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00096)

作品数:6 被引量:137H指数:6
相关作者:杨永平许建初王赟于海英赵方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济南市园林管理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美国福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青藏
  • 2篇青藏高原
  • 2篇自交
  • 2篇居群
  • 2篇繁殖分配
  • 1篇多年生植物
  • 1篇岩白菜
  • 1篇有性繁殖
  • 1篇植物
  • 1篇生境
  • 1篇生物量
  • 1篇湿生扁蕾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茄科
  • 1篇亲和性
  • 1篇珠芽
  • 1篇珠芽蓼
  • 1篇自交亲和
  • 1篇自交亲和性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济南市园林管...

作者

  • 3篇杨永平
  • 2篇许建初
  • 2篇王赟
  • 1篇于海英
  • 1篇王赟
  • 1篇赵方
  • 1篇段元文
  • 1篇胡莉娟
  • 1篇范邓妹

传媒

  • 3篇云南植物研究
  • 1篇植物分类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Journa...

年份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铃铛子和赛莨菪(茄科)的传粉机制比较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通过野外交配系统试验和传粉昆虫观察,以铃铛子(Anisodus luridus)和赛莨菪(A.carniolicoides)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山莨菪属内自交亲和系统的进化与传粉昆虫的转变。结果表明,铃铛子和赛莨菪均属于自交完全亲和的类群,但两个种的自动自交能力均不强,而且都存在传粉限制。北方黄胡蜂(Vespula rufarufa)和石长黄胡蜂(Dolichovespula saxonica)分别是铃铛子和赛莨菪的主要传粉昆虫,自然状态下两种昆虫的传粉效率均比较高,但两种昆虫访问两种植物时传递花粉的方式不同,其中北方黄胡蜂主要促进了铃铛子的花间传粉,而石长黄胡蜂访花引起赛莨菪同一朵花内的传粉。通过与该属的另一种植物山莨菪(A.tanguticus)的传粉机制比较,发现在山莨菪属的物种分化过程中,由自交不亲和转变为自交完全亲和,传粉昆虫也发生了转变,证明了自交亲和系统存在于起源较晚的类群中。高山环境中频繁且不可预测的降雨可能降低了传粉昆虫的活动能力,进而导致铃铛子和赛莨菪均存在传粉限制。
王赟罗建许建初
关键词:交配系统自交亲和性传粉效率青藏高原
不同生境下珠芽蓼(蓼科)的繁殖策略比较被引量:23
2009年
在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以海拔相同的高山流石滩和高寒草甸中的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居群为研究对象,探讨该物种在不同生境条件下的繁殖策略以及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流石滩居群的珠芽蓼植株高度和珠芽数量显著低于高寒草甸居群,而珠芽和花总数量、花数量和每个花序上的花比例却显著高于高寒草甸居群。研究结果表明珠芽蓼在环境更为恶劣的高山流石滩生境中增加了对繁殖器官和花资源的投资,说明在高山植物中繁殖优先于营养生长,且有性繁殖比无性繁殖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而对每个植株上花数量和珠芽数量的统计结果表明,两者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进一步证明了同一植株内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的权衡关系。
范邓妹杨永平
关键词:珠芽蓼高寒草甸有性繁殖无性繁殖
中华山蓼不同海拔居群的繁殖分配研究被引量:36
2008年
研究了具有克隆繁殖和雌雄异株繁育特性的中华山蓼Oxyria sinensis Hemsl.在5个不同海拔居群的繁殖分配。结果表明:(1)雄株高度和茎叶总生物量仅在海拔2780m的居群显著高于雌株,在另外4个居群与雌株高度和茎叶总生物量均不存在显著差异;雄株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在海拔较高的3个居群显著高于雌株的地上部分总生物量;雄株的花生物量和繁殖分配在海拔1978m的居群与雌株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另外4个居群均显著高于雌株,表明在海拔较高的地区,中华山蓼增加了对雄性植株的资源配置,可能是对海拔较高地区不可预见性降雨和降低昆虫访花频率的适应。(2)雌雄株高度、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和茎叶生物量以及雌株的花生物量和繁殖分配随海拔升高表现出降低的趋势,但雄花的生物量和繁殖分配随海拔升高显著增加,进一步证明中华山蓼在海拔较高地区的居群增加了对雄性资源的投资。(3)雄雌株繁殖分配受个体大小制约(个体大小依赖性),但并不支持'植物开始繁殖必须达到一定的大小(阈值)'的观点。这可能因为中华山蓼具有较强的无性繁殖能力,而同一植株上不同分株间能通过地下根状茎达到资源共享,因此中华山蓼分株的开花繁殖不需要达到一定的大小。
赵方杨永平
关键词:雌雄异株繁殖分配
Delayed Selfing in an Alpine Biennial Gentianopsis paludosa(Gentianaceae) i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被引量:9
2010年
Delayed selfing could provide ovules with an opportunity to be fertilized as a means of "pollination assurance" before the flowers wilt.It could,thus,be regarded as an adaptation to unpredictable pollinator environments.Within the alpine biennial Gentianopsis paludosa,the showy flowers and herkogamy at the early stage of a flower's life cycle may favor outcrossing.As the flower ages,anthers contact the central stigma due to the elongation of all filaments,resulting in autonomous selfing.Flower visitors are extremely rare in a high altitude population;and examination of the mating system indicates that G.paludosa is self-pollinated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 in this population.While at the lower altitude,the bumblebee visitation rate is relatively high but possibly unreliable.Stigma receptivity is the highest on the third day of anthesis,and decreases thereafter.Pollen viability is the highest when flowers open,and gradually decreases later.Self-pollination of G.paludosa occurs at the late stage of a flower's lifecycle when stigma receptivity and pollen viability have both decreased,suggesting delayed selfing and assurance of seed production.This delayed selfing could assure seed production under the constraints of pollinator scarcity,but ensure outcrossing when pollinators were available.Such a flexible pollination mechanism is highly adaptive in the alpine environment of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Yuan-Wen DuanAmots DafniQin-Zheng HouYa-Ping HeJian-Quan Liu
关键词:湿生扁蕾自交龙胆科环境适应性
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植被影响研究综述被引量:54
2009年
总结了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初温度和降水对青藏高原植被时空变化的影响。在这40年里高原的温度和降水都呈增加趋势,但年际和季节变化以及地域性差异较大。受温度和降水的影响,植被变化的时空差异也较大。从植被覆盖角度看,中部和西北部植被趋于退化,而东南部植被状况在改善。同时,植被返青期和黄枯期发生变化;部分地区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改变;垂直和水平植被带推移;在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总体呈现增加趋势的同时,一些地区的生物量有所下降;土壤碳库也随之发生相应改变;由于冻融和沙漠化,部分区域植被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出现恶化。最后,建议在未来的研究中将定点观测和长期监测、微观和宏观结合起来,加强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综合研究。
于海英许建初
关键词:气候变化变率生物量
岩白菜(虎耳草科)不同海拔居群的繁殖分配被引量:34
2010年
资源分配策略是植物生活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植物用于繁殖的相对资源比例(即繁殖分配)与植株的生活史特征、个体大小及植株的生境密切相关。本文研究了藏东南色季拉山一个阴坡上海拔4200m~4640m范围内6个不同居群的虎耳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岩白菜(Bergenia purpurascens)的繁殖分配特征,结果发现:(1)繁殖器官生物量、营养器官生物量、地上部分总生物量、花数目、花序轴长度均随海拔的升高而显著降低,而叶数目随海拔变化不大,繁殖分配值则先降低后升高,转折点在林线过渡带(海拔4400m)处;(2)各居群(海拔4300m居群除外)营养器官生物量与繁殖器官生物量均显著正相关,而营养器官生物量与繁殖分配则负相关,但各居群的显著性不同;(3)各居群繁殖器官生物量与植株个体大小(营养器官生物量)呈不同程度的异速增长,而繁殖分配则与植株个体大小负相关;(4)各居群植株都存在一个繁殖所需的个体大小阈值,而且这一阈值在林线以下区域随海拔的升高而显著增大,在林线以上区域变化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海拔并不是影响岩白菜繁殖分配策略的唯一生态因子,不同居群的生境状况和植株个体大小都与其资源分配策略密切相关,高山地区林线的存在对植物资源的权衡方式会产生巨大影响。
王赟王赟胡莉娟段元文
关键词:繁殖分配林线多年生植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