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K15B01)
- 作品数:39 被引量:438H指数:12
- 相关作者:高孟潭陈学良俞言祥蒋长胜李铁飞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北京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近场速度脉冲场地响应等效线性分析的适用条件被引量:2
- 2015年
- 为了探讨近场强地震动中产生较大永久位移的"单向"速度大脉冲和近似不产生永久位移的"双向"速度大脉冲是否可用等效线性化方法分析处理,选取具有典型特性的地震动作为输入,通过"方法自检验"和"前人成果定性比较"等手段,分析了近场速度脉冲场地响应采用等效线性方法进行分析的适用条件。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弱"和"中等"强度的近场"双向"速度脉冲型地震动作用,可以采用等效线性化方法进行分析。这种做法是合理的、有效的。但是,对于近场"单向"速度大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不适宜采用等效线性化方法进行分析,计算结果将会产生很大误差,尤其是不能反映场地永久位移和永久塑性变形特征。
- 陈学良金星高孟潭
- 关键词:等效线性化
- 1833年9月6日云南嵩明8级大地震强地面运动数值模拟与震害启示被引量:2
- 2015年
- 1833年9月6日,在云南省嵩明杨林南发生了8.0级大地震,震后调查显示:震中烈度为Ⅹ度,影响烈度为Ⅶ度。其中,嵩明、河阳(今澄江)、宜良、寻甸、蒙自、昆明、呈贡、晋宁、江川、开远等十州县严重受灾,造成6707人死亡,受灾人口达153385人。
- 陈学良郭金萍高孟潭李宗超
- 关键词:大地震强地面运动数值模拟震害受灾人口震中烈度
- 凸起地形对地震动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4年
- 采用基于ABAQUS平台的显式有限元动力学分析方法,结合人工黏弹性边界理论,研究了局部凸起地形对地震动特性(包括反应谱、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和峰值位移等)的影响,分析了台地宽度对地形放大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凸起地形平台段空间点地震动受地形效应影响较大,在零阻尼条件下,其谱比曲线呈双峰特点,即在0.8—0.9s的中长周期段谱比达到一个较大值1.6,在0.08—0.09s的高频段谱比超过2.0,且最大值出现在平台中点;对于凸起地形斜坡段,在大部分周期点处,顶点的谱比高于其它斜坡点,而且在周期超过0.4s的频段,斜坡段观测点的谱比表现出较明显的规律性,即越靠近顶点的观测点,其谱比值越大;坡底段地表不同观测点的谱比基本在脚点与计算边界点(人工边界点)对应的谱比值之间变化,在不同的频段均表现出较明显的规律性.凸起地形平台段宽度对地震动高频成分的放大效应具有较大影响,但只局限在一定的宽度范围内,随着宽度的增大,其对地形放大效应的影响逐渐减弱.此外,台地宽度的变化对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放大效应有一定的影响,而对峰值速度、峰值位移的放大效应的影响则不明显.
- 郝明辉张郁山
- 关键词:地形效应地震动特性
- 大陆首次超过1g的强地面运动记录特点及震害特征
- 位于vff度区的宝兴县地办合(51BXn)在芦山地震中首次记录到大于1g的强震记录,在与附近宝兴民治台(51BXZ)强震记录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目前不同机构给出的11种震源机制解,对EW,NS,UD位移记录相类似的现象...
- 乔森陈学良刘爱文温增平李小军
- 关键词:强震记录震害特征
- 文献传递
- 俯冲带地区压扭断裂型地震触发滑坡及其剥蚀厚度空间分布规律分析被引量:20
- 2012年
- 2010年1月12日海地MW7.0级地震触发了大量的滑坡。我们基于GIS与遥感技术构建了3类详细完备的海地地震滑坡编录图,分别为单体滑坡面分布数据,滑坡中心点位置数据与滑坡后壁点位置数据。结果表明海地地震触发了30828处滑坡,这些滑坡大致分布在一个面积为3192.85km2的区域内,滑坡覆盖面积为15.736km2。基于滑坡中心点密度(LCND)、滑坡后壁点密度(LTND)、滑坡面积百分比(LAP)与滑坡剥蚀厚度(LET)这4个衡量指标,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海地地震滑坡及其剥蚀厚度与地震参数、地形参数、公路参数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滑坡与坡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存在大致的正相关关系;与距离恩里基约—芭蕉园断裂、距离水系存在大致的负相关关系;滑坡沿着恩里基约—芭蕉园断裂距离的统计结果表明,震中以西距离震中22~26km与8~12km的区域,与震中以东距离震中6~18km的区域是地震滑坡易发区域;斜坡曲率值越接近0,也就是坡面较平的斜坡越不容易在地震条件下发生滑动;LCND、LTND、LAP与LET高值对应的高程区间为200~1200m;滑坡发生的优势坡向为E方向;滑坡的发生与距离震中、距离公路没有太明确的关系。
- 许冲徐锡伟
- 关键词:统计分析
- 塔尔湾断裂活动时代厘定及地貌陡坎成因分析被引量:11
- 2012年
- 阿尔金断裂东段北侧发育了多条NW向断裂,塔尔湾断裂是其中规模最大的塔尔湾-登登山-池家刺窝断裂的西段。该断裂总体走向NW,长约10km,在卫星影像上为一笔直的线性陡坎,地貌上为高几十cm至5m的地形陡坎。陡坎倾向NE,组成陡坎的地层主要有早更新世砾岩和全新世风积砂土等。通过地形剖面测量得到,由全新世风积砂组成的地貌陡坎高5m左右,由早更新世砾岩组成的地貌陡坎高1m左右。垂直地貌陡坎开挖的探槽揭示出,塔尔湾断裂为SW倾的逆断层,表现为新近纪泥岩逆冲于早更新世砾岩之上,断距为0.5m左右。全新世风积砂及晚更新世戈壁砾石层覆盖于断层之上,没有被错断。断裂上盘为新近纪泥岩,富含地下水,因此植被较发育;由于植被的保护及固砂作用,风积砂不断堆积并保存下来,风积沙层逐渐增高。下盘除地表有几十cm厚的戈壁砾石层外,下部均为胶结坚硬的早更新世砾岩,不含地下水,植被不发育。全新世风积砂土只发育在塔尔湾断裂上盘,下盘没有全新世地层发育;早更新世砾岩上的地貌陡坎高度远远小于全新世风积砂土上地貌陡坎的高度。这些都表明由全新世风积砂组成的地貌陡坎不是断裂活动形成的,而是外动力作用造成的。因此,塔尔湾断裂是一条早中更新世逆断裂。
- 陈涛刘玉刚闵伟周本刚
- 关键词:逆断裂
- 玉溪盆地三维速度结构建模被引量:2
- 2017年
- 本文以玉溪盆地为例,提出了一种包含数据预处理、模型建立、模型修正和模型检验的建模方法.基于各类数据间不同的可信度,给出了消除各类数据间速度偏差的折减函数.为避免以往模型修正过程中对地震波形数据的依赖以及对地脉动H/V谱进行模拟等复杂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模型修正方法,即根据基阶瑞雷波H/V谱与实测地脉动H/V谱形状变化相似的原则,对模型进行修正.修正依据为:在玉溪盆地中,单个地脉动测点所在位置处的地下速度结构中各沉积层面的深度均增加约15m时,由该点的地下速度结构得到的基阶瑞雷波H/V谱的波峰周期和波谷周期均增加约0.1s,且二者分别由盆地内沉积层的深层和浅层的速度结构所控制.由于地脉动数据的获取较方便,因此该模型修正方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由该方法修正后的玉溪盆地三维速度结构模型经检验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 张振陈学良高孟潭李铁飞鞠永伟
- 关键词:三维速度结构模型修正
- 断层地震孕育和发生的不稳定性模型被引量:4
- 2014年
- 在以前的工作中,考虑直立走滑型断层地震,假设断层面微元破裂强度遵循Weibull概率分布,由细观力学方法推导出断层面的宏观本构关系是一个非线性函数,表现为弹性-软化塑性特征,在此基础上用稳定性理论研究了地震稳定性问题.而实际断层大多是倾斜的,为此,本文首先建立了由围岩和倾斜断层构成的平面地震力学模型,采用宏观的断层载荷-变形的全过程曲线,详细讨论了倾斜断层地震的不稳定性问题.结果表明,远场一旦施加位移,断层也同时错动,这可能与实际情况不符合.为了更好的模拟断层的初始能量累计过程,进一步对断层本构模型进行改进.考虑断层面破裂强度,采用Coulomb破裂准则,则断层表现为刚塑性本构关系,只有当断层面剪应力达到一个临界值时,断层才开始错动.研究表明,对于倾斜断层地震,与直立走滑型断层地震一样,系统刚度比β(围岩切线刚度与断层刚度最大值之比)是决定地震失稳的重要参数,只有当β<1时才会出现地震失稳,且伴随应力突跳和围岩应变能释放.当β≥1时,仅仅是断层无震滑动,不会发生地震.在远场应施以位移形式边界条件,以致地震失稳发生在平衡路径的位移转向点并伴有应力突跳.
- 李平恩殷有泉
- 中国大陆地区一般建设工程抗地震倒塌风险研究被引量:16
- 2015年
- 利用ATC-63项目关于一般建设工程抗倒塌能力的不确定性推荐成果,考虑我国地震环境的差异,采用风险积分的方法在不同形状超越概率曲线的基础上耦合了结构倒塌能力的不确定性,获得了中国大陆地区对应于罕遇地震水平(50年超越概率2%)峰值加速度的倒塌概率、50年倒塌概率1%所对应的峰值加速度以及50年倒塌概率1%所对应的峰值加速度与罕遇地震水平峰值加速度的比值(文中称'风险系数')。研究认为中国大陆地区罕遇地震水平的峰值加速度大致相当于50年倒塌概率1%所对应的峰值加速度,中国大陆地区风险系数绝大部分集中在0.8~1.2之间,为了满足中国大陆地区一般建设工程具有一致的抗倒塌能力,建议利用风险系数图对罕遇地震水平的峰值加速度进行调整。我国东南沿海部分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其罕遇地震水平峰值加速度对应的50年倒塌概率为2%~5%,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 陈鲲高孟潭
- 关键词:抗倒塌能力地震危险性不确定性
- 中国西部地区利用烈度数据估计地震动参数的方法被引量:1
- 2014年
- 通过最近收集到的中国西部地区的6次地震的地震动参数和烈度数据,建立了该地区适用于贝叶斯方法的各烈度档P(I|GM)的经验分布。利用2011年发生的四川炉霍地震和新疆伽师地震资料验证了依据烈度数据用贝叶斯方法估算峰值加速度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还表明,用贝叶斯方法估计的参数精度与选择的先验概率(衰减关系)显著相关。针对这2次地震,用各烈度档地震动参数的均值法、地震动衰减关系法及贝叶斯法3种方法估算的峰值加速度值与峰值加速度观测值之间的均方根比较表明,用贝叶斯方法估算的参数精度优于用另2种方法所获结果。
- 陈鲲俞言祥高孟潭亢川川
- 关键词:地震动参数地震烈度贝叶斯方法地震动衰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