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02)

作品数:52 被引量:584H指数:15
相关作者:刘震谢润成周文胡宗全潘高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1篇石油与天然气...
  • 20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盆地
  • 12篇鄂尔多斯盆地
  • 11篇储层
  • 8篇油气
  • 7篇盐岩
  • 7篇砂岩
  • 7篇碳酸
  • 7篇碳酸盐
  • 7篇碳酸盐岩
  • 7篇成藏
  • 6篇地层
  • 6篇勘探
  • 6篇孔隙
  • 5篇低渗
  • 5篇延长组
  • 5篇孔隙度
  • 4篇主控因素
  • 4篇成岩作用
  • 3篇低渗透
  • 3篇影响因素

机构

  • 13篇成都理工大学
  • 13篇中国石油化工...
  • 8篇中国石油化工...
  • 7篇中国石油天然...
  • 7篇中国石油大学...
  • 7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西南石油大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石油
  • 3篇浙江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南大学
  • 3篇中国石化
  • 2篇中国石化胜利...
  • 1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石化石油...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7篇谢润成
  • 7篇刘震
  • 6篇周文
  • 4篇潘高峰
  • 4篇胡宗全
  • 4篇王辛
  • 3篇许化政
  • 3篇郭建华
  • 3篇王传刚
  • 2篇乔伟刚
  • 2篇毛志强
  • 2篇王传刚
  • 2篇郑和荣
  • 2篇苏中堂
  • 2篇陆金波
  • 2篇吕开河
  • 2篇田钢
  • 2篇赵安坤
  • 2篇陈继华
  • 2篇杨克明

传媒

  • 5篇石油学报
  • 3篇石油实验地质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断块油气田
  • 2篇矿物岩石
  • 2篇测井技术
  • 2篇特种油气藏
  • 2篇石油天然气学...
  • 2篇复杂油气藏
  • 2篇天然气技术与...
  • 1篇石化技术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现代地质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科学
  • 1篇科技导报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3
  • 14篇2012
  • 14篇2011
  • 14篇2010
  • 2篇2009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草湖地区侏罗系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特征被引量:1
2011年
基于测录井资料对比,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将草湖凹陷侏罗系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J-SQ1与J-SQ2。J-SQ1时期气候温暖潮湿,层序发育完整的上升半旋回和下降半旋回沉积,发育辫状河体系和湖泊体系;J-SQ2时期气候逐渐转为炎热半干旱,层序发育不完整,只发育上升半旋回沉积,主要由氧化型湖泊体系构成,发育滨浅湖砂滩、泥滩互层沉积。其中,J-SQ1早期辫状河河道砂体叠置厚度大,储层物性好,上覆中厚层湖相泥岩沉积,是本区有利的储集层段。
陆金波王英民张雷王改云顾秀梅
关键词:草湖凹陷侏罗系层序地层
镇泾长8砂岩古孔隙度恢复方法与应用被引量:10
2011年
砂岩储层古孔隙度特征和演化过程是油气成藏机制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现行方法存在一些缺陷,包括影响因素考虑不全面,应用过程复杂繁琐,运用结果可靠性不高,不能体现孔隙度演化的整个过程。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砂岩古孔隙度恢复研究方法,综合考虑了建设性和破坏性成岩作用的影响,建立砂岩孔隙度演化的数学模型,以此恢复砂岩孔隙度演化的整个过程。建立的模型以效应模拟为原则,包括增孔作用和减孔作用模型,通过模型叠加得到总孔隙度演化模型。模型以时间为变量、现今孔隙度为约束条件体现动态性和可靠性。在镇泾地区的应用结果表明,镇泾地区砂岩孔隙度演化受到构造和沉积相的控制,优质储层主要分布在水下分流河道和局部微构造的高点。储集层孔隙度演化过程是高产油藏的主控因素。
潘高峰刘震胡晓丹
关键词:成岩作用
鄂南镇泾地区延长组油气富集主控因素及勘探方向被引量:28
2012年
通过对已发现油气与有利相带、局部构造、断裂及裂缝分布等关系的分析,结合试油资料与砂体厚度、储层物性与录井显示关系的统计分析,开展了油气富集主控因素研究,提出了本区延长组油气富集"三元主控"的地质新认识——有利相带、局部构造背景、断裂及裂缝共同控制油气富集;油气主要富集在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中;北西-南东宽缓鼻状构造高部位是油气富集区;垂直缝及高角度斜交缝是研究区延长组主要的有效裂缝。断裂及裂缝控制油气富集。长6和长8已发现油藏和规模储量主要分布在断距较大的F2和F3断裂带的附近。并指出了下步勘探的有利方向,即区块东南部局部鼻状构造、断裂及裂缝发育带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主河道砂体叠置区是该区油气最富集的地区。
尹伟郑和荣胡宗全刘震商晓飞
关键词:有利相带油气富集延长组三叠系
中国中西部碎屑岩领域油气富集主控因素与勘探方向被引量:15
2010年
在油气藏解剖的基础上,根据油气来源将中国中西部碎屑岩层系油气藏类型分为内源型、外源型和混源型,其中内源型又细分为内源自源型油气藏和内源它源型油气藏,外源型细分为外源次生油气藏和外源原生油气藏。内源自源型油气藏具有烃源岩与储集层在纵、横向上就近配置的特点,易于形成大面积岩性油气藏或富集高产的构造油气藏,其油气富集主控因素为强生烃灶、凹中隆起和有利相带,是碎屑岩层系中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首选领域;内源它源型油气藏既需要碎屑岩层系内部存在烃源岩,又需要通过纵、横向运移至上部碎屑岩层系中聚集成藏,其油气富集主控因素为强生烃灶、输导体系和(古)构造,是寻找富集高产构造油气藏的重要领域;外源型油气藏需要与下伏海相层系强生烃灶或者大型海相层系油气藏(田)在横向上邻近,还需要断层、不整合或疏导层构成的运移网络,其油气富集主控因素为输导体系有效性和下伏油藏规模,是寻找中小型次生油气藏(田)群和较大型地层油气藏的重要领域。
郑和荣尹伟胡宗全伍新和王传刚陈新军李松
关键词:碎屑岩岩性油气藏油气富集
厄瓜多尔Oriente盆地油气地质条件及成藏模式被引量:4
2014年
通过对区域构造演化及地层沉积特征分析,揭示了厄瓜多尔Oriente盆地烃源岩和储层主要存在于裂后热沉降阶段发育的白垩系地层中,圈闭发育于白垩系末至新近纪前陆盆地阶段。烃源岩条件较好,两个生排烃灶区位于盆地西南和西北部,西北部灶区油气生成和运移时间早;从盆地西部到东部,储层发育的层位由老到新;生储盖组合有利。圈闭类型以4种背斜构造为主。根据油气地质条件和圈闭类型差异,盆地划分为西、中、东3个油气构造带,分别具有不同的成藏模式。
何彬陈诗望郝斐赵刚锋
关键词:圈闭类型成藏条件成藏模式前陆盆地
川东北地区通南巴构造带海相碳酸盐岩嘉二段、飞三段储层测井评价被引量:3
2009年
针对川东北地区通南巴构造带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的双孔特征,基于嘉二段、飞三段取芯及测试资料,利用岩心刻度测井的方法,确定储层下限参数,建立适合川东北地区通南巴构造带及邻近地区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参数计算模型与评价标准。结果表明:川东北地区通南巴构造带碳酸盐岩储层下限值标准为孔隙度1.6%,裂缝孔隙度0.05%,含气饱和度50%。该成果为川东北地区通南巴构造带海相碳酸盐岩气藏内部参数分布描述与最终形成气藏三维数据体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在实际生产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为油田进一步勘探、开发和增产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
李瑞刘爱疆杨克明
关键词:海相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评价
The Application of Seismic Sedimentology in the Study of Sedimentary Facies in Niger Delta
2017年
地震沉积学的核心内容是利用地震勘探技术与方法进行沉积相的辅助研究,其研究方法包括地震反射结构、地震属性、波阻抗和地震波形特征分析等。地震沉积学的研究,综合了测井相纵向上的高精度和地震资料横向上的高密度特性,特别适合于钻井稀少的盆地前期勘探阶段。尼日尔三角洲发育的沉积微相类型主要包括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沼泽洼地、河口砂坝等,利用波阻抗反演和地震波形分类等地震沉积学研究方法,在研究区内钻井的约束下,划分出阿格巴达组D砂层的沉积相,达到了在少井区利用地震沉积学进行沉积相划分的目的。
Fuhai Zhao
关键词:石油天然气项目组
钻井液用防塌润滑剂研究与应用被引量:9
2011年
为了解决定向井、水平井和大斜度井的井壁失稳及卡钻问题,制备出同时具有防塌剂润滑作用的钻井液用防塌润滑剂FYJH-2。实验结果及现场应用证明,防塌润滑剂FYJH-2具有很强的抑制性作用,能显著降低钻井液摩擦系数,对钻井液流变性和滤失性影响小,且无毒、易生物降解,满足环境要求,是一种适用于深井、定向井和水平井的高性能防塌润滑剂,很好地解决了井壁坍塌和钻井液润滑性问题。
吕开河陈亚男张佳陈艳艳乔伟刚王劲松
关键词:钻井液防塌剂润滑剂性能评价
龙门山冲断带前缘地区侏罗系出露与油气分布关系被引量:5
2010年
龙门山冲断带前缘地区目前已发现的油气田或含油气构造主要分布在马角坝—通济场—双石断裂以东,统计分析结果表明52%分布在马角坝—通济场—双石断裂与广元—关口—大邑断裂之间(即前缘褶皱冲断带),其地表出露为侏罗系,其余则主要分布在广元—关口—大邑断裂以东的前陆坳陷带,地表为白垩系或第四系覆盖,认为侏罗系出露地区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通过研究区典型地震剖面解释,从构造变形角度解释这种油气分布特征的成因。
金文正汤良杰杨克明万桂梅王俊鹏
关键词:侏罗系油气分布勘探前景
砂岩孔隙度演化定量模拟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延长组为例被引量:88
2011年
在地层埋藏史和成岩史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破坏性成岩作用和建设性成岩作用对孔隙度的影响,按照效应模拟原则,以现今孔隙度特征为切入点,以地史时间为主线,把孔隙度演化分为孔隙度减小和孔隙度增大两个独立的过程,通过增孔和减孔效应叠加建立砂岩孔隙度演化的数学模型。本文建立的砂岩孔隙度演化模型方法有以下特点:①以时间为变量,体现孔隙度演化的动态过程;②以现今孔隙度特征为边界条件进行约束,结果可靠;③综合考虑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次生溶蚀作用的影响。通过对镇泾地区长8砂岩孔隙度演化的模拟发现:其孔隙度减小过程模型是对埋深和埋藏时间的连续函数;次生增孔缘于有机酸的溶蚀作用,增孔作用受溶蚀强度的影响,主要发生在70~90℃的温度窗口内,增孔过程分为增孔前、增孔窗口内和次生孔隙保持阶段。分段模型叠加得到的总孔隙度演化模型是一个三段式的分段函数。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在砂岩古孔隙度计算及孔隙度演化模拟方面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潘高峰刘震赵舒胡宗全胡小丹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成岩作用次生孔隙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