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5JJDXLX163)

作品数:4 被引量:332H指数:4
相关作者:方晓义范兴华刘杨蔺秀云袁晓娇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知觉
  • 2篇歧视知觉
  • 2篇留守
  • 2篇留守儿童
  • 2篇流动儿童
  • 2篇儿童
  • 1篇信效度
  • 1篇社会
  • 1篇社会认同
  • 1篇社会支持
  • 1篇歧视
  • 1篇问卷
  • 1篇孤独
  • 1篇初中生

机构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湖南第一师范...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北京航天航空...

作者

  • 4篇范兴华
  • 4篇方晓义
  • 2篇刘杨
  • 1篇袁晓娇
  • 1篇陈锋菊
  • 1篇蔺秀云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心理学报
  • 1篇心理发展与教...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应对方式在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孤独情绪关系上的调节作用被引量:105
2008年
采用整群取样方法对选自北京市的1164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应对方式在歧视知觉与孤独情绪关系上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75.5%的流动儿童报告受到过歧视,但所报告的被歧视的体验并不强烈;受歧视儿童的孤独得分显著高于未受歧视儿童;受歧视程度越高,流动儿童越孤独;消极应对对是否遭受歧视与孤独情绪之间的关系具有增强作用;积极应对对受歧视儿童的歧视程度与孤独情绪之间的关系具有增强作用。
方晓义范兴华刘杨
关键词:流动儿童歧视孤独
不同监护类型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问题行为比较被引量:80
2010年
目的:考察不同监护类型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问题行为的差异。方法:采用青少年问题行为自评问卷对593名初中留守儿童和353名一般儿童进行调查。结果:①祖辈监护儿童、上代监护儿童在10种行为发生率、多重行为问题总分、攻击与违纪维度得分、行为适应困难的人数比例上均显著高于一般儿童;②单亲监护儿童的违纪得分显著高于一般儿童。结论:留守现象对儿童行为适应存在不利影响,祖辈监护儿童、上代监护儿童尤其明显。
范兴华方晓义
关键词:初中生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家庭处境不利问卷的编制被引量:25
2011年
目的:编制适用于留守儿童的家庭处境不利问卷。方法:基于文献分析和访谈结果,形成问卷的70个初始项目。以1085名农村儿童为被试,通过因素分析、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形成由51个项目构成的最终问卷。结果:最终问卷由缺少父母关爱、家庭气氛冷清、物质生活差、生活照顾不周、应对能力差、学习管理不善、监管不力、缺少沟通、放任、监护人心情差、命令强迫、严厉惩罚等12个维度构成;模型的拟合指数为:χ2/df=2.131,NFI=0.960,RFI=0.956,IFI=0.978,TLI=0.976,CFI=0.978,RMSEA=0.046;各维度与总体幸福感、积极情感呈负相关,与消极情感、抑郁、孤独、问题行为呈正相关;不同监护类型留守儿童在各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父母监护的一般儿童;各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在0.504-0.871之间,重测信度在0.614-0.815之间。结论:自编问卷的信效度基本达到测量学要求。
范兴华方晓义陈锋菊
关键词:留守儿童信效度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社会文化适应:社会支持和社会认同的作用被引量:137
2012年
采用整群取样方法对选自北京市的1164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考察社会支持、社会认同在歧视知觉与社会文化适应关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整体上并不明显,其社会文化适应状况整体良好;歧视知觉对社会文化适应有显著负向预测性(β=-0.39,p<0.001);在歧视知觉与社会文化适应的负向预测关系中,社会支持起部分中介作用,城市认同有增强作用,老家认同有缓冲作用;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受到城市认同、老家认同的调节。
范兴华方晓义刘杨蔺秀云袁晓娇
关键词:流动儿童歧视知觉社会支持社会认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