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200733144-3)

作品数:3 被引量:69H指数:3
相关作者:阎顺王燕赵彩龙聂学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旅游
  • 1篇地质公园
  • 1篇地质公园旅游
  • 1篇新疆旅游
  • 1篇新疆旅游资源
  • 1篇自然属性
  • 1篇旅游资源
  • 1篇空间分布特征
  • 1篇类群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新...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3篇阎顺
  • 2篇赵彩龙
  • 2篇王燕
  • 1篇聂学艳

传媒

  • 3篇干旱区地理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新疆自然地名特征被引量:7
2010年
从语种(言)、自然地名通名的自然属性、时段、自然地名专名渊源等四个方面对选取的新疆1120个重要自然地名进行分类,在分类统计的基础上,运用地名语言分析学和地理学相关原理方法分析得出新疆自然地名特征。研究发现:以山体类和水体类自然地名为主,分别占总数的40.5%、35.3%,尤其以山脉(272条)和河流(214条)类自然地名最多,分别占总数的24.3%、19.1%。通名名称的数量及其出现的早晚与人们关注程度以及自然学科研究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各民族的聚居及迁徙使新疆自然地名具有浓厚的民族性。自然地名存在10种以上民族语地名以及其他古语和合璧语地名分布的独特现象,各民族对自然地名专名和通名称谓不尽相同。在新疆的自然地名中存在着大量地名通名的叠加,如"塔格山"、"郭勒河"、"库木沙漠"、"布拉克泉"等。民族语地名的空间分布和当地居民的民族成分存在很大的相关性。维吾尔语自然地名的53.6%都分布在和田和喀什地区;哈萨克语自然地名的73.2%分布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辖市县、阿勒泰地区和哈密地区;蒙古语自然地名的64.3%分布在阿勒泰、博尔塔拉、巴音郭楞和伊犁等地、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有96%的自然地名是蒙古语地名,克孜勒苏自治州的柯尔克孜语地名占到柯尔克孜语总地名的81.6%。自然地名形成和发展具有历史演替性(历史阶段性),保存至今的古语地名仅占2.9%,语源较为复杂并且一些古老的地名在使用过程中已被取代或消失;近现代地名数量最大,并且语种明显易于区别。自然地名专名类型复杂多样,共计13类,从多个方面反映出新疆的资源概况、环境以及人们的心理状态、意识形态以及人们的生活或生产方式等,其中以地物、形态、地名以及颜色类居多;在颜色类中又以黑色、白色最多。文章对新疆现存自然地名存在的问�
聂学艳阎顺
关键词:类群自然属性
新疆赛里木湖地质公园旅游开发研究被引量:16
2009年
通过对赛里木湖实地考察,调查了129个景点,并收集了大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合赛里木湖地质遗迹景观的实际情况,参照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制定的《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和工作指南》进行分类,对资源进行特色分析。在运用"三三六"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旅游资源定性定量结合评价的基础上,得出对赛里木湖地质公园的旅游开发应突出以高原湖泊景观为主,生物景观和冰川地貌景观为辅,建设一环三纵的旅游空间格局,形成以博乐市为依托城市,以博乐市、伊宁市和乌鲁木齐大都市圈为基本客源市场,以来疆游客为次级客源市场,成为新疆一个集科研、度假、休闲、探险为一身的旅游目的地。
赵彩龙阎顺宋旭东王燕
关键词:地质公园旅游
新疆旅游资源的类型、等级及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47
2009年
在全面掌握新疆旅游资源的实查资料基础上,对全疆旅游资源做系统分类与定量评价,总结其类型、等级和空间分布特征,并从新疆地理环境变迁和多民族、多文化的社会环境两方面分析新疆高品质旅游资源的成因。结果表明:新疆旅游资源类型多样,与全国相比,主类、亚类齐全,基本类型占66.5%;八大类中建筑与设施和地文景观的种类较丰富;建筑与设施类景点最多,水域风光和生物景观次之;新疆旅游资源等级较高,优良级占43.6%,整体为中间大两头小的"谷仓型"结构;高等级集中于凸峰、观光游憩湖区、林地、草地、野生动物栖息地、废城与聚落地、石窟、边境口岸、特色街巷、传统手工产品与制品、民间演艺等类;空间分布呈现为"三带两环状"和六点状集聚特征,这与新疆地貌格局和高品质景点的聚群作用有关;新疆自然旅游资源是整个地理环境演变过程的产物;而多民族、多文化的社会环境是人文类的主要成因。
王燕阎顺赵彩龙
关键词:旅游资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