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0472002-27)
- 作品数:2 被引量:0H指数:0
- 相关作者:梁瑜祯夏宁赖永榕罗莹白玉龙更多>>
- 相关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异基因骨髓干细胞移植后重建NOD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比值的研究
- 2009年
- 目的:探讨骨髓干细胞移植对NOD小鼠免疫系统重建和预防糖尿病发生的机制。方法:①21只6周龄NOD雌性鼠接受9.5cGy全身照射后随机分为两组,移植组10只,对照组11只;②每周监测血常规和血糖的变化;③小鼠饲养至发生糖尿病时或至30周龄时处死,摘取脾脏分离淋巴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移植鼠与非移植鼠脾脏CD3+、CD4+、CD8+、CD4+/CD8+淋巴细胞;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IFN-γ水平;吉姆萨染色法计数小鼠骨髓分裂相中Y染色体所占比例,检测嵌合程度并作为细胞植活标记。结果:①移植后NOD受鼠经骨髓细胞的性别染色体检测显示均植入成功;②实验组糖尿病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发病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延缓(P<0.05);③实验组和对照组CD3+T细胞、CD4+T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CD8+T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CD4+/CD8+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FN-γ数值也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1)。结论:NOD鼠在通过异基因骨髓干细胞移植后,能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和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可能与移植后免疫重建,下调CD4+/CD8+T细胞的比值,使Th1/Th2极化向Th2偏移等机制相关,异基因骨髓干细胞移植可能成为防治1型糖尿病的新途径。
- 夏宁白玉龙杨丕坚梁瑜祯罗莹赖永榕
- 关键词:1型糖尿病T淋巴细胞
- 1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亚群数量及功能的研究
- 2010年
- 目的分析1型糖尿病(T1DM)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数量及功能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2例T1DM患者(DM组)及20位健康人(NC组)体内PDC的比例及数量;用免疫刺激序列(CpG ODN-2216)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并与之共培养,通过检测PBMCs产生的干扰素α(IFN-α)水平评估PDC的功能。结果与NC组比较,DM组外周血PDC的百分比和数量均显著下降(P<0.01);PDC经CpG ODN-2216刺激后产生IFN-α的能力也明显下降(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经CpG ODN-2216刺激后IFN-α的产量与PDC数量呈正相关(r=0.439,P<0.05)。结论 T1DM患者体内PDC数量和功能异常,说明PDC可能参与了机体免疫功能紊乱进程;PDC产生的IFN-α减少,可能使患者对感染的控制能力降低而易感。
- 夏宁罗莹梁瑜祯赖永榕
- 关键词:糖尿病干扰素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