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23)

作品数:63 被引量:920H指数:18
相关作者:孙和风彭文绪邹华耀张宏兵李向阳更多>>
相关机构: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6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1篇凹陷
  • 18篇油气
  • 15篇盆地
  • 13篇勘探
  • 13篇成藏
  • 8篇渤海海域
  • 7篇油气成藏
  • 7篇源岩
  • 7篇烃源
  • 7篇烃源岩
  • 7篇储层
  • 6篇断层
  • 6篇新近系
  • 6篇涠西南凹陷
  • 5篇地震
  • 5篇油气勘探
  • 5篇珠江口盆地
  • 4篇中国海
  • 4篇中国海油
  • 4篇气田

机构

  • 19篇中海石油(中...
  • 11篇中海石油(中...
  • 5篇长江大学
  • 5篇同济大学
  • 5篇中海石油(中...
  • 5篇中国海洋石油...
  • 3篇中海油能源发...
  • 2篇河海大学
  • 2篇东北石油大学
  • 2篇西北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海石油(中...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石化石油...

作者

  • 3篇彭文绪
  • 3篇孙和风
  • 2篇刘涛
  • 2篇石颖
  • 2篇张昌民
  • 2篇傅强
  • 2篇张宏兵
  • 2篇张尚锋
  • 2篇方中于
  • 2篇李向阳
  • 2篇邹华耀
  • 2篇王强
  • 1篇樊小意
  • 1篇朱伟林
  • 1篇李中超
  • 1篇童传新
  • 1篇卢山
  • 1篇吴其林
  • 1篇但志伟
  • 1篇尹太举

传媒

  • 7篇石油天然气学...
  • 6篇中国海上油气
  • 5篇石油学报
  • 5篇断块油气田
  • 3篇石油地质与工...
  • 3篇海洋地质前沿
  • 2篇大庆石油地质...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油气地质与采...
  • 2篇石油地球物理...
  • 2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河海大学学报...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沉积学报
  • 1篇海洋学报

年份

  • 9篇2021
  • 6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2篇2012
  • 13篇2011
  • 12篇2010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构造运动期断裂活动对油气的控制作用——以渤中地区为例被引量:22
2012年
新构造运动调整和控制了渤中地区油气的成藏和最终分布.本文将定性评价与半定量刻画相结合,系统分析了渤中地区的断裂系统特征和62条Ⅰ,Ⅱ级断裂活动速率(FAR)的差异,探讨了晚期断裂活动对成藏条件和油气成藏过程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强烈活动(FAR>25m/Ma)断裂对油气主要起输导作用,微弱活动(FAR<10m/Ma)断裂主要起封闭作用,中等活动(10m/Ma
庄新兵邹华耀滕长宇
关键词:分段式油气成藏新构造运动
珠江口盆地珠Ⅲ坳陷反转构造特征及有利反转构造区带评价被引量:8
2013年
通过反转构造地震反射特征、分布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分析了珠江口盆地珠Ⅲ坳陷反转构造形成期次,划分了该区反转构造样式,研究了反转构造对油气成藏条件的影响。研究认为该区发育古近纪末期断陷反转和新近纪晚期拗陷反转2期反转构造幕,早期反转构造发生在古近纪,是在断陷期—断拗转换期之上的叠加构造,晚期反转构造发生在新近纪,是盆地坳陷期之上的叠加构造。依据反转构造与先存断裂和构造的关系,珠Ⅲ坳陷反转构造样式可划分为断层限制型和褶皱挠曲型2个大类,细分为5类断层限制型和3类褶皱挠曲型反转构造样式。反转构造可以形成良好的油气聚集圈闭条件,但早期反转会使烃源岩埋藏变浅,难以达到生烃门限而导致生烃能力很小,晚期反转构造油气成藏条件良好,特别是坳陷西部较大反转构造是有利勘探区带。
苗顺德徐建永印斌浩
关键词:构造样式成藏条件
基于岩控的人工神经网络在渗透率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22
2010年
渗透率是储层评价中的重要参数,与传统的经验模型或统计模型计算的结果相比,BP神经网络由于高强度非线性映射能力及较强的自适应和自学能力,可以更精确地预测储层渗透率。通过对常规BP网络模型的改进,即在模型中加入定量化的岩性评价参数作为一个学习样本,建立了储层参数与测井响应及岩性之间的非线性模型。应用该方法对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涠洲某油田流一段的渗透率进行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方法计算的渗透率与实测渗透率吻合度很好,而且比用常规的、没有岩性控制的BP网络模型计算的渗透率精度更高。除了在储层参数预测方面进行应用,该方法还在储层沉积微相和岩性预测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周金应桂碧雯李茂林闻
关键词:人工神经网络BP算法渗透率预测岩性控制储层物性涠西南凹陷
古新世以来郯庐断裂的位移量及其对莱州湾凹陷的控制被引量:19
2010年
高分辨三维地震可视化及方差切片分析显示,郯庐断裂渤海海域莱州湾段北北东向断裂系发育。断层在水平方差切片上的拖拽现象、断裂带内部断层的组合关系以及凹陷沉积中心的迁移等,表明古新世以来该区存在右旋走滑运动。假设在东、西两支断层的走滑拉分作用下,根据可容纳空间不变原理,设计了三角形模型、长方形模型、半地堑型模型以及地堑型模型共四种模型,计算莱州湾凹陷南北长度和凹陷深度的关系,其中半地堑模型计算得到的郯庐断裂的水平位移为7km。结合断层的平面分布和断层的切割关系,表明古新世以来郯庐断裂的走滑拉分作用难以控制莱州湾凹陷的形成,走滑拉分作用只是在走滑断裂带内部形成了局部小型洼地,其规模很小,影响非常有限。
彭文绪张如才孙和风史浩吴奎贺电波姚以泰
关键词:郯庐断裂走滑断层拉分盆地渤海湾盆地
乌石凹陷东区构造演化特征及中浅层油气富集规律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针对乌石凹陷东区中浅层断裂复杂,含砂率高,油气成藏特征和富集规律认识不清的问题,对乌石凹陷东区应力场、断裂特征和构造演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乌石凹陷在古新世—中晚始新世的伸展应力场呈NW—SE向,渐新世顺时针旋转至近SN向,渐新世末期至中新世呈NE—SW向。乌石凹陷东区先后经历了古新世—始新世裂陷阶段、渐新世伸展滑脱和新近系热沉降阶段。对区域钻井、录井、油柱高度等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乌石凹陷中浅层流一段和涠洲组在平面上和纵向上成藏呈现明显差异性,油气主要富集于远离“似花状”构造花心部位的构造裙边带,呈现出外围花瓣富集的特征,乌石凹陷中浅层油藏呈现出“一块一藏,牙刷状”的分布特征。该研究成果对乌石凹陷东区中浅层勘探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胡林金秋月杨希冰胡德胜卢梅
关键词:花状构造中浅层油气富集规律
莱州湾凹陷勘探突破的启示被引量:13
2012年
在回顾莱州湾凹陷曲折的油气勘探历程基础上,分析了多年勘探失利的主要原因,结合新的钻井资料,探讨了该区主要油气成藏条件和油气分布特征,总结了该凹陷油气成藏规律。该区油气勘探历程说明,在低勘探程度、高风险的中小型凹陷中,需要突破传统认识,加大勘探力度。中小型凹陷具有"近源成藏"的特点,弄清油气源岩及近源岩的储层特征,做好有效储层的预测,可以很好地指导勘探,也是获得油气突破的关键;同时,垦利10-1油田的发现也进一步证实,陡坡带是断陷盆地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场所,往往可获得商业油气流。
王根照牛成民王亮叶小明
关键词:莱州湾凹陷陡坡带
双检与上下缆地震数据联合成像被引量:15
2014年
双检拖缆地震采集数据可以有效压制电缆鬼波,提高资料信噪比,而上下缆地震数据可以增强信号的低频并拓展其高频。将这两种非常规技术应用于南海北部潮汕拗陷进行高精度地震数据采集试验,对所获取的地震数据进行了联合成像处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新技术对潮汕拗陷中深层地震信号弱、同相轴不连续、信噪比低的地震资料品质都有明显的改善。
张振波轩义华刘宾薛志刚
渤海西部沙垒田凸起区走滑断层演化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被引量:41
2012年
渤海海域西部沙垒田凸起区潜山为太古界花岗岩,新近系河流相碎屑岩直接覆盖在基底潜山之上。该区发育长约20km的NE向右旋走滑断层,斜切整个凸起。潜山内发育的NE和NW向两组走滑断层走向夹角约100°,NE向主走滑断层持续活动至今;NW向断层延续较短,局部表现为沟道,新近纪停止活动。该区走滑断层整体表现为负花状构造。新近纪构造运动在主走滑断层附近诱发大量近EW向左旋张扭性小断层并对主走滑断层形成切割。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表明,该区断层演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新近纪前基底断裂走滑阶段、新近纪早期盖层张性断裂弱雁列化阶段、新近纪晚期盖层张扭性断裂强雁列化阶段。凸起区走滑断层的多期活动不仅形成了断背斜圈闭,而且控制了走滑断层两盘古近系的沉积,对油气聚集和重新分配产生影响。
彭文绪张志强姜利群石文龙陈国童
关键词:走滑断层花状构造渤海湾盆地
黄河口凹陷沙三中烃源岩特征及地质意义被引量:15
2010年
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沙三中沉积期属于高古生产力的半咸水湖盆,生物繁盛,泥岩中有机质丰富。通过泥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等测试结果统计分析,表明黄河口凹陷沙三中泥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碳平均质量分数为2.28%,生烃潜力平均为12.24 mg.g-1;有机质类型属于Ⅱ1—Ⅱ2型,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高,属于成熟—高成熟阶段的富烃源岩。有机碳和Ro等值线分布图表明该凹陷西次洼有2个成熟的生烃中心,东次洼有一个成熟的生烃中心,西次洼比东次洼烃源岩分布更广,演化程度更高,显示西次洼具有更高的油气勘探价值。
郭涛傅强夏庆龙李建平
关键词:烃源岩古环境黄河口凹陷
双传感器拖缆采集技术在珠江口盆地中生界地层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1年
常规的海上地震数据采集方法到目前为止一直采用单源(即多枪组合)和单缆接收地震波的二维或多缆接收地震波的三维进行地震数据采集。双传感器是在传统的传感器外增加了速度传感器,它们集成于固体拖缆中,两种传感器彼此互补,具有压制陷波、提供较大的带宽,增强穿透性的海上地震双传感器拖缆技术设备。利用这种拖缆技术对珠江口盆地北部潮汕地区中生界地层采集的地震数据与常规采集数据处理后的成果比较,证明这种新采集方法对地层倾角较陡、中深层反射弱、成像差、信噪比低等都有很大改善,为在潮汕地区中生界地层中开展地震资料采集工作提供了新的采集技术和方法。
赵仁永张振波轩义华刘宾薛志刚
关键词:地震数据陷波双传感器中生界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