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AJY005)

作品数:21 被引量:301H指数:10
相关作者:李钢刘吉超梁泳梅金晓彤杨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吉林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篇工业化
  • 4篇劳动力
  • 3篇中国经济
  • 3篇人力资本
  • 3篇资本
  • 3篇县域
  • 3篇县域经济
  • 3篇劳动力素质
  • 3篇产业结构
  • 2篇新生代农民
  • 2篇新生代农民工
  • 2篇影响因素
  • 2篇再工业化
  • 2篇中国县域
  • 2篇实证
  • 2篇农村
  • 2篇农民
  • 2篇农民工
  • 2篇农业
  • 2篇民工

机构

  • 15篇中国社会科学...
  • 5篇吉林大学
  • 1篇北方民族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工商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吉林...

作者

  • 12篇李钢
  • 4篇刘吉超
  • 4篇梁泳梅
  • 2篇于桂兰
  • 2篇向奕霓
  • 2篇金晓彤
  • 1篇王弘钰
  • 1篇姜小暖
  • 1篇龚健健
  • 1篇廖建辉
  • 1篇杨潇
  • 1篇翁琳郁
  • 1篇崔宏静
  • 1篇金永真
  • 1篇张其仔
  • 1篇赵太阳
  • 1篇刘畅
  • 1篇李颖
  • 1篇沈可挺
  • 1篇何建华

传媒

  • 4篇经济研究参考
  • 3篇中国工业经济
  • 3篇沈阳工业大学...
  • 1篇农业技术经济
  • 1篇人口学刊
  • 1篇人口与经济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财贸经济
  • 1篇领导科学
  • 1篇企业经济
  • 1篇科技管理研究
  • 1篇经济学动态
  • 1篇徐州工程学院...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8篇2013
  • 5篇201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二元性及其返乡消费高可见性符号特征——基于城市异地务工青年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将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异地务工青年进行了对比,以返乡消费作为研究切入点,通过实证调研分析,构建了身份二元性、社会融入感知、身份重构动机与高可见性返乡消费之间的有中介的调节效应模型。研究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异地务工青年相比,更倾向于高可见性返乡消费;新生代农民工比城市异地务工青年具有更高的身份二元性特征,并且通过身份重构动机来影响其高可见性返乡消费;社会融入感知在身份二元性与身份重构动机之间起调节作用。在以上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引导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科学理性消费。
金晓彤周爽赵太阳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环境规制强度测度理论与实证进展被引量:26
2012年
作为环境经济学的热点之一,环境规制在实证研究中存在着测度指标选择和获取的困难,并由此阻碍了实证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回顾以环境规制为主题的国内外文献,国外的指标选取经历了从定性描述到简单定量指标再到综合指数型指标、从投入型指标到产出型指标的发展,而国内研究则主要采用两种简单定量指标即污染治理投资额和污染物排放量或以此为基础构建的指数指标作为环境规制强度的代表变量,近年来出现了以间接指标或表达式间接表示规制强度的方法。已有的研究数据表明,各国的环境规制都在加强,发达国家的规制强度提升速度高于发展中国家,并在规制形式上日益呈现出精简化、透明化和市场化的特点。研究测度指标在实证研究中的应用,可以发现,目前的指标选取存在着的不一致、难获得、不准确、内生性问题等缺陷降低了实证研究结果的说服力和互相印证/反驳的能力,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索一致的、新的环境规制强度测度指标。
李钢李颖
发展型消费的影响因素:基于新生代农民工与同龄城市青年的比较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本文在对比同龄城市青年消费特点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了经济能力、社会保障、个体差异对于新生代农民工发展型消费的影响,并针对研究对象特点,扩展研究家庭文化资本对发展型消费行为的作用机制。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收入水平、子女数量、学历水平对人情消费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被试类型、学历水平、母亲学历、收入水平及性别因素对学习消费具有显著作用。文章讨论上述因素对被试消费结构的影响表明,新生代农民工与同龄城市青年在发展型消费影响机理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杨潇金晓彤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青年人情消费
农村女性劳动力就近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被引量:16
2013年
本文基于626份农村女性劳动力问卷调查,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村女性劳动力就近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首次发现打工经历、家庭成员的意见对农村女性劳动力就近转移具有正向影响,而家庭中是否有需要照料的老人对其具有负向影响;研究还得出与以往学者不同的结论,即教育程度对农村女性劳动力就近转移具有负向的影响,而年龄、婚姻、家中是否有儿童或少年、家庭年收入对其影响不显著;研究还验证了非农技能、耕地面积、乡镇企业及个体私营企业数、所处地区差异对就近转移的影响。
王弘钰崔宏静周宏
关键词:农村女性劳动力影响因素LOGISTIC模型
入世十年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被引量:53
2012年
本文利用最新的统计数据对中国加入WTO十年以来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加入WTO十年以来,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有较大程度提升。虽然中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在下降,而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在上升,但中国目前最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都有所提高;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的增强是推动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动力,中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保持着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一些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虽然中国制造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本文判断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处于第二次快速提升的前夜,从中短期来看,2016年"市场经济地位"的自然获得,将会进一步释放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既有优势;而从中长期来看,随着人口素质的不断提升,中国将迎来质量型人口红利所带来的新的20年战略机遇期,这将是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的重要源泉。
李钢刘吉超
关键词:产业国际竞争力WTO实证分析
绿色生态县的工业化之路——西峡县调研报告被引量:2
2012年
工业化与环境保护能否协调发展一直是在理论上有争议的话题。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位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保护主体区域,水源保护地占全县总面积的91%,总面积为3157平方公里;在水源保护工作带动下,西峡县的环境保护取得了很大成绩。与此同时,西峡县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也取得了较大成效。西峡县的环境保护成果除了得益于自身较好的气候环境外,以下原因也十分重要:(1)中央政府出台一系列环境保护工作的配套政策;(2)西峡县对环境保护工作高度重视;(3)当地企业通过产品升级等多种手段进行环境保护。西峡县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最重要的经验是:地方工业的发展为环境保护提供了基础;从全面的动态的眼光来看工业发展是保护环境而不是破坏了环境。
梁泳梅李钢向奕霓
关键词:工业化环境保护绿色经济县域经济
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动因与趋势被引量:2
2014年
发达国家金融危机后的"再工业化"热潮引起了全世界范围的关注。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普遍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停滞期。在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增长停滞的情况下,欧洲和美国都以"再工业化"为主要途径来引领经济走出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通过国外主流经济学家对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认识,文章系统地分析了"再工业化"如何给发达国家经济注入活力,并且深入研究了"再工业化"在发达国家成功的可能性以及政府在此过程中应当扮演什么角色。
常少观李钢
关键词:再工业化经济增长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六大挑战被引量:3
2012年
中国县域经济今后十年内发展主线就是不断推动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而工业化是带动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的龙头;因而可以说县域经济下一个十年的重点就在于如何处理好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工业化带动三化的协调发展。具体而言这些挑战就是政府资源的有限性与县域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协调发展;工业发展与农业稳定的关系;工业反哺农业、城乡统筹和工业劳动力需求;县域劳动力素质与产业升级;产业聚集发展与企业成本;可持续发展与工业发展。
廖建辉金永真李钢
关键词:县域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工业反哺农业协调发展工业化
团队集体效能感与团队绩效:团队沟通的调节作用被引量:16
2014年
构建团队沟通对团队集体效能感和团队绩效之间调节作用的理论模型,将团队沟通划分为3个维度,分别为沟通频率、反馈程度和学习程度。以高校知识型团队为研究对象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团队集体效能感对团队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作用;沟通频率、反馈程度对团队集体效能感具有调节作用;学习程度不具有调节作用。
何建华姜小暖于桂兰
关键词:团队绩效团队沟通
强化环境管制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基于CGE模型的评估被引量:53
2012年
本文构建了一个纳入环境管制成本的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利用该模型评估了提升环境管制强度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结果显示,如果提升环境管制强度,使工业废弃物排放完全达到现行法律标准,将会使经济增长率下降约1个百分点,使制造业部门就业量下降约1.8%,并使出口量减少约1.7%。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虽然提升环境管制强度对各地区均会产生一定影响,但对不同地区的影响程度甚至方向均存在较为显著差异。从短期来看,无论以绝对量还是相对量衡量,提升环境管制强度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更大;从长期来看,虽然以绝对量衡量,东部地区所受的影响较大,但以相对量衡量,中西部地区所受的影响则更大。本文认为,在当前实施强化环境管制政策的过程中,需要对政策可能造成的区域性及结构性影响有充分的认识;不同区域提升环境管制强度的重点和难点有所不同,中国强化环境管制应分区域逐步推进;提升环境管制强度应选择重点行业进行推进,应率先强化环境管制清洁度低并且政策关联效应小的行业。提升环境管制强度在政策时机上应在经济高涨时期进行推进。
李钢董敏杰沈可挺
关键词:环境管制CGE模型环境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