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804031)

作品数:5 被引量:48H指数:4
相关作者:杨自辉郭树江王多泽李爱德李得禄更多>>
相关机构: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甘肃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甘肃省中青年科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近地
  • 3篇近地面
  • 2篇沙尘
  • 2篇气象
  • 1篇优势种
  • 1篇优势种群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物种
  • 1篇植物物种多样...
  • 1篇沙尘暴
  • 1篇沙冬青
  • 1篇实时监测
  • 1篇浓度变化特征
  • 1篇气象要素
  • 1篇气象因子
  • 1篇种群
  • 1篇物种
  • 1篇物种多样性
  • 1篇下垫面
  • 1篇绿洲

机构

  • 4篇甘肃省治沙研...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杨自辉
  • 3篇郭树江
  • 2篇李得禄
  • 2篇赵明
  • 2篇李爱德
  • 2篇王多泽
  • 2篇方峨天
  • 1篇王强强
  • 1篇张应昌
  • 1篇冯向东
  • 1篇张景春
  • 1篇徐先英
  • 1篇柴成武
  • 1篇张锦春
  • 1篇王立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中国沙漠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民勤近地面沙尘暴气溶胶浓度变化特征初探被引量:6
2009年
借助近地面沙尘暴监测系统对民勤沙尘源区不同沙尘天气的气溶胶浓度进行了监测,初步分析了民勤近地面沙尘暴气溶胶浓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沙尘暴气溶胶浓度春季最高,为14.61mg·m-3;夏季逐渐降低,为12.49mg·m-3;秋季无沙尘暴出现,气溶胶浓度最小;冬季趋于回升,可达9.82mg·m-3,沙尘暴气溶胶浓度季节变化与沙尘暴发生频率相一致.不同沙尘天气条件下沙尘气溶胶浓度表现为强沙尘暴最大,为18.80mg·m-3;中沙尘暴次之,为13.56mg·m-3;扬沙浮沉天气较小,只有3.07mg·m-3.随着沙漠向绿洲的过渡,沙尘暴气溶胶浓度明显降低,沙漠、绿洲边缘、绿洲3个下垫面条件下沙尘暴气溶胶浓度依次为21.07mg·m-3、12.09mg·m-3、6.49mg·m-3.沙尘暴气溶胶浓度随观测高度变化遵循幂函数规律,浓度梯度变幅表现为沙尘暴高发季节大于低峰季节,沙尘暴天气大于扬沙浮尘天气,沙漠下垫面大于绿洲下垫面;不同下垫面条件下沙尘暴气溶胶浓度在41m高度处趋于一致,表明沙尘源区的沙尘浓度在约40m范围内受地面影响较为显著.
张锦春赵明方峨天詹科杰杨自辉张应昌郭树江
关键词:下垫面
民勤地区近地面沙尘监测系统的建立及其运行的初步评价被引量:6
2008年
介绍了建于民勤地区的我国第一套近地面沙尘监测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经1 a多运行,该系统取得了良好的沙尘监测效果。初步结果表明:2006年民勤19次沙尘暴平均气溶胶浓度的空间分布遵循幂函数关系,在沙漠和绿洲边缘区气溶胶浓度随着高度的增加显著下降,而在绿洲内部,则随高度增加而上升;在不同下垫面条件下,水平沙尘通量随高度变化也遵从幂函数关系,但在沙漠和绿洲边缘呈显著降低趋势,在绿洲呈平缓上升趋势。从沙漠区至绿洲内部,沙尘通量空间分布的规律一般是:沙漠>绿洲边缘>绿洲。2006年在民勤地区,绿洲边缘的沙尘通量比沙漠区减少了42.0%,至绿洲内部则减少74.42%,表明防风固沙林和农田防护林网对沙尘具有较强的防护功能和减灾作用。
赵明方峨天詹科杰张应昌杨自辉张景春郭树江
关键词:近地面实时监测
民勤“311”沙尘暴的近地面微气象要素及PM10观测分析
2010年
利用近地面观测仪器,对2009年3月11日民勤治沙站3号塔监测站沙尘暴过程近地层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及其与沙尘暴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了沙尘暴过程中PM10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西伯利亚冷锋是形成这次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温度、压强、湿度和风速变化均与沙尘暴的强度密切相关;PM10与沙尘暴的强度之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沙尘暴时段PM10最大值为2.279mg/m3。
冯向东赵明王立郭树江汪媛媛王多泽
关键词:气象要素PM10
干旱荒漠区沙冬青茎干液流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被引量:22
2011年
采用热平衡包裹式树干液流仪(stem heat balance,SHB)监测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茎干液流日变化,并利用自动气象站同步监测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因子日变化,研究沙冬青茎干液流在不同季节和天气条件下的日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气象因子的关系.研究表明:(1)在夏季沙冬青茎干液流昼夜区别明显,且变幅较大,液流于8:00~9:00开始启动,并迅速于9:00左右达到峰值,然后立即有一个大幅度的下降,后在小幅度波动中维持到19:00左右停止;沙冬青茎干液流在夜间较弱;(2)不同天气条件对沙冬青液流的变化影响较大,沙冬青茎干液流速率的总体变化幅度表现为晴天〉阴天〉沙尘天气;(3)各季节典型天气下沙冬青茎干液流速率表现为夏季〉春季〉冬季;生长季茎干液流启动时间早,液流量大;春季液流启动时间次之,液流量变化平缓,维持时间长;冬季液流启动时间最迟,液流变化速率大且维持时间短;(4)沙冬青茎干液流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密切,其中与太阳辐射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是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影响最小的是风速.
郭树江徐先英杨自辉李爱德李得禄柴成武王多泽
关键词:干旱荒漠区沙冬青茎干液流气象因子
民勤绿洲一荒漠过渡带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优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被引量:15
2011年
以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调查法,通过计算各类型区域内物种的重要值、丰富度指数(R)、Shannon-Winer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D)、物种均匀度指数(Jsw)、扩散系数(C)、负二项参数(K)、平均拥挤度(m*)、丛生指标(I)、聚块性指标(PI)、Green指数(GI)、Cassie指标(CA)、扩散性指数(Iδ),研究了绿洲-荒漠水平距离8 km区域内的物种多样性及其优势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绿洲-荒漠过渡带优势种种群为沙拐枣、唐古特白刺、梭梭,伴生物种有刺沙蓬、雾冰藜、芦苇、沙蓬等。受生境和沙丘类型的影响,各种群均呈聚集分布格局,但聚集程度有一定差异性;物种多样性、丰富度随绿洲-荒漠梯度而呈规律性变化,总体表现为减小趋势。该区域生境和沙丘类型是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物种多样性及种群分布格局的决定性因素。
郭树江杨自辉王多泽李得禄李爱德詹科杰王强强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