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8151008901000086)
- 作品数:2 被引量:30H指数:2
- 相关作者:胡昆鹏许瑞云林楠林继宗邓美海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对肝星状细胞的体外调控被引量:22
- 2009年
- 背景:目前肝纤维化尚没有公认的特效疗法,近年来骨髓间质干细胞应用于肝纤维化的治疗已取得一定效果,但具体机制仍不明确。目的:体外探讨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对肝星状细胞的调控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8-06/12在中山大学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中心、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骨髓来源于青年健康志愿者髂骨,人肝星状细胞购自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人正常肝细胞系L-O2购自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方法:将分离提纯的人骨髓间质干细胞与肝星状细胞在6孔Transwell板上建立上下共培养体系,接种密度均为2×104cells/well。另设L-O2代替人骨髓间质干细胞作为阴性对照,单纯培养的肝星状细胞为空白对照,培养72h。主要观察指标:肝星状细胞形态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肝星状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肝星状细胞活化标志α-肌动蛋白的表达。结果:倒置显微镜下活化的肝星状细胞呈扁平状,胞浆内缺乏脂肪滴,α-肌动蛋白位于肝星状细胞胞质内,呈高张力纤维状分布。与L-02+肝星状细胞组、单纯肝星状细胞组比较,骨髓间质干细胞+肝星状细胞共培养组的肝星状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α-肌动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结论: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可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促进其凋亡,这可能是骨髓间质干细胞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 胡昆鹏林楠林继宗邓美海汤照峰项鹏许瑞云
-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肝星状细胞肝纤维化Α-肌动蛋白
- 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内诱导肝星状细胞的凋亡被引量:9
- 2010年
- 背景: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肝纤维化的疗效已得到很多实验的证实,但其机制仍不明确。目的:实验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后肝星状细胞的凋亡情况,初步探讨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连续8周皮下注射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造模成功后,20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组经尾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DMEM培养液。于移植前,移植后第3,7天分别处死大鼠,取其肝脏行羟脯氨酸的检测,苏木精-伊红染色及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检测α-SMA及α-SMA+TUNEL双染反映肝星状细胞活化及其凋亡情况。结果与结论:造模8周后,大鼠肝脏羟脯氨酸含量明显升高,病理呈进展性肝纤维化表现。移植7d后,实验组大鼠肝脏羟脯氨酸含量明显降低,肝纤维化有所缓解,而对照组的肝纤维化程度继续加重。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Cl4注射8周后,α-SMA阳性细胞大量增生,移植后第7天,实验组α-SMA阳性细胞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移植后第3天,实验组肝星状细胞凋亡明显较对照组增加(P<0.05)。结果提示,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有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骨髓间质干细胞诱导肝星状细胞凋亡可能是其治疗肝纤维化的主要机制之一。
- 林楠谢树杰潘卫东胡昆鹏陈思崇雨田项鹏许瑞云
- 关键词:肝纤维化干细胞细胞移植肝星状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