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ZCX3SW131)

作品数:5 被引量:35H指数:3
相关作者:傅容珊徐建桥查显杰黄建华戴志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震
  • 2篇地震层析
  • 2篇地震层析成像
  • 2篇地幔
  • 2篇地幔对流
  • 2篇层析成像
  • 1篇地球自由振荡
  • 1篇动力学
  • 1篇上地幔
  • 1篇数据检测
  • 1篇谱密度
  • 1篇中密度
  • 1篇重力仪
  • 1篇自由振荡
  • 1篇小尺度
  • 1篇小尺度对流
  • 1篇密度异常
  • 1篇变分
  • 1篇变分方法
  • 1篇变分原理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技术...
  • 3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4篇傅容珊
  • 2篇常筱华
  • 2篇徐建桥
  • 2篇戴志阳
  • 2篇黄建华
  • 2篇查显杰
  • 1篇许厚泽
  • 1篇王毅
  • 1篇王景贇

传媒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地震学报

年份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黏滞分层地幔中密度异常驱动对流模型的研究被引量:12
2005年
在地震层析成像计算的地幔密度异常直接驱动地幔对流的新方法的基础上,发展了在上、下地幔不同黏性结构框架下,密度异常驱动地幔对流的物理模型.利用Grands和S12WM13等地震层析成像模型推得的地幔密度异常分布,设置板块绝对运动极型场为运动上边界,考虑深度660km地震波不连续面为界的上、下地幔之间存在黏滞性的差异,直接反演了不同黏滞系数的双层地幔结构下地幔对流的模式.研究中选取地幔平均密度为ρ=5500kgm3,上层地幔平均黏滞系数为μ=1021Pa·s,计算了上、下地幔黏滞系数之比为1∶1,1∶10,1∶100和1∶1000时地幔大圆剖面、以及区域剖面上的流场.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在球谐展开1~13阶的范围内其对流的基本格局相似.当下地幔黏滞性超过上地幔的100倍时,下地幔流场速度与上地幔的流场速度相比显著减小,但是对流仍然表现出单层对流环的基本格局.论文还用240km深度球面上的对流格局讨论了对流和全球构造之间的关系.
傅容珊王毅黄建华常筱华查显杰戴志阳
关键词:地幔对流地震层析成像
液核自由运动的变分方法被引量:2
2004年
从流体静力平衡地球的弹性 -引力运动动量方程出发 ,以角动量方程控制弹性地幔、液态外核和弹性内核之间的相对转动 ,在球对称近似下考虑了地幔和内核对液核边界扰动的形变响应 ,并以此作为液核边界运动的约束条件 .根据地球简正模对称性的一般特征 ,建立了自转、非黏性。
徐建桥孙和平傅容珊
关键词:变分原理
上地幔密度异常驱动小尺度对流及实验模型被引量:3
2005年
 建立了由密度异常驱动上地幔小尺度对流的数学 物理模型, 发展了利用地震层析成像数据反演上地幔小尺度对流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该模型建立在三维直角坐标系框架上, 假设地震层析成像所显示的地震波速度异常对应于上地幔物质密度异常, 而该密度异常反映了上地幔小尺度热对流系统的温度异常场. 模型首先将地震层析成像确定的地震波速度异常转换为密度异常, 并视其为对流的驱动力; 进而利用三维傅立叶变换, 在波数域内, 在给定的边界条件下, 求解控制流体行为的运动方程和连续性方程, 最后求得对流的流场. 为检验本研究提出的理论和方法的有效性, 本文使用了两个简单的实验模型: 热体和冷体模型; 俯冲断离( break off)板片模型, 计算了其驱动的地幔流场. 结果表明, 本文提供的理论和方法,可以直接应用于与区域岩石层构造动力学相关的上地幔小尺度对流的研究.
傅容珊王景贇常筱华黄建华戴志阳查显杰
关键词:地幔对流动力学地震层析成像
利用全球超导重力仪数据检测长周期核模被引量:14
2005年
采用全球地球动力学计划观测网中 13台超导重力仪长期连续观测资料 ,探讨了长周期核模检测的可能性 .采用相同的方法剔除了所有 13个观测序列中的重力潮汐信号、仪器漂移和大气重力信号 ,估计了各个序列的功率谱密度及其积谱密度 ,估计并分析了非潮汐不同频段背景噪声 .结果表明 ,在两个潮汐间频段 (0 0 4 7~0 0 75cph和 0 0 89~ 0 117cph)和亚潮汐频段 (0 172~ 0 333cph) ,全球超导重力仪的平均噪声水平分别为 0 0 6 4 9,0 0 35 0nm s2 和 0 0 138nm s2 ,可以检测到的全球谐信号幅度极限分别为 0 0 4 16 ,0 0 2 31nm s2 和 0 0 0 98nm s2 ,表明全球超导重力仪观测资料基本可以识别长周期核模信号 .在全球超导重力观测中 ,在潮汐间频段发现周期分别16 5 5 ,15 79,11 0 0h和 10 0 9h的全球谐信号谱峰 ,可能来自于液核长周期振荡 ;在亚潮汐频段没有Smylie 1992年发现的Slichter模信号 ,但存在 8个全球谐信号的谱峰 ,参考现有的理论模拟结果 ,Slichter模是这些信号可能的来源之一 .
徐建桥孙和平傅容珊
关键词:超导重力仪
国际GGP计划和武汉超导重力仪观测被引量:7
2003年
介绍了近年来应用部分超导重力仪观测研究地球动力学研究方面的成果 ,包括精密测定地球潮汐常数 ,研究大气和海洋潮汐信号 ,确定地球自由核章动参数和检测地球自由振荡等内容。
许厚泽孙和平
关键词:地球自由振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