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73094)

作品数:2 被引量:0H指数:0
相关作者:徐波蔡文松朱光辉翁杰锋李书华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2篇结肠
  • 2篇结肠癌
  • 2篇结肠癌细胞
  • 2篇共培养
  • 2篇肝再生
  • 2篇癌细胞
  • 2篇肠癌
  • 2篇肠癌细胞
  • 1篇再生肝
  • 1篇增生
  • 1篇增生反应
  • 1篇肿瘤
  • 1篇肿瘤转移
  • 1篇细胞共培养
  • 1篇结肠肿瘤
  • 1篇肝细胞
  • 1篇肠肿瘤

机构

  • 2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作者

  • 2篇翁杰锋
  • 2篇朱光辉
  • 2篇蔡文松
  • 2篇徐波
  • 1篇汤绍辉
  • 1篇李书华

传媒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与再生肝细胞共培养对结肠癌细胞增生反应的影响
2009年
目的探讨与再生肝细胞共培养时结肠癌细胞增生潜能的改变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与70%肝切除大鼠模型术后24h采用原位胶原酶灌流法分离获得有活性的再生肝细胞以不同比例混合进行体外培养;采用[^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人率和Westernblot检测细胞培养24、72、96和120h的增生反应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和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表达变化。结果1:1和1:10比例共培养组结肠癌细胞增生反应增强,^3H-TdR掺入率从培养第72h开始增加,至第120h呈持续增加趋势(P〈0.05),EGFR和IGF-1R从第24h开始表达增强,且表达水平呈时间效应关系,c—met表达无明显变化;10:1比例共培养组结肠癌细胞增生情况、3种受体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与再生肝细胞共培养可增强结肠癌细胞EGFR、IGF-1R的表达,方式可能来自于肝细胞内的生长信号通过旁分泌机制增强结肠癌细胞EGFR和IGF-1R的表达,从而促进结肠癌细胞的增生反应。
徐波蔡文松朱光辉汤绍辉翁杰锋苏伟贤
关键词:结肠癌肝再生共培养
体外不同比例再生肝细胞与结肠癌细胞的共培养
2008年
目的观察体外与不同比例再生肝细胞共培养对结肠癌细胞增殖潜能及肝再生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70%肝切除大鼠模型术后24h,采用原位胶原酶灌流法分离获得有活性的再生肝细胞,分别以10:1(A组)、1:1(B组)与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共培养;对照组为单独培养的结肠癌细胞(C组)。培养后第24和72小时,通过^3 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比较各组培养后的增殖能力,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表皮生长因子(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浓度。结果培养后24h,3组间^3 H—TdR掺人率和EGF、IGF-1、HGF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hA、B两组的’H.TdR掺人率[(15.9±+1.4)%,(13.2±1.5)%]和EGF[(722.9±55.4)ng/L,(498.2±41.5)ng/L]、IGF-1[(755.2±35.7)ng/L,(538.1±37.5)ng/L]明显高于C组(P〈0.05),且A组高于B组(P〈0.05)。HGF的浓度在培养后第24、72小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再生肝细胞共培养的结肠癌细胞增殖能力增强,其机制可能与来自于肝细胞内的生长信号增加结肠癌细胞EGF和IGF-1的表达有关。
徐波蔡文松翁杰锋朱光辉李书华苏伟贤
关键词:结肠肿瘤肿瘤转移肝细胞肝再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