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221115)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王根厚梁晓郑艺龙冉皞李典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层
  • 2篇特提斯
  • 2篇班公湖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杂岩
  • 1篇增生杂岩
  • 1篇三叠
  • 1篇三叠世
  • 1篇闪长岩
  • 1篇特提斯喜马拉...
  • 1篇特提斯洋
  • 1篇羌塘
  • 1篇青藏
  • 1篇青藏高原
  • 1篇重新厘定
  • 1篇侏罗纪
  • 1篇侏罗纪地层
  • 1篇侏罗世

机构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国煤炭地质...

作者

  • 5篇王根厚
  • 4篇梁晓
  • 3篇冉皞
  • 2篇郑艺龙
  • 1篇崔玉良
  • 1篇李典

传媒

  • 1篇地质科学
  • 1篇矿物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地质通报
  • 1篇2015中国...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藏北羌塘荣玛地区古近纪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4
2014年
藏北羌塘荣玛地区古近纪火山岩主要为玄武岩、粗面玄武岩、玄武安山岩、粗安岩、英安岩,SiO2含量为41.56%~68.35%,Al2O3含量为11.63%~15.73%;Na2O与K2O含量分别为0.20%~5.06%、0.26%~4.68%,K2O/Na2O=0.06~23.40。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没有明显的铕正、负异常;总体富集Rb、K、Ba、U、La等元素,亏损Ta、Nb、Sr、P、Ti等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形成于板内拉张环境,岩浆来源于青藏高原特殊的壳幔过渡带及受俯冲地壳交代的过渡型地幔和富集型地幔。青藏高原北部新生代可能不仅存在一条特殊的壳幔过渡带,还存在与陆内俯冲作用导致的软流圈上涌有关的过渡型和富集型地幔。
冉皞王根厚郑艺龙梁晓韦熠
关键词:羌塘地球化学
西藏南羌塘侏罗系色哇组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2016年
班公湖-怒江洋的演化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对于其俯冲极性有不同的认识,前人大多从岩石学、地球化学等方面的证据去探讨,而缺乏构造变形的相关研究。本文以构造解析理论为指导,通过野外大比例尺填图、构造实测剖面等工作对研究区色哇组的构造样式、变形期次等进行了研究。综合研究表明,西藏热那错地区和荣玛地区侏罗系色哇组地层均发育紧闭的三级复式褶皱以及后期叠加的平缓一开阔褶皱。早期褶皱的褶皱轴近东西向展布,板劈理近东西走向,是南北向挤压作用的产物。在热那错地区早白垩世美日切错组火山岩角度不整合于已变形的侏罗系色哇组之上,且色哇组紧闭褶皱的构造样式未在美日切错组火山岩中发育,推断色哇组紧闭褶皱发生在早白垩世之前。结合研究区大地构造背景,推断研究区内侏罗系色哇组地层的早期紧闭的三级复式褶皱是班公湖一怒江洋向北俯冲的产物,而后期叠加的平缓一开阔褶皱可能与羌南地块和拉萨地块的碰撞有关。
崔玉良王根厚郎欣欣李典
关键词:班公湖-怒江侏罗纪地层
南羌塘增生造山带形成演化探讨
南羌塘中新生代盆地基底为三叠纪古特提斯洋北西向单向俯冲形成的增生杂岩系,其呈带状分布于龙木错—双湖构造带以南,玛依岗日—荣玛乡一带南北向宽度>70 km,向东经过双湖,与藏东的聂荣、吉塘、嘉玉桥相连,并向东南延伸对接滇川...
王根厚梁晓李典冉皞
关键词:增生杂岩
文献传递
西藏加查地区特提斯喜马拉雅带晚三叠世地层重新厘定及构造变形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前人将西藏南部特提斯喜马拉雅带加查地区出露的上三叠统中低级变质岩组合“朗杰学群”统认为是一套深海-半深海复理石建造。近来调查研究发现,该晚三叠世地层中实则存在一陡立剪切带(SSB),其南北物质组成、构造变形以及变质作用等存在明显差异。SSB以北具有明显“岩块”+“基质”的增生杂岩特征,“岩块”主要包括变砂岩、灰岩、大理岩、绿片岩、玄武质片岩、变质基性岩、片理化阳起石岩和石榴石云母片岩等;“基质”主要由变质砂板岩、绢云千枚岩和绢云石英千枚岩(千糜岩)等组成,原生沉积构造基本不可见,未见化石保留。然而,SSB以南的地层主要为粗粒—细粒长英质砂岩、泥岩和浅变质板岩组成,重荷模、沟槽模、鲍玛序列、韵律层等原生沉积构造以及遗迹化石十分发育。构造解析表明增生杂岩主要发育两期构造变形:第一期构造变形(D)表现为顺层剪切形成向北缓倾、具有强烈透入分异面理、长英质脉体新生面理S,运动方向指示顶部朝南;第二期构造变形(D)表现为近南北向挤压应力作用形成的向南中-高角度倾斜构造置换面理S,运动学指示为顶部朝北逆冲剪切,顺劈理发育同构造中基性岩墙。SSB南侧地层主要发育一期近南北向挤压作用形成的褶皱-冲断构造,运动学指示为顶部朝南的逆冲剪切。加查增生杂岩中朝北逆冲叠瓦的构造样式与朗杰学群褶冲带中朝南逆冲叠瓦的构造样式共同构成正花状构造,锆石U-Pb年代学揭示增生杂岩“基质”时代与南部地层时代均为拉丁期—诺利期(242~220 Ma),增生杂岩中“岩块”时代有晚三叠世、晚侏罗世(146 Ma)和早白垩世(144 Ma),表现为“岩块”具有多时代特征。同构造中基性岩墙的形成时代为约56 Ma,代表北侧第二期构造变形事件发生在始新世早期,间接限定第一期构造变形可能发生在古新世—始新�
唐宇王根厚韩芳林李典梁晓冯翼鹏张莉王卓胜韩宁
青藏高原南羌塘荣玛晚侏罗世闪长岩: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向北俯冲产物被引量:5
2015年
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的演化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对于其俯冲极性存在不同认识。报道在青藏高原南羌塘荣玛地区新发现的晚侏罗世闪长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特征。LA-MC-ICP-MS锆石U-Pb年龄结果表明,岩石形成于149.7±0.8Ma,时代为晚侏罗世。岩石呈富碱,低Mg O、TFe O、Ca O,富集轻稀土元素和Rb、Th、U、K等元素,亏损Ta、Nb、P、Ti等元素。锆石εHf(t)值为正值,并且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4.26^+9.29),指示岩浆来源于幔源和壳源岩浆的混合。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荣玛地区晚侏罗世闪长岩为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向北俯冲所引起的幔源和壳源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
冉皞王根厚梁晓郑艺龙久米多吉
关键词:晚侏罗世闪长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