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9CB219305)

作品数:28 被引量:384H指数:11
相关作者:孙晓猛王英德杜继宇张旭庆许强伟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篇盆地
  • 8篇火山
  • 6篇山岩
  • 6篇火山岩
  • 5篇断裂带
  • 5篇松辽盆地
  • 5篇气藏
  • 5篇郯庐断裂
  • 5篇裂带
  • 4篇油气
  • 4篇油气藏
  • 4篇郯庐断裂带
  • 3篇营城组
  • 3篇韧性剪切
  • 3篇韧性剪切带
  • 3篇走滑
  • 3篇流纹岩
  • 3篇剪切带
  • 3篇白垩系
  • 3篇白垩系营城组

机构

  • 21篇吉林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石油天然...
  • 4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长安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华北油田
  • 1篇中国石油吉林...
  • 1篇中化地质矿山...

作者

  • 13篇孙晓猛
  • 6篇张旭庆
  • 6篇王璞珺
  • 6篇杜继宇
  • 6篇王英德
  • 5篇许强伟
  • 5篇田景雄
  • 5篇郑涵
  • 4篇陈福坤
  • 4篇何松
  • 3篇王书琴
  • 3篇万阔
  • 2篇唐华风
  • 2篇汤艳杰
  • 2篇边伟华
  • 2篇刘立
  • 2篇彭澎
  • 2篇鲁宝亮
  • 2篇祝禧艳
  • 2篇程日辉

传媒

  • 5篇世界地质
  • 5篇吉林大学学报...
  • 5篇岩石学报
  • 3篇Scienc...
  • 3篇中国科学:地...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矿物岩石
  • 1篇Scienc...
  • 1篇Global...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7篇2011
  • 7篇2010
  • 1篇2008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松辽盆地营城组中基性火山岩成岩作用:矿物晶出序列、杏仁体充填和储层效应被引量:30
2010年
利用露头和钻井资料,通过显微镜观测、化学分析和电子探针分析,研究营城组中基性火山岩的矿物晶出系列和杏仁体充填及其储层效应。本区中基性火山岩包括玄武岩、安山岩、玄武安山岩、粗面玄武岩、玄武粗安岩和粗安岩。斑晶矿物的晶出顺序为:橄榄石最早并几乎全部蚀变为蛇纹石、伊丁石和磁铁矿,仅保留橄榄石假象;辉石被斜长石包含或与之交生,说明辉石晶出有的略早于斜长石、有的与之同时。基质呈间隐间粒结构,为比斑晶偏酸性/碱性的板条状微晶长石堆积搭成格架、内充填玻璃质及微晶粒状矿物(橄榄石、辉石和磁铁矿)。基质结晶晚于斑晶,晶出序列为微晶粒状矿物→微晶长石→玻璃质。有单成分和复成分两种杏仁体。单成分者主要见硅质和钙质,具结晶世代性,为后生流体沉淀充填形成,可作为储层变差或非储层的标志。复成分杏仁体是原生火山玻璃固态下水合与蚀变作用的结果:包括蛇纹石/绿泥石-火山玻璃、石英-方解石-皂石/方解石和石英-绿泥石-方解石等组合类型,通常可作为储层改善或有效性增加的标志。中基性火山玻璃蚀变分为四个阶段:新鲜火山玻璃(折光率1.57)→水合火山玻璃(折光率降至1.53)→橙玄玻璃(铁镁质微晶矿物集合体)→新生矿物(石英、方解石、蛇纹石、绿泥石、皂石);由火山玻璃变为新生矿物的体积减小或孔隙增加效应为7%~10%。
刘万洙黄玉龙庞彦明王璞珺
关键词:松辽盆地白垩系营城组中基性火山岩成岩作用杏仁体
郯庐断裂带北段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序列被引量:60
2010年
根据大量野外地质调查和盆地地震资料分析,认为郯庐断裂北段在中-新生代发生多期不同性质的活动,形成各具特色的构造变形现象。密山县知一镇敦密断裂韧性剪切带具有左旋走滑特征,其中黑云母^(40)Ar/^(36)Ar-^(39)Ar/^(36)Ar等时线年龄为161±3Ma,是郯庐断裂带被利用发生第二期左旋走滑运动并向北扩展到中国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产物。四平市叶赫乡佳伊断裂带中负花状断裂形成于早白垩世早中期,是郯庐断裂北段在早白垩世遭受左旋走滑-拉张作用的典型代表。四平市石岭镇佳伊断裂大型走滑-逆冲断褶带、桦甸县敦密断裂"逆地堑"、沈阳-哈尔滨逆冲断裂形成于晚白垩世嫩江运动-晚白垩世末期,这一时期脆性右旋走滑-逆冲事件规模大,影响范围广,导致整个郯庐断裂北段遭受到强烈改造。佳伊断裂带和敦密断裂带中古近纪盆地在横剖面上呈不对称地堑,并且不对称地堑沿断裂带走向发生断、超方向左右变位,是郯庐断裂带北段在古近纪时受右旋走滑、伸展双重机制控制的产物。根据郯庐断裂带北段中-新生代不同地质时期变形特征,建立了郯庐断裂北段构造演化序列。即郯庐断裂北段构造演化分为左旋韧性剪切(J_2末期)、左旋张扭(K_1早中期)、右旋压扭(K_2晚期-末期)、右旋走滑断陷(E)和构造反转(E_3末期)五个阶段。其演化历史主要受控于环太平洋构造域的构造作用。
孙晓猛王书琴王英德杜继宇许强伟
关键词:郯庐断裂构造演化序列
中国盆地火山岩特性及其与油气成藏作用的联系被引量:18
2010年
在全面总结火山岩的特性、火山岩油气藏的成藏条件、类型以及成藏控制因素的基础上,详细列举了与火山岩油气藏成藏过程密切相关的火山岩的岩相、岩性、储集空间类型及其形成、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火山岩具有良好的储集条件,其储集空间主要为裂缝和孔隙等,储集空间的发育程度主要受岩相、岩性、粒度、构造应力和充填期等因素的制约;丰富的生油层、优越的储集条件、火山岩裂隙主要发育期和油气聚集期相近、良好的盖层以及适当的圈闭条件相匹配,则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火山岩型油气藏的勘探已成为油气储量和产量的新增长点。
汤艳杰陈福坤彭澎
关键词:火山岩岩石学油气藏成藏过程
Zircon U-Pb geochronology and Hf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the Hongqiyingzi Complex,northern Hebei Province:New evidence for Paleoproterozoic and late Paleozoic evolution of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The Hongqiyingzi Complex,located at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was previously defined as a ...
Wolfgang Siebel
关键词:PROTEROZOIC
文献传递
双辽火山活动与松辽盆地南部无机CO_2气藏的成因联系——来自火山岩中流体-熔融包裹体的证据
2011年
针对松辽盆地南部的双辽火山群中碱性玄武岩及包含其中的地幔捕掳体的普通薄片鉴定、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流体包裹体显微岩相学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研究表明:双辽火山岩以碱性橄榄玄武岩为主,玄武岩中的地幔捕掳体比较发育;对玄武岩斑晶以及地幔捕掳体中的流体-熔融包裹体测试显示玄武岩中的橄榄石斑晶和地幔捕掳体中的流体-熔融包裹体十分发育,其成分主要是CO2,此外还含有少量的CO,CH4,N2和H2O,与上地幔中的自由流体相组分一致。松辽盆地南部的CO2气藏主要是幔源-岩浆成因,成藏时间较晚,主要在新生代,与双辽火山活动的时间接近。尽管双辽火山活动规模较小,但是具有很强的释出CO2的能力,这些富含CO2和H2O的碱性玄武质岩浆很可能并未喷出地表,而是沿着深大断裂进入盆地内部,从而成为松南无机CO2气藏气源体之一。
于志超刘立曲希玉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
深大断裂对松辽断陷盆地群南部的控制作用被引量:14
2010年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及对各断陷典型地震剖面和构造发育史剖面的综合研究,系统探讨了研究区深大断裂对断陷盆地群的控制作用。以西拉木伦河-长春-延吉板块拼接带、赤峰-开原超岩石圈断裂为边界,将研究区自南向北分为辽西盆地区、辽北盆地区和吉西盆地区等3个一级构造分区;根据控盆断裂及其断陷盆地群的时空分布、断陷构造样式、不同时期伸展量等特征将辽北盆地区分为西部、中西部、中东部等3个二级断陷区。西拉木伦河断裂控制了西部区断陷的形成和分布;嫩江—八里罕断裂和孙吴—大庆—阜新断裂对中西部断陷区的控盆效应大体相近;孙吴—大庆—阜新断裂与佳木斯—伊通断裂共同对中东部断陷区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昌图断陷主要受佳木斯—伊通断裂所控制。辽北盆地区主要表现为双断式地堑,断陷群的形成和分布不仅受北北东向断裂控制,也受到近东西向的西拉木伦河断裂和赤峰—开原断裂重新活动的控制。中西部断陷区伸展率具有从九佛堂组沉积期—沙海组沉积期—阜新组沉积期依次减小的变化规律。中东部断陷区与中西部断陷区存在明显差异,NNE向与近EW向深大断裂对两区构造分区控制程度不同。
郝福江杜继宇王璞珺程日辉卢忠琼
关键词:深大断裂断陷
微区-微量样品Rb-Sr同位素分析技术及其应用前景被引量:6
2010年
利用微钻取样技术和微量样品Rb-Sr同位素分析方法,本文对出露在东秦岭造山带的中生代合峪花岗岩的自形钾长石巨晶进行微区-微量样品Rb-Sr同位素组成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钾长石斑晶具有显著的Rb/Sr比值和Sr同位素组成变化,斑晶和基质钾长石均构成年龄为132~133Ma的Rb-Sr等时线,代表岩浆的后期冷却时代。钾长石晶体的初始^(87)Sr/^(86)Sr比值由边缘相到中心相没有明显的变化,代表花岗质岩浆结晶阶段的Sr同位素组成,暗示合峪花岗岩的钾长石巨晶为原生成因。以高空间分辨率为特征,微区取样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变质岩和深成岩浆岩的同位素年代学和成因研究。结合微量样品同位素分析技术,微区-微量样品Rb-Sr同位素方法有望在火山岩的成因和年代学方面得到应用。
祝禧艳陈福坤杨一增胡蓉
关键词:RB-SR同位素钾长石花岗岩秦岭造山带
火山活动影响的局限水体生烃潜力分析:以准噶尔盆地东部石炭系巴塔玛依内山组为例被引量:2
2018年
以准噶尔盆地东部白碱沟地区石炭系巴塔玛依内山组为例,通过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及烃源岩生烃潜力分析,探讨火山岩体所围限的局限水体的生烃能力。在大规模的中基性火山活动后的间歇期内,巴塔玛依内山组形成了一套沉积岩与火山岩互层的序列,通过对层系内的暗色泥岩、凝灰质泥岩及劣质煤等潜在烃源岩的总有机碳含量(TOC)、镜质体反射率(Ro)和岩石热解分析(S_1,S_2,T_(max))的测试,发现该套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平均为8.24 mg/g,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属于Ⅲ型烃源岩。尽管该套烃源岩分布有限,但其单层厚度可达13 m,且间歇期内小规模,多期次的火山活动有助于有机质的生成保存。白碱沟地区火山喷发间歇期所形成的局限水体具有烃源岩发育条件,可成为邻近火山岩储层的有效烃源岩。
刘晓康边伟华孙相灿杨凯凯缴洋洋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烃源岩石炭系
额尔古纳断裂特征、形成时代及构造属性被引量:11
2015年
额尔古纳断裂是沿额尔古纳河东岸分布的由花岗质糜棱岩所组成的大型韧性剪切带.本文报道了韧性剪切带几何学、运动学特征以及花岗质糜棱岩中黑云母40Ar/39Ar定年结果,以便揭示断裂特征、形成时代、构造属性及大地构造背景.大型韧性剪切带呈NE向展布,具有上盘向NW倾向滑动特征.糜棱岩中糜棱面理和矿物拉伸线理十分发育,属于s-L构造岩.求得对数付林参数在1.18~2.35之间,显示糜棱岩的应变类型为接近平面应变的拉长应变.用极摩尔圆法和石英斜交面理法测得的运动学涡度值分别为0.42~0.92和0.48~0.94,表明剪切带是简单剪切和纯剪切共同作用的一般剪切带.应变和运动学涡度综合分析显示剪切带为伸展作用下的加长.减薄型剪切带.矿物的变形行为指示了额尔古纳糜棱岩经历了中深地壳高温剪切阶段、高温环境下应力撤消后静态恢复重结晶阶段和低温隆升冷却阶段.花岗质糜棱岩中黑云母40Ar/39Ar坪年龄分别是(106.16±0.79)和(111.55±0.67)Ma,是额尔古纳韧性剪切带低温隆升冷却阶段的产物,明显年轻于外贝加尔-蒙古东北部地区变质核杂岩隆升冷却时代.基于实测地质剖面、显微构造、有限应变测量、运动学涡度分析、年代学研究以及区域对比,认为额尔古纳断裂的构造属性属于早白垩世NNE向展布的大型低角度伸展型韧性剪切带.额尔古纳断裂与俄罗斯外贝加尔.蒙古东北部-中国大兴安岭西坡的早白垩世变质核杂岩、火山断陷盆地和超大型-大型火山-热液矿床具有相同的大地构造背景,它们是中-俄-蒙3国交界地区板块碰撞后加厚的地壳在早白垩世发生伸展减薄和重力坍塌背景下的产物.
郑涵孙晓猛朱德丰田景雄何松王英德张旭庆
关键词:韧性剪切带糜棱岩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ge of origin, and tectonic attribute of the Erguna Fault, NE China被引量:3
2015年
The Erguna Fault runs along the east bank of the Erguna River in NE China and is a large-scale ductile shear zone comprising granitic mylonites. This paper reports on the geometry, kinematic indicators, and 40Ar/39 Ar biotite ages of the granitic mylonites, to constrain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forming age, and tectonic attribute of the Erguna ductile shear zone. The zone strikes NE and records a top-to-the-NW sense of shear. A mylonitic foliation and stretching lineation are well developed in the mylonites, which are classified as S-L tectonites. Logarithmic flinn parameters(1.18–2.35) indicate elongate strain which approximates to plane strain. Kinematic vorticity numbers are 0.42–0.92 and 0.48–0.94, based on the polar Mohr diagram and the oblique foliation in quartz ribbons, respectively, suggesting that the ductile shear zone formed under general shear, or a combination of simple and pure shear. According to finite strain and kinematic vorticity analyses, the Erguna Fault is a lengthening-thinning ductile shear zone that formed by extension. The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minerals in the mylonites indicates that the fault was the site of three stages of deformation: an initial stage of middle- to deep-level, high-temperature shear, a post-stress recovery phase of high-temperature static recrystallization, and a final phase of low-temperature uplift and cooling. The 40Ar/39 Ar plateau ages of biotite from the granitic mylonites are 106.16 ± 0.79 and 111.55 ± 0.67 Ma, which constrain the timing of low-temperature uplift and cooling but are younger than the ages of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es(MCCs) in the Transbaikalia-northeast Mongolia region. Using measured geological sections, microtectonics, estimates of finite strain and kinematic vorticity, and regional correlations and geochronology, we conclude that the Erguna Fault is an Early Cretaceous, NNE-trending, large-scale, sub-horizontal, and extensional ductile shear zone. It shares a similar tectonic background with the MCCs, volcanic fault basins
ZHENG HanSUN XiaoMengZHU DeFengTIAN JingXiongHE SongWANG YingDeZHANG XuQing
关键词:韧性剪切带运动学涡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