵向输移量,研究了伶仃洋西槽洪季水沙纵向输移机制及水量输移特征,并针对泥沙输移特征,用底层流速和含沙量的相位变化以及表底层盐度的变化对悬沙输移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伶仃洋西槽垂向环流发育,泥沙输移特征明显;径流、潮流变形以及盐淡水异重流是形成西槽水量输移的主要原因;潮流不对称性和底层泥沙再悬浮对潮汐捕集输沙的贡献明显,盐淡水混合和纵向水体梯度对垂向净环流输沙的贡献明显.
冯向波张蔚
人工采沙及航道整治对珠江三角洲水流动力条件的影响被引量:29
2008年
本文借助数值计算,运用"三级联合解法"对圣维南方程组进行求解,对1990年和2005年实测地形条件下珠江三角洲动力条件进行复演,研究了在高强度、大范围人工采沙和航道整治等人类活动作用下,三角洲航道网内部水流动力条件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河床的下切,导致同流量水位下降明显,一级分流节点思贤站的百年一遇流量水位下降达2.68m;同时,由于河槽容积增加,航道网内部潮汐动力增强,该站的年均潮差从1990年的0.35m增加到2005年的0.53m。河道断面面积的剧烈变化,引起了航道网内部及口门处水量的重新分配,其中洪奇门和磨刀门流量增加显著,其余6个口门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珠江三角洲航道网内部水流动力条件的变化,亦是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咸灾频发的主要诱因之一。
张蔚严以新诸裕良杨明远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河网采沙
珠江三角洲年际潮差长期变化趋势被引量:27
2010年
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网河内17个主要控制水文站的年际潮差变化趋势进行了显著性检验和突变点分析。通过Trend Free Pre-Whitening方法削除了水文时间序列中的自相关成分,利用非参数的Mann-Kendall检验研究了珠江三角洲年均潮差的变化趋势,指出潮差在珠江三角洲的变化趋势存在着空间变异性。在网河内的中、上游河段,潮差呈现明显的增大趋势,且越往上游,潮差的增大趋势越为显著;而在下游的口门区,由于受到围垦等人类活动影响,大部分站点的潮差表现为显著的下降趋势。Pettitt检验的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潮差发生突变的时间段主要在20世纪80年代,这基本与河网内大规模的无序采沙开始的时间是同步的,表明挖沙是引起珠江三角洲内潮差变异的主导因素。潮差显著增大的趋势表明航道网内潮流动力明显增强,这亦是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咸潮频发的机理原因之一。
张蔚严以新郑金海吴宏旭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潮差挖沙围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