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J10WG02)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1
相关作者:马文军李孟刚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交通大学鲁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实证
  • 2篇钢铁
  • 2篇钢铁产业
  • 1篇年度数据
  • 1篇企业
  • 1篇竞争度
  • 1篇厂商

机构

  • 3篇鲁东大学
  • 3篇北京交通大学

作者

  • 3篇马文军
  • 1篇李孟刚

传媒

  • 1篇财经研究
  • 1篇产业经济评论...
  • 1篇产业组织评论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基于厂商数量与规模的市场最优竞争度测算
2011年
首先对西方市场最优竞争度理论特别是张伯伦和琼·罗宾逊的厂商均衡理论进行了回顾,对其中存在的前提假设不现实、分析逻辑不科学、研究结论不正确等问题进行了评析。然后基于厂商和市场双重效率目标诉求的系统视角,以及市场不同竞争度下平均型厂商市场需求曲线变化规律的科学界定,构建了图示的市场最优竞争度分析模型,测算了市场中厂商最优数量、厂商最优规模等指标。研究表明,基于厂商数量与规模的市场最优竞争度主要受市场总体需求与厂商技术成本等因素制约和决定,其是可以通过模型构建和数据分析得到精确测算的。
马文军
我国钢铁产业的最优产能测算——基于2007年度数据的实证
2013年
我国钢铁产能过剩长期存在且不断恶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缺乏对我国钢铁产业最优产能的科学精确的测算。本文基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的基本效率目标,以及产业市场需求曲线和企业技术成本曲线的相应对应形式,构建了产业最优产能的测算模型,实证测算了我国钢铁产业2007年的最优产能。结果表明,2007年我国钢铁产业的最优产能为49500万吨,而实际产量为56460万吨,生产明显处于过剩状态。
马文军
关键词:钢铁产业
我国钢铁产业最优集中度的系统性测算——基于企业与产业双重效率目标诉求和2007年数据的实证被引量:7
2011年
文章基于企业和产业双重效率目标诉求的系统视角,以及不同集中度产业中单个企业市场需求曲线变化规律的科学界定,就2007年我国钢铁产业的最优集中度进行实证测算。实证测算结果表明,当年我国钢铁产业的最优产量为33 000万吨,钢铁企业的适宜数量为5-10个,单个钢铁企业的适宜规模为3 300-6 600万吨。研究表明,国民经济各产业的最优集中度是可以通过模型构建和数量分析得到精确界定的,产业集中度的优化调整应以最优集中度的精确测算为基准。
马文军李孟刚
关键词:钢铁产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