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06457284)

作品数:8 被引量:32H指数:4
相关作者:周镭宋倩陶国培孙海长更多>>
相关机构:石家庄经济学院河北地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企业
  • 5篇信息化
  • 5篇企业信息
  • 5篇企业信息化
  • 4篇动态联盟
  • 4篇联盟
  • 3篇信息化咨询
  • 3篇制造网格
  • 3篇网格
  • 1篇第三方信息
  • 1篇第三方信息化...
  • 1篇第三方咨询
  • 1篇信息化背景
  • 1篇信息化建设
  • 1篇虚拟经营模式
  • 1篇虚拟企业
  • 1篇制造网格环境
  • 1篇通病
  • 1篇企业动态联盟
  • 1篇企业信息化建...

机构

  • 6篇石家庄经济学...
  • 2篇河北地质大学

作者

  • 8篇周镭
  • 5篇宋倩
  • 2篇孙海长
  • 2篇陶国培

传媒

  • 3篇中国管理信息...
  • 2篇商业时代
  • 1篇商场现代化
  • 1篇石家庄经济学...
  • 1篇中国管理信息...

年份

  • 1篇2008
  • 6篇2007
  • 1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论制造网格技术背景下的虚拟经营模式被引量:6
2006年
制造网格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资源的共享,克服空间距离和异构性给不同企业间协同带来的障碍,为实现敏捷制造和虚拟企业的运作提供支持,形成具有数字化、柔性化、敏捷化等基本特征的优势互补的协同企业。制造网格使企业动态联盟,供应链、客户关系和营销模式均发生改变,进而带动虚拟经营模式的变革。我国企业应顺应新技术带来的变化,把握机遇,以制造网格为契机开展自主创新。
周镭宋倩陶国培
关键词:制造网格虚拟企业动态联盟
论制造网格技术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助推作用被引量:3
2007年
制造网格技术的发展对传统制造理念带来革命性冲击,也对企业创新有巨大的助推作用,并为我国企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制造网格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资源的共享,克服空间距离和异构性给不同企业间协同带来的障碍,为实现敏捷制造和虚拟企业的运作提供支持,形成具有数字化、柔性化、敏捷化等基本特征的优势互补的协同企业。以制造网格为契机开展自主创新是我国企业的必然选择。
周镭孙海长陶国培
关键词:制造网格动态联盟
企业信息化咨询通病及对策研究
2007年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虽然已取得长足进展,但是还存在许多缺憾,造成企业信息化的效率、效能和成功率不高。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固然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咨询介入的病态运行。通过分析我国企业信息化咨询市场现状,找出这些症结,探究症结的成因,摸索相应的对策,是推进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走上成功之路的重要一环。
周镭孙海长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
信息化背景下的企业动态联盟特征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动态联盟是信息化进程的结果。本文从时代背景出发,分析了信息技术和企业信息化对制造业的影响,并对信息化发展环境下企业动态联盟的新特点和机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我国制造业的应对策略。
宋倩周镭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动态联盟集成创新
企业信息化第三方咨询问题及对策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企业信息化第三方咨询介入的低水平运作和市场的不规范,影响了第三方企业信息化咨询市场的的良性发展,也制约了我国企业信息化进程,进而阻碍了我国走向制造强国,实现世界制造的步伐。分析我国企业信息化第三方咨询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探索相应的对策,对提高企业信息化的效率、效能和成功率,推进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走上成功之路是非常重要的。
周镭宋倩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第三方信息化咨询
谈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咨询介入被引量:2
2007年
企业信息化咨询市场的不规范、不健全,尤其是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给用户企业和咨询顾问带来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涉及信息化咨询介入的作用、内容、绩效、选择、评价和咨询人才素质等方面。分析并解决这些问题是提高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关键之一。
周镭宋倩
关键词:信息化咨询企业信息化
制造网格环境中的企业动态联盟研究
2007年
动态联盟是信息化进程的结果。制造网格使企业动态联盟,供应链、客户关系和营销模式均发生改变,进而带动虚拟经营模式的变革。本文从时代背景出发,分析制造网格技术对制造业的影响,研究制造网格技术发展环境下动态联盟的新特点、运行机制和我国制造业的应对策略,以期对我国制造业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周镭宋倩
关键词:制造网格动态联盟
高等院校企业信息化应用人才培养策略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信息化人才层次结构和素质要求的分析,对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指出中间层次信息化人才匮乏,已成为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最大障碍和瓶颈。高校应成为培养企业信息化人才的主力军。提出了高校本科教育在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方面的若干思路。
周镭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