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508003)

作品数:12 被引量:34H指数:4
相关作者:骆清铭龚辉方正曾绍群张智红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理学
  • 2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2篇荧光
  • 2篇偏最小二乘
  • 2篇锥束
  • 2篇锥束CT
  • 2篇最小二乘
  • 2篇细胞
  • 2篇分泌
  • 2篇分泌酶
  • 2篇Β-分泌酶
  • 2篇阿尔茨海默病
  • 2篇成像
  • 1篇蛋白
  • 1篇点源
  • 1篇血糖
  • 1篇血糖检测
  • 1篇医用光学
  • 1篇医用光学与生...
  • 1篇荧光蛋白
  • 1篇荧光共振能量...
  • 1篇杀伤

机构

  • 1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8篇骆清铭
  • 3篇曾绍群
  • 3篇张智红
  • 3篇龚辉
  • 3篇方正
  • 2篇肖君
  • 2篇王龙
  • 2篇陆锦玲
  • 2篇储军
  • 2篇杨杰
  • 1篇史振志
  • 1篇李家松
  • 1篇刘曼西
  • 1篇吕晓华
  • 1篇仲爱军
  • 1篇方全
  • 1篇林居强
  • 1篇刘秀丽
  • 1篇周炜
  • 1篇柴成钢

传媒

  • 2篇激光生物学报
  • 1篇光电子.激光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光学技术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光学学报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CT理论与应...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 NEAR-INFRARED FLUORESCENT DEOXYGLUCOSE DERIVATIVE FOR OPTICAL IMAGING OF EXPERIMENTAL ARTHRITIS
2009年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a near-infrared fluorescence(NIRF)probe,Cy5.5-d-glucosamine(Cy5.5-2DG),can image arthritis in collagen-induced arthritic(CIA)mice.The presence of arthritis was verified by both visual examination and 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imaging.CIA mice were imaged by a micro-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MicroPET)scanner one hour after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2-deoxy-2-[18F]fluoro-d-glucose([18F]FDG).After radioactivity of[18F]FDG decayed away,Cy5.5-2DG was injected into a lateral tail vein of the mice.Arthritic tissue targeting and retention of Cy5.5-2DG in CIA mice were evaluated and quantified by an optical imaging system.Inflammatory tissue in CIA mice was clearly visualized by[18F]FDG-MicroPET scan.NIRF imaging of Cy5.5-2DG in the same mice revealed that the pattern of localization of Cy5.5-2DG in the arthritic tissue was very similar to that of[18F]FDG.Quantification analysis further showed that[18F]FDG uptake in arthritic tissues at one hour post-injection(p.i.)and Cy5.5-2DG uptake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p.i.were all well correlated(r2 over 0.65).In conclusion,Cy5.5-DG can detect arthritic tissues in living mice.The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the[18F]FDG uptake and Cy5.5-2DG accumulation in the same arthritic tissue warrants further investigation of Cy5.5-2DG as an approach for assessment of anti-inflammatory treatments.
XIUPING LIUZHENGMING XIONGSHEEN-WOO LEEJELENA LEVISHAHRIAR YAGHOUBISANDIP BISWALSANJIV SAM GAMBHIRZHEN CHENG
关键词:ARTHRITISFDG
锥束微型CT图像重建中射线源位置的修正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针对利用锥束光X射线机构建的微型CT系统,对射线源的微小偏差进行校准。方法:以FAXITRONMR_20型cone-beam数字X射线机为实验对象,利用金属球模型的二维投影图像计算出射线源垂直投影位于探测板平面相对坐标。对常用的锥束CT滤波逆投影算法,给出了在非标准位置扫描时的锥束CT的修正公式。结果:通过投影测量法发现所使用仪器的射线源和探测器中心存在1.056mm的偏差,并进行了修正;以模型实验显示了修正前后的结果。结论:该方法可以精确测量射线源的相对位置,通过软件修正,重建清晰的CT图像。
方全方正仲爱军骆清铭龚辉
关键词:锥束CT
子宫病变组织的拉曼光谱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拉曼光谱方法可以从分子水平反映组织、细胞在化学成分及分子结构上的差异,现已在细胞、组织的结构、功能及病变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中取得了重大进展。文章首次利用光纤拉曼光谱仪研究了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子宫腺肌症等子宫病变组织的拉曼光谱,并与对应正常组织的拉曼光谱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子宫肌瘤组织中甲硫氨酸C—S键振动引起的拉曼峰分裂成为双峰,包括一个由色氨酸振动引起的峰,并出现了一个胡萝卜素引起拉曼峰,这在正常肌层组织中没有体现出来;子宫内膜癌组织在1447cm-1处对应着CH2—CH3的变形振动,表现出组织癌变的特征峰;子宫腺肌症组织在骨架α螺旋C—C键的伸缩振动引起的拉曼峰强度明显弱于正常组织,其由C—O键弯曲振动引起的拉曼峰由正常组织的1160cm-1移至1173cm-1。以上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拉曼光谱技术能在分子水平有效鉴别不同的子宫病变,这不仅有助于子宫病变的早期诊断,同时,对子宫疾病的基础研究也是至关重要的。而基于光纤的拉曼光谱技术将有望发展成一种高灵敏的诊断技术。
王鹤群吕刚史振志朱■
关键词:拉曼光谱子宫肌瘤组织子宫内膜癌子宫腺肌症
基于近红外三波长的血糖检测系统研制被引量:12
2007年
研制了一套基于近红外三波长的血溏浓度检测系统,其主要由光源、斩波器、探头及锁定放大器组成,3个波长分别为1200、1350和1610nm,探头采用圆-环式设计,并将源探间距设为理论分析的最佳距离3~5mm。对不同浓度葡萄糖水溶液测量表明:吸收差值比D与葡萄糖浓度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其相关系数为0.972。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建立预测模型,其预测均方根误为17.08mg/dL,相关系数可达0.997。
肖君王龙骆清铭龚辉
关键词:偏最小二乘
一种简便的计算层析系统X射线硬化校正方法被引量:6
2007年
以实物拍摄为依据,用一种最简便的修正方法解决计算机X射线层析术成像时由于硬化效应引起的切片图灰度失真问题。用高性能数字X射线机FAXITRON MX-20(射线管焦点20μm,探测板灰度等级16位)对不同厚度的物体进行透射成像,测得对应的透射光强度,并利用新创的指数拟合法得到理想的拟合曲线,由此推导硬化效应的指数校正公式;最后利用实验室的微型计算机层析设备进行扇形束扫描,并逆投影重建生成计算层析断层图像,验证了该校正方法的实用性。该指数拟合法的误差不到常用的二阶多项式拟合法的1/3,对物体计算层析重构,硬化校正以前有明显的“杯状”伪迹,切片灰度不均匀,用指数法修正以后该伪迹消失,切片灰度均匀。
方正孙小敏骆清铭
关键词:医用光学与生物技术
利用基于GFP的FRET探针检测β-分泌酶的活性
2008年
β淀粉样肽(amyloidβ-peptide,Aβ)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ir’s disease,AD)患者脑内的异常产生和积累在AD的发病机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β-分泌酶对淀粉样前体蛋白的裂解是Aβ产生的关键步骤,因此抑制β-分泌酶的活性成为AD药物治疗的一个重要策略。为了检测β-分泌酶的活性,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将β-分泌酶作用底物序列(NFEV)的两端分别与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颜色突变体--青色荧光蛋白(cyan fluorescent protein,CFP)和黄色荧光蛋白(yellow fluorescent protein,YFP)相连,构建了一个基于GFP的荧光能量共振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探针。荧光光谱分析结果显示,该荧光融合蛋白中CFP和YFP之间存在着较强的FRET。而当与β-分泌酶进行孵育后,FRET逐步降低,证明该探针能被β-分泌酶酶切。SDS-PAGE分析显示探针与β-分泌酶孵育后,荧光融合蛋白由60 kD大小逐渐变成30kD大小的蛋白,表明探针被β-分泌酶酶切成CFP和YFP分子,证实了荧光光谱的结果。这些结果表明,可通过检测探针的FRET效率方便地分析β-分泌酶的活性,为进一步筛选β-分泌酶的抑制剂提供了一个平台。
陆锦玲杨杰储军曾绍群张智红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Β-分泌酶绿色荧光蛋白
解点源在无限大各向同性介质中辐射传输方程的P3近似
2008年
辐射传输方程在球坐标下的P3近似是一个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其齐次解为球Bessel函数.需要将球Bessel函数分解为指数函数,才能用参数变异法求出它的特解.除r=0外,可以利用Marshak近似边界条件确定常数,但考虑球Bessel函数在r=0的奇异性,无法利用Marshak和其它近似边界条件,因此我们直接利用能量守恒以及当介质的吸收系数比约化散射系数小得多时P3近似等于P1近似这个特点来确定全解中的常数.研究辐射传输方程的P3近似理论的解析解可以为测量大吸收和小间距的生物组织光学属性提供理论依据.
柴成钢
基于近红外三波长检测葡萄糖水溶液浓度的两种预测模型比较
2006年
讨论了近红外三波长测定水溶液中葡萄糖浓度的建模方法,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建立预测模型,对预测集样品中的葡萄糖浓度进行预测,结果所得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17.08mg/dL,浓度预测值与参考值的相关系数为0.997,而采用吸光度差值比率法所得预测模型的RMSEP达到54.94mg/dL,相应的相关系数仅为0.949。结果表明偏最小二乘回归所建模型用于近红外三波长葡萄糖浓度的预测,所得预测误差较小,初步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
王龙肖君骆清铭龚辉
关键词:偏最小二乘葡萄糖浓度
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与重组TNF联合杀伤肿瘤细胞的光学成像检测
2007年
目的:应用光学成像方法检测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与重组改造的人肿瘤坏死因子(recombinant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rmhTNF)的联合使用,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M)的杀伤效率。方法:实验分为四组,细胞模型对照组、单纯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治疗组、rmhTNF处理组、自杀基因联合rmhTNF治疗组。将稳定表达胸苷激酶-绿色荧光蛋白(thymidine kinase-green fluorescen protenin,tk-GFP)的ACC-M细胞(ACC-M-tk-GFP)按5 000个/孔接种到96孔板中,24 h后给药治疗;分别于加药前、给药后6 h、给药后24 h进行荧光成像。检测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荧光用于准确显示胸苷激酶(tk)基因表达的肿瘤细胞,检测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的荧光用于显示死亡的肿瘤细胞。通过细胞的透射图及其PI和GFP荧光图像,分别计算tk+细胞和tk-细胞的死亡率。结果: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与rmhTNF联合治疗组的细胞在加药后6 h就已经出现细胞死亡迹象,而单纯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治疗组的细胞在加更昔洛韦(ganciclovir,GCV)后24 h才出现细胞死亡,单纯rmhTNF治疗组在加药后24 h还没有细胞死亡发生。对于给药后24 h的tk+细胞死亡率,联合治疗组(85.88%)明显高于GCV(38.13%)和rmhTNF单独治疗组(2.97%),并且联合治疗组给药24 h后会引发部分tk-细胞死亡(9.83%)。结论: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与rmhTNF联合治疗具有显著的协同抗肿瘤效应,能够明显提高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率;结合光学成像方法,能为更直观方便地检测各组药物分别对tk+细胞和tk-细胞的杀伤率,可为深入研究"旁观者效应"提供参考。
田慧张智红林居强刘曼西骆清铭
关键词:自杀基因光学成像涎腺腺样囊性癌
双CCD拼接CT成像的断裂伪迹消除方法被引量:1
2007年
为了解决双CCD拼接的探测器CT在成像时的几何失真问题,以双CCD探测器数字X射线机FAXITRONMX-20为实验对象,利用矩形钢板的二维投影图像计算出两块CCD之间的横向和纵向位移偏差,并以此为依据对所拍摄的图像做相应的平移和插值处理。利用金属球模型的二维投影图像分别计算出射线源垂直投影时位于两块CCD平面上的坐标,并以此为依据调整CT投影图拍摄的旋转中心。结果表明:利用矩形钢板的二维投影图像计算出的两块CCD之间的横向位移达到3个像素;利用金属球模型的二维投影图像分别计算出的射线源的垂直投影位于左、右两块CCD的平面坐标上。根据这些测量数据调整了拍摄方法,修改了重建软件,并以模型实验显示了校正前后的结果。该方法考虑了双CCD探测板之间的缝隙和空间不共面的情况,减轻了三维重建在拼接处的"断裂"现象,使得纵向误差由88μm减小到了44μm。
方正骆清铭
关键词:X射线光学锥束CT双CCD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