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1361)

作品数:8 被引量:25H指数:3
相关作者:张建宁尉辉杰金卫篷高伟伟王毅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4篇血管
  • 4篇颅脑
  • 4篇脑损伤
  • 4篇内皮
  • 3篇他汀
  • 3篇颅脑损伤
  • 3篇伐他汀
  • 3篇阿托
  • 3篇阿托伐他汀
  • 2篇血管内皮
  • 2篇神经胶质
  • 2篇神经胶质细胞
  • 2篇肿瘤坏死因子
  • 2篇祖细胞
  • 2篇外伤
  • 2篇小胶质细胞
  • 2篇小神经胶质细...
  • 2篇脑外伤
  • 2篇内皮细胞

机构

  • 8篇天津医科大学...
  • 5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神经病...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张建宁
  • 4篇金卫篷
  • 4篇尉辉杰
  • 3篇高伟伟
  • 2篇张永强
  • 2篇王东
  • 2篇王毅
  • 2篇周源
  • 2篇王彬
  • 2篇赵子龙
  • 2篇江荣才
  • 2篇曾勇
  • 1篇林云鹏
  • 1篇孙健
  • 1篇李少武
  • 1篇田野
  • 1篇岳树源
  • 1篇付胜伟
  • 1篇刘晓勇
  • 1篇孙东东

传媒

  • 3篇天津医药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6
  • 3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小鼠液压冲击脑损伤模型的建立和分级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建立稳定的小同级别小鼠液压冲击颅呐损伤模型。方法采用60~80、j60~180、260~280kPa,3种小同的液胝冲击力建立小鼠液压冲击脑损伤模型。造模后进行生命体征观察;造模后第12小时、第1、2、3、7大进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造模后第1、3、7天行大体标本观测、2,3,5-氯化三苯基叫氮唑(TTC)染色、苏小素-伊红(HE)染色和小动物核磁共振成像(MRI)检食;造模后第7~12天行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各组小鼠目标象限再分率分别为:对照组(31.2±8.0)%,轻型损伤组(30.0±11.7)%,中型损伤组(26.4±17.4)%,重型损伤组(15.0±9.0)%,重型士员伤绀小鼠目标象限百分率与对照组小鼠目标象限自分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0±9.0)%比(31.2±8.0)%,P〈0.05]。打击力度越大,小鼠脑损伤越蕾,死亡率越离,mNSS评分越高,脑水肿越重,脑拌裂伤灶和MRI影像学改变越明显。结论本文验模型可以稳定地建立小同程度小鼠颅脑创伤。
金卫篷周源尉辉杰王东林云鹏江荣才李少武张建宁
关键词:创伤性颅脑损伤动物模型液压冲击
脂多糖对小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是否能够通过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调节小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方法培养BV2小胶质细胞系,分为4组:对照组、LPS(100μg/L)刺激组、LRS干预组(LPS 100μg/L及脂多糖拮抗剂200μg/L),HIF-1α抑制剂干预组(LPS 100μg/L及FM19G11 10 mmol/L)。分别采用免疫荧光、West-ern blot、ELISA检测VEGF和HIF-1α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可显著增加BV2细胞VEGF表达,脂多糖拮抗剂可明显抑制LPS的这一作用。HIF-1α的表达在LPS刺激8 h后明显增加。HIF-1α抑制剂FM19G11可减少LPS引起的BV2细胞VEGF表达增加。结论 LPS促进小胶质细胞VEGF的表达,HIF-1α参与这一调节过程。
曾勇吕靖芳郁龚杰高伟伟张建宁
关键词:脂多糖类小神经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缺氧诱导因子1,Α亚基
血清VEGF、Ang-1和G—CSF动态变化对急性颅脑损伤预后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TBI)急性期(14d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1(Ang-1)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动态变化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和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神经外科联合收治的符合入组条件并完成随访的54例TBI患者,分别在TBI后第1、4、7天及第14天检测血清VEGF、Ang-1和G—CSF水平,并与39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比较,分析其变化情况,并据随访6个月后扩展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E)分为预后良好组(GOSE〉5分)和预后不良组(GOSE≤5),分析TBI急性期VEGF、Ang-1和G-CSF变化对伤者预后的影响。结果TBI急性期血清VEGF、Ang-1和G—CSF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呈升高趋势(均P〈0.05)。预后良好组TBI后第1、4、7、14天血清VEGF、Ang-1和G—CSF水平均高于预后不良组,相同时间点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TBI后第1天血清VEGF和G-CSF、第4天血清VEGF、Ang-1以及G—CSF、第7天血清VEGF和Ang-1水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均P〈0.05)。结论VEGF、Ang-1和G-CSF在TBI急性期脑组织损伤修复和血脑屏障的修复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高表达水平的血清VEGF、Ang-1和G-CSF有利于伤情的转归与结局,有可能成为判定TBI预后的重要标志物。
王毅田野王东孙健付胜伟刘晓勇江荣才岳树源张建宁
关键词:颅脑损伤血管生成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后
阿托伐他汀对颅脑损伤大鼠内皮祖细胞和神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颅脑损伤大鼠内皮祖细胞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3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只。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液压打击法制作颅脑损伤模型。假手术组颅骨钻孔后不进行液压打击。治疗组打击后1h口服阿托伐他汀1mg/(kg·d),连续14天。对照组口服等量生理盐水。术后第1、4、7、14、21天测量各组大鼠循环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进行mNSS评分。术后第21~25天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记录大鼠目标象限百分率。结果液压打击后大鼠的神经功能受损。术后第4、7、14、21天,治疗组大鼠循环血EPCs数量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术后第14、21天治疗组大鼠mN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第24、25天治疗组目标象限百分率显著好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调节颅脑损伤后大鼠循环血EPCs数量,促进大鼠神经功能恢复。
金卫篷王彬赵子龙尉辉杰张永强张建宁
关键词:降血脂药脑损伤内皮细胞WISTAR阿托伐他汀
微血栓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的作用机制和治疗进展被引量:9
2018年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缺血(DCI)是导致患者致死、致残的严重并发症.一般认为SAH后DCI主要原因是脑血管痉挛(CVS).SAH后炎性反应、凝血系统激活、内皮细胞的激活、纤溶级联反应受损可能导致微血栓的形成,进而发展成DCI.尸体解剖已经证实了SAH后微血栓的存在.明确微血栓形成的机制以及微血栓在DCI中的作用对SAH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周帅高伟伟王毅张建宁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迟发性脑缺血微血栓血管痉挛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因子的研究进展
2013年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inhibitor,VEGI)是由TAN等在1997年发现的,它属于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的一员,因为它具有明显抑制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所以被命名为VEGI.作为一个内皮细胞产生的血管生成负调控因子,VEGI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意义与潜在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证实了VEGI在肿瘤治疗、创伤愈合中的作用.本文对VEGI相关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金卫篷周源尉辉杰张建宁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因子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内皮细胞增殖VEGI负调控因子生理意义
阿托伐他汀对颅脑外伤后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颅脑损伤(TBI)后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方法将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各20只。生理盐水组和阿托伐他汀组采用液压打击法制作TBI模型。假手术组不进行液压打击。阿托伐他汀组打击后1 h给予阿托伐他汀(每天1 mg/kg)灌胃,连续7 d。生理盐水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造模后第1、3、7天创伤灶周围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Iba-1)的数量及第3天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造模后第1、3、7天,阿托伐他汀组小鼠创伤灶周围Iba-1阳性表达量较生理盐水组均显著降低(80.00±7.44 vs.118.40±6.65,85.60±10.87 vs.189.00±7.51,69.40±5.54 vs.102.40±10.89,P<0.05)。TBI后第3天,阿托伐他汀组MMP-9阳性表达量与生理盐水组相比也显著下降(86.80±8.40 vs.133.80±8.46,P<0.05);Western blot检测发现阿托伐他汀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TNF-α表达下降(0.64±0.01 vs.0.97±0.02,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减少小鼠TBI后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减少炎症因子的表达,起到抗炎作用。
郁龚杰孙东东曾勇高伟伟陈思亲张建宁
关键词:小神经胶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肿瘤坏死因子Α阿托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对脑外伤大鼠内皮祖细胞和空间认知及记忆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脑外伤大鼠内皮祖细胞(EPCs)、空间认知和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6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只。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液压打击法制作颅脑损伤模型,假手术组颅骨钻孔后不进行液压打击。观察组打击后1 h经口灌注阿托伐他汀1 mg/(kg.d),连续14 d,对照组经口灌注等量生理盐水。术后第7、14、21天测量各组大鼠循环EPCs数量,术后第1、4、7、14、21天对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进行mNss评分。术后第21~25天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记录大鼠目标象限百分率。结果液压打击后大鼠的空间认知和记忆功能受损,大鼠mNss评分增高,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评分降低,第14、21天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14、21天,观察组EPCs数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4、25天观察组大鼠逃避潜伏期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调节脑外伤后大鼠循环血EPCs数量,改善脑外伤大鼠空间认知和记忆功能。
金卫篷王彬赵子龙尉辉杰张永强张建宁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颅脑损伤内皮祖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