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2013SJD710004)
- 作品数:9 被引量:9H指数:2
- 相关作者:孙旭红更多>>
- 相关机构:江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社会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 抗战时期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成就述论
- 2013年
- 抗战时期的重庆聚集了一大批史学工作者。他们以唯物史观和毛泽东的史学思想为指导,把唯物史观与历史研究实践相结合,坚持史学研究为抗战现实服务的原则,批判地继承民族优秀文化遗产,采用民族形式和通俗化语言,确立了史学研究的方向,对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对当今正确对待知识分子和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史学建设有借鉴意义。
- 孙旭红
- 关键词:抗战时期
- 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历史与现实——评《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自觉:历史与现实》
- 2014年
-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由科学理论孕育催生、用科学理论武装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征和根本优势。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取决于能否进一步解放思想,能否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演变进一步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自觉。
- 孙旭红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政党
- 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进程述论
- 2013年
- 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将史学纳入革命和救亡的轨道,史学经世致用的功能进一步凸显,并建立了评估和审视中国历史的新标准,使之与救亡和革命的主题相呼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也形成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的思想:其一,将唯物史观与中国历史研究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史学实践化;其二,在吸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本土化;其三,采取中国民众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和通俗化语言,达到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实践化、本土化、通俗化和大众化的一个渐进过程。
- 孙旭红
- 关键词: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学者马克思主义史学
- 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家的文化观
- 2013年
- 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工作者在中国共产党抗战文化政策的指引下,在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以及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讨论中丰富了新民主主义文化观。他们的探讨结合了自身对中西历史文化的研究,其成果不仅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文化事业,而且深深地影响了其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和学术进程,对今天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验的总结也有着积极的启发意义。
- 孙旭红
- 关键词: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家文化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论林惠祥《中国民族史》的史学价值被引量:4
- 2013年
- 民国初年的政治与学术背景以及林惠祥自身的学术经历催生了《中国民族史》的诞生。从民族史研究来看,它对中国民族史的学科性质、研究内容和对象,对中古民族分类、中国民族史的分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许多可资借鉴的民族学思想与研究方法;从史学史研究角度看,它在史观的更新、史料搜集、整理、运用和体例制定等方面,均具备了多方面的参考价值。
- 孙旭红
- 关键词:林惠祥《中国民族史》史学价值
- 中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被引量:1
- 2013年
- 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者就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关系等问题展开了一系列论战。文化保守主义者在论战中既强调传统的生命力和文化的延续性,又确认民族文化之间的相通性。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文化保守主义的合理思想资源进行了吸收和超越,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科学论断。因此,文化保守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而在与文化保守主义等思潮作斗争的过程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更加坚定了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革命道路。
- 孙旭红
- 关键词:文化保守主义思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战
- 抗战时期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成果的传播被引量:2
- 2013年
- 抗战时期的重庆,聚集了一大批马克思主义史学工作者。他们以非常有限的报纸期刊作为传播媒介,以少数学术机构为研究平台,在关于学术中国化、有关古代社会性质和分期的研究、历史剧的编写等争鸣聚焦中,表达了自己的学术见解。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还通过各种渠道向外传播,与延安史学工作者互相声援,这不仅顺应了抗战救亡的政治局势,也体现了学术中国化进程中学术研究与社会价值相联系、学术思想大众化的趋势,并且还在文化传播的方法、观念等方面为广大国统区与沦陷区提供了一个借鉴模式,为史学的繁荣作出了贡献。马克思主义史学也在经历了抗战烽火的洗礼后,逐步成为中国史学发展的主流。
- 孙旭红
- 关键词: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
- 近代民族主义思潮与晚清民国时期的民族史撰述被引量:2
- 2013年
- 近代民族主义思潮与晚清民国时期民族史撰述的内在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问题。民族主义既为民族史学撰述准备主体条件,奠定心理基础,催生西方民族理论中国化的理念与实践,还对民族史的内容与结构诸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民族史撰述成果则实现了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改造,赋予了民族主义新的特点。
- 孙旭红
- 关键词:民族主义民族史民族理论
- 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进程述论
- 2013年
- 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将史学纳入革命和救亡的轨道,史学经世致用的功能进一步凸显,并建立了评估和审视中国历史的新标准,使之与救亡和革命的主题相呼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也形成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的思想:其一,将唯物史观与中国历史研究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史学实践化;其二,在吸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本土化;其三,采取中国民众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和通俗化语言,达到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实践化、本土化、通俗化和大众化的一个渐进过程。
- 孙旭红
- 关键词: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学者马克思主义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