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2276)

作品数:7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顾军张军东谭宏月温海胡婵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上海长征医院上海博莱科信谊药业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念珠
  • 5篇念珠菌
  • 4篇白念珠菌
  • 3篇耐药
  • 3篇基因
  • 2篇耐药基因
  • 2篇抗真菌
  • 2篇基因敲除
  • 2篇光谱
  • 1篇抑菌浓度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定量
  • 1篇真菌
  • 1篇真菌感染
  • 1篇质粒
  • 1篇深部念珠菌感...
  • 1篇深部真菌
  • 1篇深部真菌感染
  • 1篇实时荧光
  • 1篇实时荧光定量

机构

  • 6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上海长征医院
  • 1篇上海博莱科信...

作者

  • 5篇顾军
  • 3篇温海
  • 3篇谭宏月
  • 3篇张军东
  • 2篇姜远英
  • 2篇朱红梅
  • 2篇徐铮
  • 2篇陆峰
  • 2篇李平
  • 2篇胡婵
  • 1篇曹永兵
  • 1篇钟彬
  • 1篇高志祥
  • 1篇皇幼明
  • 1篇陈丽华
  • 1篇郭强
  • 1篇王英
  • 1篇陆文芝

传媒

  • 3篇中国真菌学杂...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国医药工业...
  • 1篇中华航海医学...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海洋微生物提取成分抗真菌活性及对真菌光谱学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32种海洋微生物提取成分的体外抗真菌活性及对真菌光谱学的影响。方法从东海海蜇、海泥中分离了112种微生物,进一步从微生物发酵液中提取了32种海洋微生物成分,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研究了32种提取成分对7种临床常见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用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研究了对真菌光谱学的影响。结果从海泥分离微生物中提取的4种生物成分PHA(Ⅰ)、PHB(Ⅱ)、PHC(Ⅲ)、PHD(Ⅳ),对7种实验的真菌显示了抗菌活性,尤其对白念珠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MIC80值为16mg/L,尤其PHA(Ⅰ)抗白念珠菌MIC80值仅为8mg/L,对热带念珠菌也显示了较强的抗菌活性,MIC80值均为32mg/L;同时4种生物成分对红色毛癣菌、申克孢子丝菌、烟曲霉菌也显示了抗菌活性,其中对红色毛癣菌抗菌活性较强。结论4种海洋微生物提取成分有较强的抗真菌活性,光谱学研究显示了与两性霉素B一致的光谱信息。
张军东陆峰曹永兵徐铮顾军姜远英
关键词:海洋微生物抗真菌最低抑菌浓度光谱学
新型抗真菌剂TTS-12抗白念珠菌光谱信息学的研究
2011年
应用光谱学技术研究了新型抗真菌剂TTS-12抗白念珠菌的作用机制,结果红外光谱图变化不明显,拉曼光谱结果提示TTS-12主要影响白念珠菌脂质和碳水化合物两大主要成分,并与两性霉素B作用机制类似,提示TTS-12可能通过影响白念珠菌细胞膜脂质合成发挥抗真菌作用。
张军东徐铮陆峰姜远英陆文芝
关键词:抗真菌剂白念珠菌红外光谱拉曼光谱
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鉴定五种常见念珠菌被引量:3
2010年
近年来,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其中由念珠菌属引起的感染占有较高比例,耐药程度亦较高[1-2]临床上深部念珠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测和鉴定均存在一定不足。本研究旨在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鉴定五种常见念珠菌的方法。
郭强高志祥张军东王英顾军
关键词:念珠菌属深部真菌感染深部念珠菌感染耐药程度
白念珠菌基因敲除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2年
深部念珠菌感染已经成为最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之一,其中白念珠菌是最主要的病原菌。白念珠菌难以防治的重要原因在于其具有广泛的耐药性。因此研究白念珠菌的耐药机制,寻找新的药物作用靶点都是目前需迫切解决的难题。采用基因敲除技术研究白念珠菌的耐药性已十分成熟。本文主要从方法学的角度总结了用于白念珠菌基因敲除的主要策略及其优缺点。
谭宏月陈丽华皇幼明钟彬顾军温海
关键词:白念珠菌基因敲除RNA干扰
白念珠菌新型耐药基因MXR1的敲除与鉴定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构建用于白念珠菌MXR 1基因敲除的载体质粒,并通过Ura-Blaster策略敲除MXR 1两条等位基因。方法分别扩增白念珠菌MXR 1基因ORF两侧上下游的片段,通过酶切与连接反应,将上下游片段分别插入到p5921质粒的hisG-URA 3-hisG盒两端,从而形成MXR 1敲除载体质粒pUC-MXR 1-URA 3。通过Ura-Blaster策略将载体质粒转染到白念珠菌RM 1000内,并采用PCR和Southern-blot杂交方法鉴定各步转染、复筛所得的阳性克隆。结果成功获得MXR 1基因缺失的菌株。结论 MXR 1基因缺失菌株的构建,有助于深入研究白念珠菌耐药机制。
谭宏月李平胡婵朱红梅顾军温海
关键词:白念珠菌基因敲除
白念珠菌新型耐药基因IPF14744敲除质粒的构建
2012年
目的构建用于白念珠菌IPF 14744基因敲除的载体质粒。方法分别扩增白念珠菌IPF 14744基因ORF两侧上下游的片段,通过酶切与连接反应,将上下游片段分别插入到p5921质粒的hisG-URA 3-hisG盒两端,从而形成IPF 14744敲除载体质粒pUC-14744-URA 3。结果成功获得IPF 14744基因敲除载体质粒。结论所获得的质粒pUC-14744-URA 3可用于白念珠菌IPF 14744基因的敲除。
谭宏月李平胡婵朱红梅顾军温海
关键词:白念珠菌质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