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6CB504809)

作品数:23 被引量:201H指数:11
相关作者:周学文王垂杰才丽平曲怡郑洪新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抚顺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4篇溃疡
  • 18篇胃溃疡
  • 8篇毒热
  • 5篇中医
  • 4篇血清
  • 4篇以痈论治
  • 4篇痈论
  • 4篇消化性溃疡
  • 4篇活动期
  • 4篇病因
  • 3篇胃溃疡模型
  • 3篇模型大鼠
  • 3篇溃疡模型
  • 3篇病因研究
  • 2篇乙酸
  • 2篇乙酸胃溃疡
  • 2篇酸型
  • 2篇前列腺
  • 2篇前列腺素
  • 2篇热证

机构

  • 15篇辽宁中医药大...
  • 12篇辽宁中医药大...
  • 2篇武汉市第一医...
  • 2篇天津中医药大...
  • 2篇大连大学附属...
  • 2篇抚顺市中心医...
  • 1篇辽宁省基础医...

作者

  • 17篇周学文
  • 12篇王垂杰
  • 9篇才丽平
  • 8篇郑洪新
  • 8篇曲怡
  • 7篇蒋宁
  • 7篇林庶茹
  • 6篇孙云峰
  • 4篇白光
  • 4篇王浩
  • 4篇姜巍
  • 4篇汤立东
  • 4篇王辉
  • 4篇李玉锋
  • 3篇傅纪婷
  • 3篇郑剑玲
  • 3篇黄煜
  • 3篇李岩
  • 3篇马乾章
  • 3篇韩荣春

传媒

  • 6篇中华中医药学...
  • 4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辽宁中医杂志
  • 2篇解剖科学进展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医研究
  • 1篇人民军医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世界中医药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10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消痈溃得康抑制局部炎性反应促进胃溃疡愈合的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消痈溃得康对乙酸诱导大鼠胃溃疡模型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溃得康组和奥美拉唑组。采取胃黏膜局部投予乙酸方法制备胃溃疡模型,溃得康组、奥美拉唑组术后第2天开始给药,假手术组、模型组给纯水。术后第12天取材测量胃溃疡面积,取胃组织进行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黏膜炎性反应情况;酶联免疫法检测胃组织匀浆白介素(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假手术组与正常组均无溃疡形成,病理未见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胃黏膜局部溃疡,溃疡底部附苔,溃疡周边红肿;溃疡部位组织切片病理染色可见黏膜上皮脱落,黏膜下层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溃得康组、奥美拉唑组与模型组比较,溃疡面积明显减小(P<0.05),黏膜下层的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轻(P<0.01)。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胃组织匀浆IL-6、IL-8及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1);溃得康组、奥美拉唑组与模型组比较,胃组织IL-6、IL-8及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消痈溃得康促进乙酸诱导大鼠胃溃疡模型溃疡愈合,减轻局部炎性细胞浸润,降低胃组织匀浆IL-6、IL-8及TNF-α的水平。
蒋宁才丽平曲怡孙云峰谢晚晴林庶茹郑洪新周学文
关键词:胃溃疡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
消痈溃得康颗粒治疗活动期胃溃疡270例被引量:8
2011年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和易复发性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8%~10%,约占胃镜受检病例的16.5%~28.9%。西医治疗疗效确切,但约30%-50%的溃疡病患者在治愈后1年内复发,5年内复发率高达100%,其癌变率为2%-5%,
李玉锋王垂杰周学文李慧臻时昭红董爱民于庆功姜巍白光汤立东马乾章李岩黄煜刘林王辉
胃溃疡活动期“毒热”创新病因的系统研究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课题以研究胃溃疡活动期的中医"毒热"病因理论为突破口,以建立中医病因学研究方法为途径,以阐明中医药治疗胃癌前状态性疾病的疗效机制为特色,丰富和发展中医病因学理论和实践。方法:通过中医胃脘病"毒热"病因理论研究、中医"毒热"实验病因学研究、"毒热"病因要素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毒热"病因的中药干预验证性临床试验,进行系统研究。结果:通过病例对照设计,581例胃溃疡活动期83.3%为毒热证;266例浅表性胃炎13.3%为毒热证,从而确证胃溃疡活动期"毒热"为多发、常见病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辨证求因要点包括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胆汁反流、炎症因子增高、胃肠激素分泌异常等。经300例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对照临床试验,试验组证候积分愈显率86.62%,胃镜愈显率80.29%。改良胃溃疡活动期胃毒热证的实验动物模型及其评价方法,验证清热解毒、消痈生肌治法中药复方疗效确切,并阐明其生物学机制。结论:"毒热"为胃溃疡活动期的主要病因,"以痈论治"胃溃疡活动期的新治法为清热解毒、消痈生肌,疗效显著。
郑洪新王垂杰王文萍才丽平傅海燕曲怡周学文
关键词:毒热以痈论治
“毒热证”胃溃疡大鼠模型的制备与评价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改进大鼠胃溃疡模型制备方法,探讨胃毒热证动物模型的制备及评价方法,为毒热证研究及清热解毒药物药理作用研究提供动物模型制备方法和检测指标选择参考。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胃溃疡模型组、清热解毒药物治疗组(溃得康组)。采取胃黏膜局部投与乙酸方法制备胃溃疡模型,治疗组术后第2d开始给药,对照组给纯水,分别于术后第1、4、8、12、18d后,取材观察胃溃疡局部改变,取血清,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的含量,取组织进行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黏膜炎症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胃黏膜局部溃疡,溃疡底部有附苔,溃疡周边红肿;溃疡部位组织切片病理染色可见黏膜上皮脱落,黏膜下层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术后第1d开始升高,持续至12d,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溃得康组与模型组相比溃疡面积减小,炎症细胞浸润减少,血清IL-6、IL-8水平降低。假手术组与正常组相比,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使用胃黏膜局部投与乙酸方法制备的胃溃疡模型急性期为毒热证胃溃疡模型,可用胃黏膜局部的溃疡状态和炎症浸润情况及血清中IL-6、IL-8含量等微观指标进行评价。
才丽平蒋宁曲怡林庶茹王浩韩荣春孙云峰郑洪新周学文
关键词:胃溃疡大鼠模型血清白细胞介素-8血清白细胞介素-6
胃溃疡活动期中医证候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明确胃溃疡(GU)活动期最常见症状及主要中医证候类型。[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多所三级甲等医院2007年8月~2009年8月间就诊的581例门诊或住院GU活动期患者进行中医证候的调查。[结果]在全部接受调查的GU患者中毒热证出现的频率为83.99%,非毒热证占16.01%。GU活动期毒热证中最常见的症状是胃脘疼痛、烦躁、反酸、口干、嘈杂、口苦,患者舌色多红,舌苔多偏黄。[结论]GU活动期最常见的证候类型是毒热证,在治疗GU活动期患者时要分清标本虚实,并着重从毒热论治。
王垂杰李晓斌喻明王文萍李玉锋周学文
关键词:中医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活动性胃溃疡及胆汁反流与中医毒热证的关联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探讨消痈溃得康颗粒对胃溃疡活动期患者胆汁反流的影响,以证实"毒热"为其病因,胆汁反流为"毒热"病因要素。[方法]选取胃溃疡活动期合并胆汁反流符合中医胃毒热证患者300例,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试验研究方法,治疗组150例,口服消痈溃得康颗粒10 g,每日2次;对照组150例,口服溃疡胶囊2粒,每日3次,观察治疗前、后胃镜下胆汁反流及中医症状积分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脱落8例,对照组脱落6例。治疗前后2组胆汁反流的分级量化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胃脘灼痛,痛势较剧,泛酸嘈杂,口干及口苦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临床痊愈率为45.1%(64/142),总有效率为99.3%(141/142);对照组分别为6.9%(10/144),91.0%(131/1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消痈溃得康颗粒可以有效减轻胃溃疡活动期患者胆汁反流,显著改善中医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证实"毒热"为胃溃疡活动期的重要病因,胆汁反流为"毒热"的内毒病因要素。
汤立东王垂杰周学文李慧臻时昭红董爱民于庆功姜巍白光李玉锋马乾章李岩黄煜刘林王辉
关键词:胃溃疡活动期胆汁反流
中药消痈溃得康对乙酸胃溃疡模型大鼠TFF-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研究消痈溃得康对乙酸法大鼠胃溃疡模型治疗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胃溃疡模型组、消痈溃得康治疗组及奥美拉唑治疗组。局部注射乙酸法制备胃溃疡模型,术后第2天开始给药,术后第12天取材,取血清,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三叶因子-2(trefoilfactorfamily2,TFF-2)含量。取溃疡局部胃组织,一部分胃组织用Trizol方法提取RNA,RT-PCR法检测胃组织TFF-2mRNA表达,另一部分胃组织匀浆,ELISA方法检测胃组织TFF-2蛋白表达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胃组织TFF-2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对照组(P<0.05),模型组大鼠胃组织及血清TFF-2蛋白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对照组,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消痈溃得康治疗组和奥美拉唑治疗组大鼠胃组织TFF-2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血清TFF-2蛋白含量明显高于胃溃疡模型组(P<0.05)。结论消痈溃得康促进胃溃疡愈合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可能是与其上调胃组织TFF-2mRNA及蛋白表达有关。
蒋宁郑洪新才丽平曲怡林庶茹王浩孙云峰韩荣春周学文
关键词:胃溃疡三叶因子奥美拉唑
白念珠菌ITS基因多样性与人胃黏膜病理损伤的关系被引量:3
2010年
现有研究认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等微生物感染与胃黏膜炎症损伤关系密切,且胃溃疡合并真菌感染者溃疡口愈合进程明显延长,溃疡面积明显大于单纯性溃疡,应用抗真菌治疗后,溃疡面积显著减小,症状减轻,其中白念珠菌为最常见的真菌感染菌种。不同基因型的白念珠菌菌株与胃黏膜损伤程度的关系,尚缺乏研究。
郑剑玲宫雁冰段薇傅纪婷齐贺耿薇王垂杰
关键词:白念珠菌胃黏膜基因多样性病理损伤ITS溃疡面积
创新“毒热”理论以痈论治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多病因消化道疾病,病程长且易复发。周学文教授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通过对消化性溃疡病因病机的分析,创新中医病因学说,提出"毒热"理论,认为"毒热"是消化性溃疡形成的主要原因。在治疗中以痈...
周学文肖景东
关键词:毒热消化性溃疡病因研究
文献传递
消痈生肌方干预乙酸型胃溃疡大鼠IL-1β、IL-2的效应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本实验通过观察消痈生肌方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血清白细胞介素(IL-2)的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毒热证胃溃疡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胃溃疡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7组,即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溃得康组、汤药组、胶囊组、奥美组,每组7只,测定大鼠血清中IL-1β、IL-2含量,来评价各组药物促进大鼠胃溃疡愈合的作用。结果:汤药组中IL-1β,IL-2含量分别为(260.95±7.55)、(331.19±11.73)pg/m L,与正常组最为接近,能够有效降低IL-1β,并促进IL-2的释放。结论:消痈生肌方是通过降低和提高胃溃疡大鼠血清中的IL-1β、IL-2含量,来缓解炎性介质释放、降低炎性反应、增强胃黏膜的防御功能,促进溃疡的愈合。
周天羽宫照东才丽平林庶如周学文
关键词:胃溃疡血清白细胞介素-1Β血清白细胞介素-2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