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3AA100605)

作品数:11 被引量:75H指数:5
相关作者:何宁佳向仲怀曾其伟王裕鹏帅琴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桑树
  • 3篇染色体
  • 3篇基因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桑葚
  • 2篇总黄酮
  • 2篇黄酮
  • 1篇蛋白基因
  • 1篇多倍体
  • 1篇多倍体诱导
  • 1篇野生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杂交
  • 1篇杂交组合
  • 1篇镇痛
  • 1篇镇痛作用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设计

机构

  • 9篇西南大学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作者

  • 9篇何宁佳
  • 7篇向仲怀
  • 3篇王裕鹏
  • 3篇曾其伟
  • 2篇亓希武
  • 2篇帅琴
  • 1篇梁九波
  • 1篇唐翠明
  • 1篇祝娟娟
  • 1篇范丽
  • 1篇李杨
  • 1篇王旭伟
  • 1篇王青
  • 1篇李晓双
  • 1篇张少宇
  • 1篇王圣
  • 1篇李文生
  • 1篇陈虎

传媒

  • 8篇蚕业科学
  • 2篇食品科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7篇2014
  • 1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桑树小分子热激蛋白基因的鉴定及在逆境胁迫下的表达被引量:4
2014年
小分子热激蛋白(s Hsp)在植物抵抗非生物胁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川桑(Morus notabilis)基因组中鉴定了29个桑树s Hsp基因,基于进化关系及亚细胞定位将其分为13个亚家族和1个孤儿基因。13个桑树s Hsp基因亚家族中,CⅫ和CⅩⅢ属于植物s Hsp的2个新的亚家族;预测有4个桑树s Hsp基因的启动子中各具1个完整热激元件(HSE),在桑树s Hsp基因的启动子中可能还包含其他响应非生物胁迫的元件。采用定量PCR方法检测非生物胁迫下印度桑(Morus indica)品种K2的叶片中10个桑树s Hsp基因都能快速地响应高温胁迫,分别有5、9、7个桑树s Hsp基因响应低温、盐分和干旱胁迫,其中Mn15.7-CⅤ基因在4种逆境胁迫下的表达均被抑制,并在高温胁迫5 min后表达显著下调。研究结果提示s Hsp可能在桑树抵抗非生物逆境胁迫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卢承琼曾其伟向仲怀何宁佳
关键词:桑树小分子热激蛋白家族成员非生物胁迫
野生长穗桑种质资源云7的多倍体诱导和鉴定被引量:10
2017年
以野生长穗桑(Morus wittiorum Hand-Mazz)多倍体(2n=7x=49)种质资源云7组培苗的不定芽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碱处理一定时间后进行组织培养,观察、鉴定萌发多倍体植株的染色体加倍的效果。不定芽经2 g/L秋水仙碱溶液(以二甲基亚砜作为渗透剂)浸泡2.5 d后,其死亡率为53.76%。以此接近半致死率的诱导条件诱导供试桑树不定芽的染色体加倍,并对其组培苗的腋芽持续多代分离筛选,经过染色体计数观察与流式细胞技术鉴定其倍性,最终得到2株稳定的十四倍体(2n=14x=98)长穂桑植株。诱变植株移栽至室外环境后生长状态良好,由此实现了对野生长穂桑种质资源染色体的人工加倍。
李晓双王青孟钰程向仲怀何宁佳
关键词:染色体加倍秋水仙碱流式细胞技术
桑树杂交组合亲本的SSR标记多态性及遗传背景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在对PCR反应体系进行正交试验优化的基础上,采用2 878对SSR分子标记分析以桑树品种伦教109作为父本,珍珠白和粤武2号分别作为母本的2对杂交组合亲本间的多态性。结果表明,桑树杂交组合珍珠白×伦教109亲本间的多态性为69%,粤武2号×伦教109亲本间的多态性为54%。选用珍珠白×伦教109的F1群体进行SSR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分析,对亲本的遗传背景分析发现:在母本珍珠白中,相引相分子标记数目为58对,相斥相分子标记数目为70对,符合1∶1分离比;而在父本伦教109中则没有检测到相斥相分子标记对。据此推测桑树品种珍珠白可能为异源四倍体,而伦教109可能为同源四倍体。
罗义维亓希武帅琴王裕鹏卢承琼向仲怀唐翠明何宁佳
关键词:桑树多态性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药桑椹中1-脱氧野尻霉素被引量:11
2015年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新疆药桑椹中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DNJ)含量的方法。药桑椹粉经0.05 mol/L盐酸提取,在p H 8.5的硼酸盐缓冲液条件下,氯甲酸-9-芴基甲酯(9-fluorenylmethyl chloroformate,FMOC-Cl)与DNJ反应生成具有紫外吸收的络合物(DNJ-FMOC),然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测定。液相色谱条件为CORTECSTM C18色谱柱(2.1 mm×100 mm,2.7μm),流动相为乙腈-0.5%醋酸(28∶72,V/V),在流速0.6 m L/min、柱温28℃、检测波254 nm条件下检测。结果表明:DNJ与其他组分分离效果良好,方法检出限为0.1μg/m L(RSN=3),线性范围在0.5~20μg/m L,相关系数(r)为0.999 970,加标回收率平均为106.4%。精密度实验、稳定性实验、重复性实验以及回收率实验表明,该方法稳定可靠,可作为测定药桑椹中DNJ含量的有效方法。
蒲俊松陈虎向仲怀杨光伟何宁佳
关键词:1-脱氧野尻霉素超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
桑树叶片中不同环氧鲨烯环化酶类基因的表达与三萜类化合物组成和含量的变化被引量:2
2015年
由环氧鲨烯环化酶(OCS)催化的环化反应是氧化鲨烯合成三萜类化合物的第一步反应。通过对野生桑种川桑(Morus notabilis)、栽培桑种广东桑(Morus atropurpurea)桑叶中不同OCS基因的表达分析及桑叶中三萜类化合物组成和含量检测,探究桑树中三萜类化合物合成的关键酶。通过与拟南芥(Arabidopis thaliana)的OCS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在川桑基因组中共鉴定得到12个OCS基因。半定量RT-PCR检测发现有9个OCS基因在川桑与广东桑的叶片中均有表达,其中MnPEN1、MnPEN2、MnPEN4基因的表达水平在2个桑种的叶片中差异较明显。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发现川桑与广东桑叶片中的三萜类化合物组成有着较大差异,川桑的叶片中含有较多的α-香树素,广东桑叶片中的羊毛甾醇含量明显较高;而与这2种化合物合成相关的MnLAS、MnPEN1、MnPEN2、MnPEN4基因的表达水平在2个桑种之间也存在差异。推测在2个供试桑种的桑叶中,由于OCS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使相关三萜类化合物合成酶的活性不同,这是造成2个桑种桑叶中三萜类化合物组成和含量差异的原因之一。
丁光宇梁九波王裕鹏李文生张少宇刁杨洋王刘清来烽伟何宁佳
关键词:川桑广东桑半定量RT-PCR
药桑葚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被引量:25
2014年
利用正交设计和响应面法对药桑葚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同时考察药桑葚总黄酮的还原力、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在正交试验基础上,筛选出影响药桑葚黄酮得率的3个主要因素——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和提取次数;然后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主要因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48%、提取温度80℃、提取4次,此条件下药桑葚黄酮提取率预测值达2.32%,实测值2.31%。药桑葚总黄酮具有较强还原力,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强于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
陈虎蒲俊松向仲怀何宁佳
关键词:正交设计响应面法总黄酮抗氧化
滇桑(Morusyunnanensis)的染色体核型分析被引量:12
2014年
染色体核型分析可为研究植物的系统演化、亲缘关系以及物种的起源和遗传特性提供重要的细胞学依据。以从云南省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收集野生滇桑(Morus yunnanensis)的愈伤组织为材料,采用去壁低渗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其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围山滇桑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14,核型公式为K(2n)=2x=2St+12m,14条染色体组成7对。该结果在不久前发现川桑(Morus notabilis)染色体基数为7的基础上,验证了桑树染色体基数为7条的推论,对于进一步研究滇桑的起源与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李杨轩亚辉王圣曾其伟向仲怀何宁佳
关键词:染色体核型
桑树基因组计划被引量:7
2014年
围绕栽桑养蚕的桑树基础研究已不能适应以生态桑为主的现代桑产业发展的需要。为建立现代桑树学研究体系,实施了桑树基因组计划。该计划的实施获得了大规模的桑树基因资源,推动了桑树细胞学研究,为功能基因组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桑树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研究是促进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将为桑树分子标记辅助的新品种选育,优良种质资源的创造,桑树资源多用途综合利用与开发以及产业链的延伸提供技术支撑。
何宁佳向仲怀
关键词:桑树基因组计划
药桑葚总黄酮的抗炎镇痛作用
目的:研究药桑葚总黄酮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以检测药桑葚总黄酮提取物的还原力及羟自由基清除力来观测其抗氧化活性;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以及福尔马林致小鼠脚趾疼痛实验,测定小鼠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NO表达水平,评...
陈虎向仲怀何宁佳
关键词:总黄酮抗炎镇痛
文献传递
桑树阿槐酸5-羟化酶基因的克隆及遗传转化被引量:1
2013年
阿槐酸5-羟化酶(ferulic acid 5-hydroxylase,F5H)是催化S木质素合成的关键酶。为研究桑树F5H对S木质素合成的影响,从野生川桑中克隆得到一个阿槐酸5-羟化酶基因,命名为MnF5H(GenBank登录号:KC152637)。该基因ORF为1 515 bp,编码504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质量56.77 kD,等电点6.45,具有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树中,MnF5H蛋白与来源于桑科构属的光叶楮的同源蛋白聚在一起,表明阿槐酸5-羟化酶在进化上具有保守性。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到MnF5H基因在木质化的桑树根部高量表达,暗示该基因与木质素的形成密切相关。在烟草中超量表达MnF5H基因,经组织化学染色发现S木质素合成增加,G木质素合成减少,但木质素总含量基本不变。研究结果表明该基因在控制S木质素的合成中起关键作用。
范丽亓希武曾其伟祝娟娟王旭伟向仲怀何宁佳
关键词:桑树基因克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